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春晚爆紅,57歲單身無娃——孫浩的人生,成于一首歌,也困于一首歌?
他紅得像一陣風。
1995年春晚,26歲的孫浩穿著白襯衫,唱著“朝花夕拾杯中酒”,嗓音清冽得像剛泡開的茶。那首《中華民謠》火到什么程度?走在街上,賣早點的阿姨哼,放學的孩子哼,連胡同里下棋的大爺都能接兩句“時光一去不回來”。
但困局來得比風還快。
紅了之后的日子,沒想象中順。觀眾只認那首歌,商演開口就要“來段《中華民謠》”,他唱得越多越心慌——總不能靠一首歌吃一輩子吧?為了找新出路,他跑去夜總會當音樂總監,結果撞上了改變命運的岔路。
那會兒楊坤剛從內蒙古來北京,抱著吉他找場子唱歌。孫浩聽他唱完,心里直犯嘀咕:這小子有兩把刷子,但夜總會位置就那么多,擠走老員工換新人,太不地道。他沒松口,楊坤轉身走了。誰能想到,這成了兩人二十年不說話的引子。后來孫浩公開提過這事,說“可能當時處理得不夠圓”,但楊坤始終沒接話。
更糟的是,他被曝商演假唱。觀眾罵“紅了就飄”,演出邀約肉眼可見少了。那幾年他走穴的錢,連從前零頭都不到。
轉機是張嘉譯給的。倆人性子投緣,有回喝酒,張嘉譯拍他肩膀:“別死磕唱歌了,跟我拍戲去。”
轉型比想象中難。他得從跑龍套開始,演保安、演司機、演街坊,臺詞就幾句,他偏要琢磨“這人是剛下班還是剛和媳婦吵架”。《懸崖》里他演個小警察,鏡頭就三秒,背著手踱步的勁兒,導演夸“有生活氣”;《掃黑風暴》里他演個小老板,被威脅時抖腿的細節,觀眾留言“這配角比主角還真實”。
現在的他,活得像首民謠。
刷他抖音,6月24號在陜西吃驢蹄子面,戴頂破帽子喊“老板多擱蒜”;7月1號逛西安公園,蹲在老槐樹下感慨“三十年前我也在這兒追過蝴蝶”;7月4號當起吃播,端著碗漿水魚魚直吧嗒嘴:“這酸湯配魚魚,夏天喝一口,暑氣全消!”
網友總替他可惜:57歲了,沒結婚沒孩子,圖啥?他倒看得開,說“柴米油鹽那日子,我過不來”。談過戀愛,沒成,問為啥?“感情這事兒,哪有那么多道理。”
說實話,看著他蹲在面館里啃蒜的樣子,完全不像當年春晚舞臺上那個白襯衫歌手。但換個角度想,被一首歌困過,又跳出困局演活了幾十個小角色,現在能自在吃碗面、逛個公園——這日子,未必比當紅時差。
你說,是守著成名曲吃一輩子香,還是像孫浩這樣換條路走更痛快?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