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323
硬皮病是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中醫認為其發病與陽虛寒凝、氣血瘀滯密切相關。
寒凝血瘀不僅影響皮膚彈性,還會累及關節、血管及內臟器官,引發關節疼痛、肢端發紺等癥狀,長期不愈更易導致患者活動受限、生活質量下降。
下面通過一則典型病例,解析中醫如何從"溫陽化瘀"改善硬皮病癥狀。
病例實錄
患者王女士,48歲,患硬皮病4年余,主要表現為雙手皮膚硬化緊繃,遇冷時手指變白變紫。隨著病情加重,面部皮膚也開始受累,關節活動受限。
就診時,患者自述皮膚緊繃感在寒冷時加劇,伴隨關節疼痛、畏寒肢冷、月經色暗有血塊。查體可見面色晦暗、皮膚如革,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沉緊。
辨證分析
李俊才醫生認為,患者陽氣不足,寒邪內生,導致寒凝血瘀。
陽虛寒凝,肌膚失養,故發為皮膚硬化;寒凝血瘀則關節疼痛,沖任失調則月經異常;舌脈表現均為典型陽虛血瘀之證。
綜合辨證為"皮痹(陽虛血瘀型)",治以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治療方案
溫陽散寒:制附子、肉桂、干姜
活血化瘀: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
通絡軟堅:威靈仙、地龍
益氣扶正:黃芪、甘草
療效
首療程:皮膚緊繃感減輕,關節疼痛改善,手指遇冷變色次數減少。
第二療程:皮膚彈性有所恢復,關節活動度增加,月經情況好轉。
鞏固階段(調整方藥):減少溫陽藥量,加熟地黃、枸杞子滋陰養血,最終皮膚基本恢復柔軟,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本案通過"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標本兼治,既改善癥狀,又調節體質。李醫生指出,硬皮病病因復雜,需個體化辨證,如兼脾虛者需健脾益氣,痰濕重者需化痰通絡,不可一概而論。
硬皮病雖屬疑難病,但中醫通過辨證施治常能收獲良效。若您或家人有類似困擾,建議盡早尋求專業中醫師調理,以延緩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注:本文所述方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具體用藥需因人而異,切勿自行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