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前不久,中國外交部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菲律賓外交部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表達"關切",這場外交風波背后折射出馬尼拉當局的復雜心態。
托倫蒂諾被制裁絕非偶然。這位65歲的政客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教育,曾在美執業律師。回國從政后,他多次推動加強菲美軍事合作。2019年至2025年擔任參議員期間,他在南海問題上動作不斷。去年,他參與推動的"海洋區域法"試圖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納入菲方"海洋區域"。今年,他無端指責中國駐菲大使館操縱選舉,散布"中國間諜論"。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政府為何對一個已卸任政客的制裁反應如此強烈?答案藏在托倫蒂諾的政治背景中。這位前參議員來自呂宋島甲米地省,該地區屬于菲律賓海外務工人員主要輸出地卡拉巴松地區。菲律賓約200萬海外務工人員中,相當比例來自這一區域,其中香港是主要目的地之一。托倫蒂諾家族在當地深耕多年,其侄女曾任甲米地省省長,父親和弟弟都當過大雅臺市市長,兒子現任市議員。
更關鍵的是,托倫蒂諾一直是菲國內遏華勢力的代表人物。他推動的"海洋區域法"與所謂"群島海道法"嚴重侵犯中國權益。前者試圖非法劃定菲方海洋區域,后者損害各國在西太平洋的航行權利。今年1月,他還在呼吁為菲海岸警衛隊新兵提供相關培訓。這樣一位人物被制裁,馬科斯政府自然坐不住。
值得注意的是,托倫蒂諾今年5月中期選舉連任失敗,6月30日卸任參議員。中方7月1日宣布制裁,時機選擇耐人尋味。這既避免直接激化當前中菲關系,又向菲國內傳遞明確信號:卸任政客若損害中國利益,同樣會受到制裁。這種"秋后算賬"的做法讓馬科斯政府倍感壓力。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國內反應呈現兩極分化。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公開批評總統馬科斯的親美政策,認為允許美國在菲部署導彈系統激怒中國。她強調菲律賓可以同時與美國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這種表態與中方立場不謀而合,也與托倫蒂諾的極端遏華言論形成鮮明對比。
南海局勢因此再添變數。托倫蒂諾推動的立法與"南海仲裁案"掛鉤,中方多次重申不接受該仲裁結果。未來中方可能加強在南海的軍事、海警及漁民聯合防衛,應對可能的侵權行為。中菲貿易額在2024年達到716億美元,中國連續九年成為菲最大貿易伙伴。這種經濟紐帶使馬科斯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系時必須謹慎權衡。
菲律賓政壇的裂痕在此次事件中暴露無遺。馬科斯政府需要平衡國內親美勢力和務實派的聲音。副總統莎拉代表的務實派主張對華友好,這與托倫蒂諾等極端遏華派的立場形成尖銳對立。中方通過制裁精準打擊菲國內遏華勢力,同時為務實派創造政策空間。
馬科斯(資料圖)
中國此次制裁行動傳遞出明確信號:在涉及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方不會退讓。制裁不僅是針對托倫蒂諾個人,更是對菲政府南海政策的警告。未來中菲關系的走向取決于馬科斯政府能否抵制國內親美勢力的壓力,做出符合兩國利益的正確選擇。
這場外交風波還反映出東南亞地緣政治的復雜性。菲律賓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其國內政治走向直接影響地區局勢。中方通過制裁措施,既維護了自身權益,也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了貢獻。未來南海問題的解決,需要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
馬科斯政府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托倫蒂諾被制裁后,菲國內遏華勢力可能采取更激進的行動。中方已做好充分準備,將根據形勢發展采取必要措施。中菲關系的未來,取決于馬尼拉當局能否認清形勢,做出明智抉擇。在這個關鍵時刻,任何誤判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