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林城,碧空如洗,滿目蒼翠。貴陽,這座“千園之城”正以一場靜水深流的綠色變革,在發展與保護的平衡木上走出優雅步伐。憑借對生態環境的執著守護、對綠色產業的精心培育、對生態理念的大力弘揚,成功書寫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典范。
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讓綠水藍天成為常態
2024年,貴陽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5%,PM2.5濃度同比下降16.6%,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前列,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三,二氧化氮、PM10、PM2.5等關鍵指標均創近年來最優水平。這背后,是貴陽多年來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的堅定決心與不懈努力。
除了常態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今年貴陽市率先在觀山湖區會展城A7組團開展油煙治理試點工作,并出臺《觀山湖區餐飲業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實施方案(試行)》,以重點業態、重點規模、重點區域及重點單位為優先,通過創新監管方式,持續推進餐飲業廢氣凈化設備建設,不斷提高餐飲行業規范化、現代化管理水平。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試點區域餐飲單位相關情況統計摸底并建立信息數據庫,開展“三個一批”行動,積極推動油煙擾民投訴問題有效化解,為給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當“貴陽藍”從季節限定變為四季常態,水清岸綠的愿景同樣照進現實。
2024年,貴陽市28個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均保持100%,納入市級河湖名錄管理的107條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從“失去生命”蝶變為美麗河湖——南明河治理小記》實踐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貴陽市創新機制推動水質改善經驗被生態環境部納入2024年度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都向社會和公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水質答卷。
生態環境之變,不僅是監測指標的躍升,更是市民推開窗戶時的會心一笑,是漫步河濱時的悠然自得。
綠色產業崛起
生態經濟活力迸發
“將低能耗、低碳的數字產業融入自然景區,這種轉型智慧令人贊嘆!”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舉辦期間,來自英國的智庫專家Khalil Elooardighi在參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點——小蘭山數字文化產業生態村落時感慨道。
作為全國首個“數字文化產業生態村落”,小蘭山數字文化產業生態村落以百花湖獨特的生態景觀為底色,以“數字+文化”為主導,“文化+科技”為引領,構建了濱湖觀光休閑帶,總部產業集群區、產業融合示范區、綜合服務區“一帶三區”產業布局,致力于打造以產城互動、城鄉融合引領鄉村振興的樣板示范區域。
目前,小蘭山數字文化產業生態村落已有43家省內外企業入駐,包括動漫設計、數字出版、短視頻創作、VR內容研發等數字視聽等綠色文化企業,80名村民獲得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在參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點——貴州柏春神鵲茶場時,英國氣候變化專家安娜麗莎?普里宗由衷贊嘆:“來之前看過圖片,但沒想到現場如此震撼!”
20年來,貴州柏春神鵲茶場始終堅持“零化肥、零農藥、零除草劑、零生長激素”的生產模式,完全按有機茶園標準和相關國家、國際標準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獲準中國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食品安全標志(SC)證,獲稱貴陽市無公害茶園基地稱號。
目前,茶場已種植產出高端白芽(綠茶)一千余畝,年生產優質干茶五千余斤,帶動環湖上萬畝白茶園的開發建設。
綠色產業崛起,不僅是經濟數據的增長,更是村莊環繞百花湖畔的生機勃勃,是茶園飄香里的豐收喜悅。
生態文化繁榮
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6月4日,貴陽生態科普館首場義務講解員科普講解服務正式開啟。經過三個月的系統培訓,24名來自在職教師、退休職工、高校學生及環保志愿者等不同群體的義務講解員正式上崗。
“義務講解員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生態文明的翻譯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致力于讓每個展區都成為跨學科教學的載體,在陽光少年講解員的心中種下一顆自然的種子,讓知識在體驗中生根發芽。”義務講解員周艷表示。
除了義務講解員,貴陽生態科普館還啟動了“綠色未來聲 少年講解行”——2025年陽光少年志愿講解員活動招募,邀請8歲 - 16歲、熱愛自然、善于表達的青少年朋友在寒暑假及周末時光,以組合講解的創新形式,在貴陽生態科普館開啟沉浸式職業體驗,為公眾帶來科普講解服務。
作為貴陽市生態文明理念宣傳的另一個重要陣地,貴陽市觀山湖區生態文明展覽館在今年3月分啟動二期建設工程 ,重點打造生態涵養區,涵蓋自然探索科普園、湖濱生態體驗園、蝴蝶生境涵養園、濕地水鳥涵養園、湖泊生態涵養園等,通過增設可互動科普牌、再生昆蟲屋、綠色課堂、浮島、觀鷺臺等設施,進一步拓展生態科普教育內容,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生態體驗。
生態文化繁榮,不僅是貴陽生態科普館里的知識海洋,是貴陽市觀山湖區生態文明展覽館中的生動呈現,更是市民走進場館時的求知眼神,是談論生態話題時的侃侃而談。
從“爽爽貴陽”的天然饋贈,到“千園之城”的精雕細琢,貴陽的生態實踐已從環境治理的單一維度,拓展至產業轉型的動能再造,最終落腳于人文浸潤的深層變革。這條以綠為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守護了黔中大地的靈秀山水,更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為“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寫下了充滿活力的貴陽注腳。綠意盎然的貴陽,正以更堅定的步履,邁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產業興、人文美的未來之境。
來源:貴陽生態環境融媒體中心
文丨唐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