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向14國發布關稅信函,日韓未能幸免,唯獨漏掉歐盟,引發國際關注。據彭博社報道,歐盟與美國已接近達成協議。有歐盟官員透露,美國提出對歐盟所有商品保持10%基準關稅,飛機、酒業等敏感行業除外,汽車和鋼鋁也可能在列。這表明美國談判空間不小,歐美達成協議存在可能。歐盟談判進展遲緩,除美國態度多變,內部不協調也是重要原因。
歐盟與美國在歷史文化、價值觀上有諸多共通之處,長期共同主導資本主義世界,經貿合作穩定,不希望分歧影響根基。相比之下,歐盟近期對中國態度轉硬。當地時間7月8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演講,對中國多有指責。她稱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加劇歐洲不穩定,歐洲對俄羅斯本就忌憚,隨著俄烏局勢變化,這種不滿更甚。中國外交部回應,中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應受干擾,中方在俄烏問題上始終勸和促談,立場客觀公正。
馮德萊恩(資料圖)
馮德萊恩還認為中國商品傾銷攪亂世界市場,這與美國立場一致,美財長貝森特曾多次提及類似觀點。她還批評中國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沖擊歐洲制造商,稱與華接觸低效。王毅外長訪歐時曾表示稀土不會成為中歐問題,已為歐企開通“快速通道”加速審批。馮德萊恩表示中歐關系走向取決于中國對俄態度。而中方外長與馮德萊恩會面時稱,中歐無根本性利益沖突,不應視彼此為戰略對手,愿通過協商化解分歧,展現合作誠意。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公開警告歐盟,不要對美妥協,應做好反擊準備以爭取談判籌碼。她任內推行務實外交,與中俄關系良好,卸任后歐盟暫未出現類似領導者。歐盟各成員若能在關稅豁免期結束前維持對美強硬立場,將對特朗普政府造成打擊。歐盟無需擔心與美談判破裂,中歐及全球南方國家可構建新貿易體系。中方外長此次訪歐,也為歐盟領導人訪華鋪路。
特朗普(資料圖)
隨后,馮德萊恩態度轉變,稱兩天內與美達成最終貿易協議不可能,傾向先達成簡略協議,同時表示做好無法達成滿意協議的準備,必要時捍衛歐洲利益。美歐貿易額高達1.5萬億歐元,美國卻極限施壓,威脅提高關稅,歐盟則通過與他國簽協議、準備報復性關稅清單等方式增強底氣,這與中歐近期互動相關。
馮德萊恩還面臨不信任投票,雖可能不會影響其職位,但暴露了歐盟內部問題。導火索是新冠疫苗采購合同,她繞過正常流程與輝瑞公司秘密商談高額訂單,合同條款未完全公開,引發諸多質疑。此外,她在烏克蘭援助、移民政策、能源危機應對等方面的集權式操作,削弱了議會與成員國制衡,引發不滿。馮德萊恩將對自己的問責與“歐盟團結”等宏大敘事綁定,在多線壓力下,歐盟實則面臨結構性戰略收縮。她的治理模式偏離歐盟委員會中立協調角色,信任危機背后是歐盟機制信仰的動搖。
怎么和美國談,德法兩國有分歧(資料圖)
馮德萊恩對中國提出諸多要求,包括放寬稀土出口管制、限制與俄合作等,有逼中國在俄歐間二選一之意。這種態度帶有歐洲中心論色彩,類似歐盟前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曾提出的“花園論”,充滿傲慢與偏見。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表示,歐盟希望與美達成公平關稅協議,否則將反制,美國加征關稅危害雙方就業,貿易沖突需盡快結束,歐盟團結才能應對挑戰。德國總理默茨支持對美采取強硬措施,若談判無果將捍衛自身利益,貿易爭端升級對各方不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