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3歲的英國攝影師邁克·埃默里(Mike Emery)在日本神戶登上一艘前往中國的游輪。
游輪上大部分乘客是富有的美國人,他們成為彼時剛打開國門的中國最初迎來的幾批境外游客之一。游輪經停天津港,所有人從那里上岸,然后坐綠皮火車一路晃去了北京。之后,他們又隨船南下抵達上海。
他在這次航行中一共留下400多卷膠卷,大部分來自漫步于北京和上海街頭時的發現。直到很久以后這個英國人才意識到,自己當時于無意中見證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刻。
在1980年的上海街頭閑逛
圖/《中國1980》
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作為外國人的自己在1980年的上海街頭閑逛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沒人會管你,我就像生活在上海的每個人那樣自由。”他說,“所以我在上海拍到了更多照片,看到更多人并且與當地人更多地交流。”
所謂的交流,因為語言的障礙,更多依靠肢體和表情。他向人們揮手、做怪腔,然后大家就開始笑。“通過對我動作的反應,往往也會帶出他們的一部分個性來。在我的照片里,人們展現出的是率真的目光和明亮的微笑。”
在1980年春的上海,邁克除了拍照,最多的時候是在迷路,不斷迷失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對于一個在異國他鄉的攝影師而言,迷路就是全部意義所在,不是嗎?當你迷路時,也許會看到些什么,也許會發生什么,讓你能拍到照片。最后,你也總是能重新回到正確的路上。”
自信的中國女性?
圖/《中國1980》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因此邁克的相機鏡頭在捕捉了個體日常瞬間的同時,也在無意中記錄了一場宏大變革的敘事序幕。
人民對于物質的需求正日漸旺盛,他聽地陪介紹,當時的中國人渴望擁有的“四大件”分別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
邁克提醒我們注意看自己拍攝的一張照片,畫面聚焦的是上海街邊餐飲店的工作人員售賣茶葉蛋的當下,其中一人的手腕上戴著手表。“人們告訴我,手表在當時的中國是奢侈品,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
由于停留的時間短暫以及語言的障礙,邁克對1980年的上海和中國留下的印象整體而言是浮光掠影的,但他也憑借自己作為攝影師的敏銳觸角感知到了一些表面以下的內容。
他承認當時最讓自己感到驚訝的是,那個年代的中國女性已經表現出了一種自信。“她們和男性做著同樣的工作,地位是平等的。”邁克說。
很高興見到你
圖/《中國1980》
今年7月,邁克拍攝的那些老照片即將在上海向公眾展出。“我希望有盡可能多的人來觀展,最重要的就是通過這次展覽找到書中的人們,聽他們講述自己當時和后來的生活是怎樣的。”
在邁克看來,這些人非常重要。
“我稱他們為普通人,正是這些人在歲月的流逝中將中國建設成了今天這樣的強國。”
展覽的名字就叫《很高興見到你》。
作為一名總是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攝影師,也許沒有比這句話更適合的開場白了。“尤其在上海,人們總是非常開放。當你伸出手說‘很高興見到你’時,他們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這是一種打破僵局的方式,讓人們快速走到一起。”
這句話曾在1980年適用,也依然適用于2025年的今天。這兩年,他頻繁地來上海,僅去年一年就來了至少七次。“上海讓我印象最深的并非陸家嘴CBD的快速崛起,也不是人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而是他們臉上的那種神情,在45年里都沒有改變,這里曾經深深吸引我的開放和友好仍然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