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波斯灣畔的硝煙中,一場戰爭正在顛覆人類五千年的戰爭認知。當伊拉克百萬大軍蜷縮在沙漠工事里準備迎接傳統地面戰時,美軍的電子戰機已悄然癱瘓了整個伊軍通訊系統。
42天后,世界軍事史被永久改寫——伊拉克25000名軍人陣亡,2萬億美元化為烏有,而獲勝的美軍僅損失148人。
這場被后世稱為“信息化戰爭開山之戰”的海灣沖突,如同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瞬間照亮了全球軍事強國的前路,更讓萬里之外的中國將軍們驚出一身冷汗。
1990年8月,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薩達姆手握百萬雄師,裝備5500輛坦克、700架戰機,自信能復制越南戰爭式的持久戰。當時全球軍事專家普遍預測:即便美軍獲勝,也將付出數萬人傷亡的慘痛代價。
戰爭在1991年1月17日打響。美軍第一步并非派遣坦克集群沖鋒,而是派出電子戰機群向伊拉克全境傾瀉電磁干擾波。剎那間,伊軍雷達屏幕雪花飛舞,通訊系統全面癱瘓,防空導彈成了睜眼瞎。
緊隨其后的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密集的精確轟炸——9萬噸炸彈如長了眼睛般砸向指揮所、發電站和坦克陣地。
更令伊軍絕望的是美軍GPS制導的遠程打擊。美軍的M1坦克在2公里外精準點射,而伊軍T-72坦克的有效射程僅有1.5公里。未等看到敵人身影,伊軍裝甲部隊已化為沙漠中燃燒的廢鐵。
短短42天,這場戰爭以伊拉克2萬億美元蒸發、25000軍人陣亡的慘敗告終。當美軍裝甲車駛過被炸成麻花狀的伊軍坦克殘骸時,全世界的軍事觀察員猛然驚醒:戰爭規則已被徹底顛覆。
海灣戰爭中,美軍的EA-6B電子戰機如同無形大手,瞬間掐斷伊軍神經中樞。失去雷達和通訊的軍隊,縱有百萬雄兵也淪為待宰羔羊;
F-117隱形戰機在巴格達夜空如入無人之境,激光制導炸彈精準穿透防空司令部通風井。制空權不再是輔助手段,而成為決勝關鍵;
GPS衛星網絡讓茫茫沙漠纖毫畢現。伊軍坦克剛啟動發動機,坐標就已出現在美軍指揮屏上,隨后而來的就是地獄火導彈的死亡之吻。
“這根本不是戰爭,是單方面的屠殺。”戰后一位伊拉克將軍的悲嘆,道破了這場技術代差造就的殘酷現實。曾經令伊拉克驕傲的鋼鐵洪流,在信息化武器面前脆弱如紙。
海灣戰爭的畫面傳到中國時,引起了強大的震動。國防大學教室內,將軍們反復觀看前線傳回的錄像,面色凝重。當時解放軍仍以陸軍為中心,主要裝備停留在機械化時代,與美軍存在巨大技術鴻溝。
痛定思痛,中國軍事改革雷霆啟動,1997年裁軍50萬,終結“人海戰術”思維;武直-10、武直-19等新一代武裝直升機項目加速上馬,彌補空中突擊短板;
殲-20隱身戰斗機研發提上日程,瞄準未來空戰制高點,航母工程正式啟動,打造深藍海軍進入快車道。
更深刻的變革在作戰理念層面。當美軍從“空地一體戰”轉向“海空一體戰”時,中國軍事理論家清醒認識到:“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追趕。”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作戰體系開始孕育,強調體系融合而非單純武器堆砌。
此外,中國還走出了一條特色強軍之路——將軍事科技轉化為民用產業,用北斗導航賦能物流,讓無人機技術造福農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