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即將打響!7月13日,在全球32支足球俱樂部經過激烈角逐后,世俱杯即將迎來新的王者。
過去一個月,世俱杯在海內外掀起了一波足球觀賽熱潮。豪門俱樂部的巔峰對決、驚險刺激的絕殺、跌宕起伏的比賽進程,各種火熱話題和賽場畫面讓球迷們獲得了非凡的觀賽體驗。
如同世俱杯的火熱,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球迷們也同樣為“蘇超”而瘋狂。近一個月,蘇超成為2025年中國足球圈甚至整個體育領域最出圈的賽事。
七十多歲的張路在解說世俱杯的同時,也關注了“蘇超”。張路說,人們又開始因為快樂和熱愛而關注足球了,這是正確的方向,不要老把眼睛盯著最“高精尖”的那一撥,足球本來就是屬于大眾,屬于快樂、屬于熱愛的。
“熱愛”是此次《白皮書》的主題詞。
《白皮書》的第一部分通過問卷調查觀察了熱愛足球的人有哪些行為特征。問卷結果顯示,大量球迷依然熱愛足球,并通過各種方式參與足球,這種熱愛帶來了足球事業方方面面的繁榮,也與中國品牌的發展互相成就。
中國品牌通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在國際頂級賽場中以自研的VAR技術助力公正判罰。超過六成調研者認為,VAR技術的應用推動了賽事的公平公正。其次,中國品牌在家庭場景中提供了更大更清晰的屏幕,并將方興未艾的AI技術植入到家電設備中,不斷提升了球迷的觀賽體驗。
第二部分通過資料觀察了足球事業五大環境的變化,它們分別是基礎設施環境、商業環境、職業發展環境、文化和輿論環境?!栋灼返恼{研結果顯示,近年來,中國足球五大環境均出現了顯著進步:足球場數量大量增加、聯賽觀眾增多、輿論更趨于理性、青少年足球取得顯著進展。
那么,是什么推動了中國足球環境的改善?政策推動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民間熱愛的參與,比如“村超”“蘇超”就是在基層行政組織、地方政府、球迷和市場共同發力下,出現的“足球盛典”。
為了進一步觀察中國足球事業近年的變化,觀察熱愛對足球事業的推動,我們訪談了五位嘉賓:知名足球解說員張路、懂球帝CEO陳聰、原職業球員劉紅良、國際體育營銷公司樂動互聯總經理易非、海信視像科技公司AI足球智能體產品經理路鋒。
他們都是持續關注足球及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他們從各自的經歷出發,為《白皮書》提供了大量新穎的觀點,也進一步佐證了《白皮書》的結論。
張路認為中國足球正在度過“最低谷”,并有可能于2034年沖入世界杯,2038年實現小組出線。陳聰認為中國球迷變得更理性,也更懂球了,甚至在一些層面已經超過了歐洲球迷。劉紅良認為現在的中國年輕球員很優秀,但大場面下容易緊張怯場,害怕犯錯。路鋒認為AI技術的應用將會在賽前、賽中和賽后各個環節顯著提升球迷的觀賽體驗。易非認為中國足球非職業聯賽很精彩,但應該提高賽事的運營能力,比如像NBA那樣,建立名人堂。
所有的訪談者均提及了熱愛的力量,并認為呵護和壯大這種來自民間的熱愛力量,將會是中國足球事業發展的根基。這種熱愛對青少年尤為寶貴。
訪談者問:“如何說服一名青少年熱愛足球?”
張路回答:“什么都別給他說,就給他一個球,讓他去踢吧?!?/p>
回歸熱愛
1990年,知名足球解說員張路曾做過一次調研。當時張路要了解22個足球重點城市到底有多少孩子在踢球。張路的團隊跑了其中16個——剩下6個城市不接待。調研后團隊得出的結論是這16個城市一共有7000多個孩子踢球,按照這個數據推廣到22個足球重點城市,最多也就是1萬人。
由于當時中國有條件踢足球的小孩基本集中在重點城市,因此,在1990年這個時間節點,中國踢球的小孩數量大約是1萬人。
此后十五年,這數字并沒有如預想般不斷增加。
張路獲得過另一組數據:2000年到2015年這15年時間,全中國常年踢球的中小學生只有5000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足球場地等基礎設施的缺乏等。但張路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一個階段,大家以過于功利的心態推廣足球,適得其反。
這種情況在2015年出現了改變,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出臺,校園足球得以大力普及。張路估算:“現在約有二三十萬長期踢足球的中小學生?!?/p>
比成績更深遠的變化是社會對足球認知的轉變。張路敏銳地察覺到:“過去青少年足球用的是‘給驢前面吊一個胡蘿卜’的激勵思路”,但現在,“更多家長開始接受小孩踢足球僅僅是為了身體和心理素質的提升,更直接一點,是為了快樂?!?/p>
這意味著,純粹的熱愛正在不斷回歸。
懂球帝CEO陳聰也觀察到了這股純粹熱愛的蔓延。此前,在數次前往歐洲考察過程中,陳聰就發現,歐洲球迷支持家鄉球隊已經成為一種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方式,并且會代代傳承。
而現在,國內也有了類似的氛圍。陳聰說,在國內,包括北京、上海和大連等地區,也已經形成了類似的足球文化,這些城市所擁有的中超俱樂部上座率一直處在高位,主場比賽門票一票難求,市民對家鄉足球隊已經有了榮辱與共的感覺。
《白皮書》的調研數據為這份熱愛提供了量化支撐:超65%的人在18歲以下就已喜歡上足球;84.78%的人非常支持或比較支持自己的孩子或伴侶參與足球運動;約一半調研者每年愿意在足球上花費超過1000元。
最直觀體現參與熱情飆升的是踢球的人更多了?!栋灼凤@示2024年注冊草根球員較2023年激增30.8萬人,歷史性突破50萬大關,年增長率超160%;業余賽事數量達2298個,同比增長94%;注冊業余球隊數量達30,976支,同比增長106%。
足球,正重新成為連接大眾的快樂源泉。
近兩年,從“村超”到“蘇超”的火爆,更是讓足球文化在更多城市甚至縣城不斷下沉、延伸。在懂球帝的球迷討論區,“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等各類“蘇超”的比賽梗也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
陳聰表示:“足球比賽并非僅為球迷準備。近兩年業余足球聯賽的火爆,讓更多非足球迷開始‘湊熱鬧’,而‘湊熱鬧’就是熱愛足球的最初表現。足球文化的下沉,對中國足球的長久繁榮至關重要。只有足球擁有更多群眾基礎,才能找出更多球星苗子,同時催生更強的市場力量,進而讓家長們能更放心地讓孩子去學習踢球。”
足球環境持續改善
現在中國人均有多少足球場地?答案是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14塊。
盡管相較于日本的2.3塊/萬人、英國的6.5塊/萬人、德國的7.4塊/萬人、法國的4.4塊/萬人,仍有一段差距,但中國足球基礎設施環境正在快速完善。2019年全國足球場總量為11.73萬塊,至2024年增至16.10萬塊,五年凈增4.37萬塊。
張路每年會跑很多和足球有關的地方,他說很多邊遠地區的足球場都建得非常棒?!拔覀儑椰F在的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的體育場地在全世界都是不差的?!?/p>
足球的商業環境也正在回暖,在賽事、俱樂部運營能力和贊助商的深度融合方面,均出現長足進步。《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超聯賽現場觀眾總數超466萬人次,場均近2萬人;中甲聯賽現場觀眾超228萬人次。社交媒體上,#中超#話題在抖音累計播放量超183億次,在微博累計閱讀量達127億次。“村超”“蘇超”等非職業聯賽更是吸引了大量球迷的目光。
另一方面,隨著賽事受關注度的提高,《白皮書》顯示,贊助商對足球的熱情也在增長。如火如荼的“蘇超”短時間吸引了大量贊助商的參與,以海信為代表的贊助商更是在長期與世界頂級足球賽事的深度合作中實現了與足球產業的緊密融合。從2008年冠名澳網場館起步,海信深耕體育營銷17年,從最初的品牌露出到產品支持,再到如今的技術合作,海信不斷拓展了體育賽事營銷的深度和廣度。
《白皮書》調研顯示,海信是接受調研的球迷印象最深的足球賽事贊助品牌。此外,中國品牌、中國技術已經成為讓中國球迷引以為豪的“中國足球元素”。
國際體育營銷公司樂動互聯總經理易非說,企業對足球賽事的贊助通常是長期行為,從世界杯、歐洲杯到歐洲五大聯賽,大量跨國企業會進行長達數年的贊助,因此足球聯賽和贊助商品牌有非常強的品牌關聯度?!袄?,如果某科技品牌對一家知名足球俱樂部的贊助長達十年,那么該足球俱樂部的粉絲在提起或購買科技產品時,大概率首先會想到這家企業”。
在職業環境方面,《白皮書》顯示職業足球的“后備軍”青少年足球事業發展迅猛,這也印證了張路關于校園足球的判斷。2024年,全國注冊精英青少年球員達92,979人,同比增長6.3%;青少年賽事數量增長175%,比賽場次同比提升128%。教練員隊伍建設也在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助力注冊教練員總量較2023年增長13,441人。中國足協正健全青訓教練考核體系,轉變工作理念,優化競賽體系。
在輿論文化環境方面,《白皮書》顯示,社會各界加強了對良好足球輿論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媒體報道視角更加客觀多元。懂球帝平臺站內話題高頻關鍵詞分析顯示:正面詞匯(“加油”“支持”“感謝”“相信”“年輕”“未來”)高頻出現,反映了球迷持續的熱愛和對長期發展的重視;“出線”“晉級”“沖”“進步”等詞則表達了球迷對更好成績的普遍期待。
“現在的中國球迷越發專業理性、更具溫情?!标惵斦f,十年前的國內球迷更多關注的是比分和排名,而現在大量球迷會關注球隊戰術、球員轉會費、球隊運營等專業知識,看球時也能融入更多個人的思考。因此,當球隊成績起伏時,更多球迷不再偏激地“開噴”,而是比較克制地討論球員表現和教練功過。
陳聰說:“實際上,現在很多球迷能坦然接受比賽的結果,他們更關注球員在賽場上是否拼盡全力?!?/p>
新的力量
是什么不斷改變了中國足球的環境?《白皮書》顯示,推動中國足球環境改善的原因既包括政策的頂層設計,也包括地方政府的推動,但更重要的是從業者、贊助商、球迷——這些來自民間和市場的新興力量,正在成為中國足球環境逐漸改善的動力來源。
從賽場周邊到賽場中心,中國企業在世界頂級足球賽事上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2024年,海信通過多輪嚴苛的技術測試,成為歐洲杯首個VAR顯示官方合作伙伴,VAR技術的應用使得賽事的公平公正性得到大幅提高,據統計歐洲杯VAR共計觸發26次,相較歐冠聯賽平均查看時間減少5秒,大大提升了賽事的連貫性;2025年海信作為世俱杯VAR技術合作伙伴,裁判室內所有關鍵判罰均通過海信專業顯示設備回放分析,小組賽期間實現平均判罰時間縮短至40秒左右,較2022世界杯提速約42秒,大幅提高比賽流暢性。
賽場之外,中國企業也在以持續的技術升級和場景創新提升賽事體驗。
路鋒是一名資深的籃球迷,因為習慣籃球比賽的快節奏和高密度進球,他對足球比賽的第一印象是“一場比賽進不了幾個球,場面肯定很沉悶無聊”。但當他成為海信視像科技公司一名產品經理并負責AI足球智能體研發時,他才真正理解足球的魅力,以及足球為何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
路鋒團隊的工作是不斷將AI技術進行訓練學習,深度融入體育賽事,為全世界足球迷帶去更優質的觀賽體驗。在AI足球智能體研發中,路鋒和團隊成員圍繞用戶觀賽旅程把比賽拆解為“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借助AI能力對用戶的體驗做全面升級。
在比賽前,AI智能體會根據雙方球隊的交鋒戰績、近期狀態、球員身體狀態、傷病情況、比賽場地等綜合分析推算大概勝率。這不僅包含獲勝概率,還包括比分,例如某場比賽比分為2:1的概率是10%,比分為1:2的概率是8%。
在觀賽過程中,AI智能體擁有顯示實時數據和陣容查詢的能力。球迷可以在觀賽過程中實時查詢進球情況或者場上陣容的情況。
比如資深球迷在遇到不認識的球員時,可以通過AI一鍵識別,了解球員信息、賽程安排和比賽集錦等;其次,球迷還可以通過AI足球智能體隨時查看比賽陣型和場上的陣容,詢問比賽的關鍵數據比如進球、紅黃牌等;如果足球“小白”在觀看比賽時遇到不懂的專業名詞,比如越位、角球等,也可以隨時通過語音查詢相關的規則解釋。
比賽結束后,球迷可以通過比賽總結快速了解比賽的概況。包含比分、比賽進程、比賽關鍵點、球員表現、比賽對排名的影響等,還能快速定位到后續的一系列比賽。
“現在的所有行業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足球也是如此”,路鋒說。當前,海信還在聯合FIFA團隊做系列技術開發,而路鋒則在團隊中主要負責AI足球智能體開發。
這項工作并不容易,在技術方面,大模型是AI的基礎,但團隊進行了大量測試,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型,因此,團隊只能不斷優化與模型的對話方式,并補充相關的數據,最終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產品側,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在于如何理解球迷的需求。為此,團隊用面對面訪談、電話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球迷的真實需求,并將對球迷需求的深刻理解融入產品之中。
在海信內部,路鋒所在的團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無論是產品經理、工程師還是運營,加入這個團隊的人都需要對體育有所了解、有所熱愛。
路鋒說:“大家都非常拼搏,也都熱愛這個職業,熱愛體育?!?/p>
正是這些持續熱愛足球、熱愛體育的人們,推動了中國足球事業的不斷進步,這種熱愛本身就具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原申花隊員、曾在巴西和卡卡踢過球的劉紅良在退役后,迷茫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刻意逃避足球這項運動。但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再次找到了對足球純粹的熱愛。
應朋友邀約,他曾參加了一場業余足球隊的比賽,幾位50余歲“老大哥”在球場上飛奔的身影,讓他找到了小時候踢球的初衷。他說:“和老大哥們一樣,我小時候踢球只是因為發自內心地喜歡,都恨不得抱著足球睡覺?!?/p>
在那之后,劉紅良轉型成為多個業余足球隊的教練,他對足球的感情又從逃避變成熱愛。十余年的業余足球聯賽教練的經歷,讓他對民間足球有了更透徹地了解。在他帶領的業余足球隊中,隊員年齡橫跨20歲至60歲,不少隊員會帶著自己子孫后輩來到球場一起踢球,甚至父子也會在同一家業余足球俱樂部踢球。
他表示:“足球是競技運動,足球氛圍越濃厚,參與人群越多,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就越高。業余足球隊隊員的子女,就可能在足球氛圍影響下,成為 ‘中國的卡卡’?!?/p>
從熱愛再出發
20世紀70年代初,張路就在當時的陜西隊踢球了,在超過五十年的從業生涯中,張路經歷了中國足球事業的起起落落。他認為,近年來,中國足球事業正在度過“歷史最低谷”。
張路說:“現在青少年球隊的水平在逐漸提高。這個我了解過,2005年以后出生小孩踢球的水平有所回升,2009年、2010年這批孩子的水平是相當可以的?!?/p>
足球是一項需要耐心的事業,需要足夠的熱愛來推動變化發生,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讓這些變化顯現。在真正取得成績之前,中國足球環境仍需要持續完善。
以基礎設施為例,《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足球基礎設施最大的瓶頸在于開放共享:學校足球場占足球場總量的80%,但因安全管理壓力導致開放率低。張路說,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學校有一塊場地,一下課滿場的孩子踢球。他曾看過東北師大附中的操場,每天中午全是小孩在踢球,校長叫“足球大集”,誰都可以上去踢,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但現實是,很少有學校讓學生放開了踢。
對于國內職業賽事運營,《白皮書》顯示中國在職業賽事數量、俱樂部數量方面與英國、日本、巴西等足球強國仍有一定差距。2024年中國聯賽場次總計660場,遠低于英格蘭(2051場)、美國(1654場)、日本(1074場)、巴西(1486場)等足球大國。
至于如火如荼的非職業聯賽,仍需要進一步加強運營能力。易非說:“目前國內業余足球聯賽最大的問題是‘一輪游,二輪游’,如果‘蘇超’‘村超’想在五年甚至十年后依舊火熱,需要向聯賽制轉變,并建立名人堂、榮譽墻和評選各類球星等。”
在職業環境方面,《白皮書》顯示盡管年輕球員比例在增加、水平在提高,但訓練機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劉紅良發現目前國內許多年輕隊員在大場面下容易緊張怯場,害怕犯錯,導致個人在賽場上沒辦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水平。他說,在場下擁有同等技術水平的職業球員,如果擁有更強大的心理,就更敢于拿球、傳球和做動作,在賽場上的表現往往也更優異。
因此,劉紅良建議球員在青少年時期就要堅持踢足夠多的比賽,這樣更有利于培育球場上的強大心理素質。這也是他在留學巴西時,當地訓練基地鍛煉球員心理素質的重要舉措。
張路強調了從校園足球到職業足球的銜接問題,他說,“青訓要銜接好,不能跑偏。”
如果這些問題逐一克服,張路對中國足球的未來保持了樂觀的態度:因為一個年代中小學生踢球的人數決定了20年后國家隊的水平。
張路說:“所有這些綜合因素匯集起來,2009、2010年出生孩子到當打之年——一個球員的當打之年一般是25至30歲,大概就能趕上2034年或者2038年的世界杯。2034年可能踢得不錯,但還不夠成熟,沖進世界杯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而且不小,但在世界杯里能踢成什么樣不好說。到2038年,團隊更成熟了,小組出線還是有可能的,這樣大家應該就比較滿意了?!?/p>
在中國企業、中國職業球員、中國足球迷等多方熱愛力量的推動下,中國足球環境的持續改善正在發生,這種改善是給熱愛足球的人最好的回饋,也將為中國足球邁向更高的目標奠定重要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