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一直壓著烏軍打,尤其是各種空襲密集上演,強度一次超過一次。眼看著烏克蘭頂不住的時候,美英德又相繼出手援助烏克蘭。最新報道顯示,烏克蘭新攀上大靠山,竟然跟烏克蘭簽了5000枚導彈的援助大單。
7月10日,Avia網站報道披露,在羅馬舉行的烏克蘭會議上,英國和烏克蘭簽署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向烏克蘭供應5000枚由位于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Thales公司生產的防空導彈。英國政府網站評論稱這是“歷史性的”交易,涉及25億英鎊(約34億美元)。
與此同時,烏克蘭真理報也證實英國和烏克蘭達成歷史性協議,烏克蘭將從英國獲得5000枚70毫米FZ275 LGR(輕型制導導彈)和Martlet防空導彈。這種導彈專門對付無人機、直升機和其他空中目標。根據Thales網站數據顯示,這些導彈配備了半主動激光制導頭,非常適合摧毀俄羅斯“海鷗”無人機。
溫水煮青蛙:用時間換空間的消耗戰
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的當下,英國突然向烏克蘭拋出5000枚防空導彈的“超級大單”,表面上看是雪中送炭,實則暗藏著更深層的戰略算計。
這種看似“突發”的軍事援助,本質上是西方國家對俄長期消耗戰略的延續——先用無人機、巡航導彈等低成本武器不斷襲擾,消耗俄軍防空彈藥和作戰意志,待其防線出現漏洞時再投入精銳力量實施致命打擊。
這種策略與美軍在對華戰略競爭中暴露出的供應鏈脆弱性形成鮮明對比,卻與中國在臺海問題上“以時間換空間”的博弈邏輯異曲同工。
從戰場實際看,俄羅斯自2025年6月以來對基輔發動的大規模空襲,已暴露出其戰略上的被動。俄軍雖然能一次性發射數百架“天竺葵-2”無人機實施飽和攻擊,但這種戰術需要消耗海量彈藥和后勤資源。
例如,7月4日的空襲中,俄軍發射的539架無人機和11枚導彈雖造成基輔部分設施損毀,卻被烏軍攔截了超過300架無人機。這種“高投入、低回報”的打法,本質上是在用數量優勢掩蓋質量短板。
而英國提供的5000枚導彈中,FZ275 LGR和Martlet防空導彈專門針對無人機設計,其半主動激光制導頭能精準鎖定俄羅斯“海鷗”無人機的光學特征,這種“以技克量”的思路,正是消耗戰的關鍵。
更深層的戰略意圖在于,西方國家通過持續軍援將俄羅斯拖入長期戰爭泥潭。英國此次不僅提供導彈,還首次動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利息支付軍費,這種“以俄制俄”的手段,既減輕了自身財政壓力,又能通過消耗俄軍庫存迫使對方在談判桌上讓步。
正如美國在對華競爭中因稀土供應鏈依賴陷入被動,俄羅斯同樣面臨高精度武器生產受限的困境——其無人機關鍵部件大量依賴進口,而西方制裁已導致供應鏈斷裂。英國此時加碼軍援,正是看準了俄軍“越打越弱”的趨勢。
精準破局:抓住技術代差的致命一擊
英國提供的5000枚導彈看似數量龐大,實則暗藏精密的戰術設計。其中,FZ275 LGR輕型制導導彈采用70毫米口徑,重量僅13千克,卻能以1.5馬赫速度精準命中6公里內的空中目標。
這種導彈特別適合部署在城市環境中,其激光制導頭可避免誤傷平民,而多用途戰斗部既能摧毀無人機,也能打擊低空直升機。這種“一彈多能”的設計,恰好針對俄軍近期頻繁使用的“蜂群戰術”——當數百架無人機從不同方向襲來時,傳統防空系統往往顧此失彼,而FZ275 LGR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高精度打擊,能在短時間內瓦解俄軍的進攻波次。
更關鍵的是,英國此次援助的Martlet導彈采用了泰雷茲公司的尖端技術。這種導彈原本是為直升機設計的空對地武器,經過改造后可用于地面防空,其雙模引信和雙用途戰斗部能根據目標類型自動切換攻擊模式。
例如,面對裝甲車輛時采用聚能破甲模式,打擊無人機時則切換為高爆破片殺傷模式。這種技術代差,讓烏克蘭在對抗俄軍“柳葉刀”無人機時擁有了不對稱優勢——俄軍無人機雖數量眾多,但缺乏有效的對抗手段,而Martlet導彈的出現,相當于為烏軍配備了“低空獵手”。
從戰場反饋看,這種技術壓制已初見成效。根據烏克蘭真理報報道,6月下旬俄軍對第聶伯羅市的空襲中,烏軍使用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了80%的來襲目標。
而英國此次提供的導彈,將進一步強化烏軍的分層攔截能力——在遠程有“愛國者”系統,中程有“IRIS-T”,近程則由FZ275 LGR和Martlet組成密集火網。這種“層層剝皮”的防御體系,正是西方國家針對俄軍空襲特點量身定制的破局之道。
戰略陷阱:把對手拖入預設的消耗泥潭
英國此次軍援的真正威脅,在于其背后隱藏的“戰略陷阱”。通過持續提供高精度武器,西方國家正在將俄羅斯拖入一場“技術軍備競賽”。
例如,俄軍為應對烏軍的防空火力,不得不加大對新型無人機的研發投入,但受制于西方制裁,其技術迭代速度遠不及烏克蘭獲得的援助升級速度。
這種差距在2025年7月的空襲中尤為明顯——俄軍雖然增加了無人機投放數量,卻未能突破烏軍的攔截網,反而因損失過大導致前線部隊士氣受挫。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俄羅斯的戰爭韌性正在被逐步削弱。盡管俄方通過能源貿易和非西方合作伙伴維持了部分軍工生產能力,但高精度武器的生產依然依賴進口芯片和特種材料。這種“精準斷供”的打法,與中國在稀土領域反制美國的策略如出一轍,都是通過控制關鍵技術節點來削弱對手。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英國的軍援還暗含著“以烏制俄”的長期布局。通過將烏克蘭打造成“抗俄前沿”,西方國家既能消耗俄羅斯的戰略資源,又能借機強化北約東翼的軍事存在。
信息來源:英國將首次挪用被凍結俄資產利息援烏:提供350枚防空導彈 2025-06-25 澎湃新聞
烏外長稱烏克蘭迫切需要防空系統 2025-07-01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