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踏血尋梅》
成全 失控 冷漠 癡心
死者王佳梅,十六歲,湖南人,移民香港一年,中三沒畢業即退學,報稱是做模特,實際是做援交,在與客人發生性行為時遇害。
尸體臉皮被剝下,骨頭剁碎流入街市,內臟切成小塊沖進馬桶,這是一樁震驚社會的殺人分尸案,警方進入調查。
兇手是誰并無懸念,就是案發公寓的男租客丁子聰,二十九歲,報稱貨車司機,實際是三合會成員,案發前有吸毒。
初步資料來看,這是個冷血的兇手,又混黑社會,又吸毒,與死者無積怨,即興殺人還分尸,還把碎尸推入菜市場被人食,簡直符合反社會人格,趕緊追兇。
然而,被通緝后不久,兇手丁子聰就到警局自了首。
我們看到一個呆板陰沉的胖子,除了偶爾臉上一閃而過的戾氣比較符合初步的懷疑,他真的缺少些兇殘狡詐的味道,難怪門衛叔叔聽說他殺人都笑了。鄰居阿婆也不信,還打算護一護他。連負責此案的沙展臧sir都關了監視器,提示他現實一點,這是終身監禁的罪哦。
遺憾的是,他沒有騙人。他老實交代案發經過,為警察答疑解惑,還很配合地完成現場案情重演供舉證拍照,出庭面對死者家屬的眼淚和社會輿論,承擔法律后果,整個一副好有擔當的樣子。如果只是要結案,這個案子到此已經可以交差了。
但有些困惑揮之不去。
丁子聰說,因為佳梅想死,所以他殺了她。為什么兩個只見過一面的人,一個就對另一個說我想死,另一個不僅信了還成全了?單純得有點過分。
而且丁子聰在面對鏡頭講述自己殺人分尸的過程時,那竭力控制身體不要顫抖,聲音不要帶著哭腔的姿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委屈”這個詞。還有他對死者的稱呼,從來就是佳梅,而不是王佳梅,什么情況?
臧sir去翻丁子聰的底。
此人朋友少得可憐,有個紅毛,收外圍的,時不時去他家混,能講出的也只有丁子聰母親去世早,不太提起父親,愛慕一個女人很久,幾乎竭盡財力。
也算是線索,順著查下去,臧sir做了第一個假設。
丁子聰八歲那年,一家三口駕車去中山,回程遇到嚴重交通意外,母親當場死亡,丁子聰看著母親咽氣。精神科醫生懷疑他患上PTSD,尤其當時還是小朋友的他很可能把母親的死看作是自己的責任,同時因為喪失來得太突然,埋下他心里對女性的不信任。
后來遇到慕容——若是八卦周刊來寫,可能會寫成小明星傍富二代被甩后找備胎填補自卑空洞的戲碼供人一娛——無論如何,丁子聰是渴望這個女人的,但在她情場失意以前,不管如何付出,他只配她施舍手交,甚至她都不愿看著他的臉。臧sir推論,丁子聰或許是因為對女人泛化的恨意而殺死王佳梅。
丁子聰的回應是,“我覺得你想多了”。這句話翻譯成心理咨詢的語言可以說成,你過度卷入了。
臧sir確實卷入得有點深。丁子聰一案開庭的前一晚,他在警局開通宵,近天亮時做了一個夢。夢里他被露出兇殘模樣的丁子聰打暈,綁縛在天花板上不得動彈,眼睜睜看著丁子聰對王佳梅開膛破肚,血滴了他一臉一身,他想喊叫,可嘴上被貼了封膠只能發出低吼。還有一個他則蹲在丁子聰身邊,著了魔似的歪起腦袋,瞳孔縮小成一個黑點,靈魂早就穿越縱深跑到三十米后。
這個夢展現的是他深度共情了年幼的丁子聰在目睹媽媽的死亡過程時體會到的震驚和失控。夢里的兩個他,代表丁子聰內心的兩個部分,一邊想阻止,一邊想逃避,但因為情感沖擊太猛,兩個部分都失去言語化的能力,只能朝著相反的方向“行動”。
殺死王佳梅也是一個行動。既然不能阻止死神,那便做死神在人間的使者。有那么一段時間,丁子聰是體會到了這樣的控制感,可以操控一個人的生死。他在分尸過程中打電話給紅毛,感嘆一句,“原來這么瘦的人,也有這么多脂肪”,就像一個做科學研究的小學生,發現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忍不住要昭告一下。
但這種虛假的控制很快就崩潰了。丁子聰在王佳梅體內挖出一個小小的已成人形的胎兒,還未完全死透,捧在手心,似乎還會隨著他心跳的頻率顫動。說到這里,丁子聰陷入瘋狂,他還是被死神玩弄的那一個。
所以可以理解他為什么自首了。自首是他自己控制命運未來走向的再一次嘗試,知道下一步等著他的是無期徒刑,總比不知道什么時候以什么形式被捕,心里要踏實得多。
找到了一點丁子聰殺人的動力,對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件,只解釋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一部分是王佳梅為什么想死,還有一部分是丁子聰與王佳梅之間的關系怎么促成了事件的完成。
電影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尋找王佳梅是誰。
這個十六歲的姑娘,九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留在湖南做工,母親帶著姐姐改嫁香港,她移居東莞,努力學習粵語腔調,盼望著移民香港的那天。
香港之于王佳梅,可能如同理想的收養家庭之于孤兒。原來的家已經不存在了,可人活著總需要一個位置安放自我,所以能否合格地扮演一個香港人,關乎她是否配得上在這片土地上生存。這一點是母親在飯桌上傳達的。
母親對姐姐說,不要再對妹妹講冷水江話,自己廣東話講得不好,就不要再連累妹妹了。姐姐說,怎么會,阿妹說話已經像廣東妹一樣了。佳梅低頭一笑,就像精子著了床,胚胎與母親的子宮壁有了結合。
她去了一所教會學校讀書,成績是不錯,但或許是因為內心對于拒絕太過敏感,她也靜靜地孤立自己。社工說,老師覺得佳梅不太喜歡她們,佳梅卻說,我覺得其實有些老師不太喜歡我。總之來到香港后的第一個身份,學生,王佳梅放棄了,在她心里或許是覺得被出局了。
而退學的起因是母親夜歸后向她討要一副朋友送的耳環。當作生日禮接收后轉送給佳梅的那副耳環,原來是貴重物件,需要歸還給人家,母親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買了一對便宜的假貨與佳梅交換。
這戳中了佳梅的痛點,她扮得再怎么像也不是真正的香港人,不過是個“便宜的假貨”。佳梅厭棄地扔掉那對假耳環,換來母親一記重重的耳光。誰叫你窮,母親對著她負氣的背影叫喊,上學也浪費錢,不如早點打工幫補家用。
想辦法生存下來,成為王佳梅的生活重心。姐姐靠乖巧留在了媽媽身邊,那她擁有什么呢,只有一張漂亮臉蛋和還算合格的身高,她想做模特,這樣就可以被矚目,處境或許會好點。
其實這不單是王佳梅的潛在想法,也是母親的。擁有外貌優勢的女人確實相對容易獲得關注和機會,但這也容易強化一種夢,認為自己理應獲得更多,并且如果得不到就會生出很多不甘和怨恨。
母親在舞臺上的容光煥發如曇花一現,與生活中日久恒常的愁眉苦臉形成對比,原本可以是王佳梅的鏡子的。但母親自己都不能意識到這一點,未完成的任務自然就交接到女兒身上。
佳梅去模特公司應聘,但只能獲得一份沿街招攬的工作,辛苦出賣勞力卻只能賺到很少的錢。而她迫切需要更多錢,去填心里那個不見底的黑洞。
走上援交這條路似乎是順流而下的結果。家人知道嗎?姐姐可能是知情的。她們住在一個房間,共用一個廁所,很難談擁有多少隱私,而佳梅在陽臺與客人講電話,姐姐出出入入,總能猜到一些,加上半夜出門,吃避孕藥,線索很多,但大家的生存都好困難,真的沒有余力再顧及別人。
所謂冷漠,不就是無暇顧及么。甚至在得知佳梅已死,悲痛過后,母親和姐姐打算拿當初佳梅失蹤時的尋人啟事稱斤兩賣錢。生命之輕,不過如此。
但那時被世界遺棄的王佳梅還只是覺得孤獨。援交所掙的錢夠她去精品店買一副四千多的同款耳環,戴上的不是虛榮,而是一場夢。配得上貴重首飾的她,也配擁有夢了吧,她想談一場戀愛,本來十六歲就是戀愛大過天的年紀,她愛上了她的客人,一個形象不錯,愛打游戲的本地男生,會對她說甜言蜜語。
她不收他的錢,他送她一臺游戲機,她為和他約會拒絕其他客人。這種關系脆薄如紙,佳梅卻將它看得太重了,以為愛情可以帶她脫離苦海,或至少脫離孤獨。那天他約她出門,她遠遠見在他在地鐵站等,笑著迎過去,卻發現他的身旁站著正牌女友。女友說佳梅是垃圾,男生說,就是嘛,我哪需要去追這種垃圾。佳梅配合著打圓場,也親手撕碎披在肩上的夢。
王佳梅與丁子聰是這時相識的。他們在網上聊天,丁子聰是唯一過問她內心感受的人,她對于他來說也是。他們聊到死,佳梅說,“有時覺得死了更好,因為活著會痛,活著會累,活著就要想怎么活得更好”。她已經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力氣。
聊到天亮,他們約好見面。丁子聰的內心充滿忐忑,擔心自己長得又丑又肥——他一直很介意這一點,也恨別人叫他肥仔,慕容雖未這么說過可嫌棄寫在臉上——但王佳梅并不介意,甚至與他說話時面帶羞澀,可愛地說他像史瑞克。丁子聰喜歡上王佳梅,也許是注定的一見鐘情。
他知道她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找他的嗎?王佳梅脫掉為了做模特而穿上的高跟鞋,摘掉強求得來的那副耳環,她覺得舒服多了,終于回到自己的模樣——她念圣經,“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是可棄的”,然而她從未感受過被容納——只希望死的時候她是她自己,如歌所唱的癡心娃娃看天下。
信主的人不可以自殺,她必須借助他的一雙手,就在交合的時候,她說我很想死,他說好,我幫你。他掐住她的脖子,中途因為害怕而松手,佳梅又握住他的手,輕輕親吻,他們終于辦到,共同完成一場謀殺。
丁子聰的成全,一定是伴隨著自我卷入的,不喜歡上王佳梅,他不至于去成全,因為成全的后果是什么,至少法律后果,他是知的。
同時成全也包含著自我的滿足,丁子聰在回應臧sir的疑問時說的是真的,他不討厭女人,他討厭的是人,因為沒人給過他善待。難得善待他的人,借他之手不想做人。
也許從被遺棄感的體驗之深來看,他們的位置是一樣的,都在斷崖邊上,像他的網名,崖上的聰兒。
用精神分析的視角重新理解經典電影,是不是有了新的趣味?不妨再走進一些,來精神分析的世界玩一玩咯!《深入潛意識: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音頻課是精神分析資深傳播人曾奇峰首個大眾實用心理課,總結近40年臨床經驗,歷時1年打磨,原汁原味的曾氏心理學幫你快速入門心理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是一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學。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于充分地成為自己,擁有健康和強大的人格。精神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解放被壓抑和扭曲的人格,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曾老師畢生的追求和理想:讓精神分析那些生澀難懂的智慧成為家喻戶曉的常識。我們可以從這套課程中感受一二,關于父母如何制造孩子的人格、親密關系與自由的代價、沖突的煩惱與價值……曾氏精神分析帶著對孩子、家長、及每個人的關懷,對人一切行為的深入理解,讓人溫暖,同時擁有重新思考的動力。
開始預約心理咨詢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