在國家對特殊教育重視程度日益提升的當下,海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與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團隊勇挑重擔,憑借“觸地有聲”特殊兒童籃球運動訓練營,為特殊兒童康復教育開拓出一片嶄新天地。
該項目創新性地打造出“籃球運動+聽覺言語康復+社交融合”的三位一體服務體系,精準聚焦3-14歲聽障兒童。分階段課程設計科學合理,在基礎期,著重通過視覺手勢引導聽障兒童單人拍球訓練,助其建立球感,強化指令響應能力,這是他們與籃球初步接觸階段。進入進階期,課程轉向肢體協調與小組配合訓練,如“障礙推球”等團隊挑戰活動。聽障兒童在此過程中控制肢體動作、學會與隊友協作,融入集體,感受合作的力量與快樂。鞏固期重點強化社交表達與規則意識,模擬籃球聯賽等活動提供實踐舞臺。賽場上,他們遵守規則、交流戰術、公平競爭,隨著每次傳球、投籃,社交能力和規則意識不斷增強。
為了讓訓練效果更具科學性和可視化,項目引入智能技術。運動手環實時采集心率、反應速度等數據,SAAS平臺據此生成可視化進步曲線,從生理、認知、社交三個維度全面評估孩子們的訓練成效。視覺輔助系統通過呈現虛擬籃框位置,助力聽障兒童進行空間感知訓練,解決了他們因聽力缺失在空間判斷上的難題。
據了解,6歲聽障兒童黎某便是“觸地有聲”項目的受益者之一。經過8個月的系統訓練,他的投球命中率從最初的40%大幅提升至80%,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社交能力顯著改善,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像黎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項目至今已累計服務500余名聽障兒童,收獲家長們滿滿的認可與贊譽。
幼兒小黎完成投球任務
在合作推廣方面,“觸地有聲”與海南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定安特殊教育學校等7家機構達成深度合作,成功在多所學校落地生根。此外,團隊還組建了“特教+康復+體育”跨學科專家團隊,為項目的持續優化和發展提供堅實的專業保障。
項目成員在海南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開展活動
談及未來規劃,項目團隊表示,初期將以海口為試點積累經驗,中期計劃覆蓋海南全島,并對珠三角市場展開調研,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長遠來看,項目志在布局全國主要城市群,甚至探索與東南亞特教機構的合作,讓更多聽障兒童受益。海南師大“觸地有聲”項目,不僅為特殊兒童康復教育開辟了新路徑,更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助力特殊教育發展樹立了標桿,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創新與社會責任融合所綻放出的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