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寫到中國人和西方人區別時說:
一,中國人是被馴化了的動物,幾千年的文化熏陶,使中國人的身上更遠離了動物的野蠻性,更多了些文化性。而西方人身上更多地體現了動物的野性。所以“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并不粗劣;真正的中國人可能長象丑陋,但丑陋并不丑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庸俗,但庸俗并不黷武,也不喧鬧;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蠢,但愚蠢并不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并不惡毒。……真正的中國人即使在身體、心靈和性格上有缺陷和污點,也不會令人厭惡。”他還說“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待的時間越長,就會越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住的時間越久,就會越喜歡中國人。”“在中國人人身上有種無法形容的東西,盡管他們有時不講文明、舉止粗俗,心靈和性格上也有許多缺點,但他們依然比其他民族更能贏得外國人的喜愛。”他說:“中國式的人性給人以溫良的印象,甚至溫順到無以言表的程度。當對這種品質進行分析時,你會發現它是兩種品性結合的產物,即同情心和智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處于選擇的十字路口,建立一個怎樣的世界秩序,以保證類似的世界大戰不再發生,辜鴻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說“我認為,歐洲人將在中國,在中國文明中找到這種道德力量。”辜鴻銘看到了中華文明無與倫比的仁愛性、普世性和未來前景。
二,西方社會是在“人性惡”的理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更多了些彼此之間的提防。中國人更相信的是人性皆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辜鴻銘說:“今天歐洲文明在本質上的不安全性,在于他錯誤的人性觀念,它的人性惡的觀念。由于這一錯誤觀念,歐洲的整個社會結構就一直建立在強力之上。歐洲人用來維持文明秩序的兩個東西,分別是宗教和法律。換句話說,歐洲人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敬畏法律而保持著秩序的。”但是,當歐洲不相信上帝的時候,靠宗教維持的道德的力量便弱化了,于是歐洲人便只能依靠法律,即國家警察等強力力量。這就造成了今天歐洲社會的暴力傾向。怎么改變?出路在何方?辜鴻銘說:“在文明遭到破壞和威脅之時,我想要告訴歐洲人和美國人,在中國這里存在一種無價的文明財富。這一財富不是這個國家的貿易、鐵路、礦藏資源、金銀鐵煤。我在這里想說,今天這個世界的文明財富是中國人,是擁有他的好公民宗教的真正的中國人。”辜鴻銘肯定了中國文明將對世界給予的巨大的貢獻。這和當今世界的發展不謀而合!
從故紙堆里尋找前人留下的智慧,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大問題,這大概就是讀書的意義之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