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中國成立后,煙草行業逐步走向了專賣制度,各個省市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卷煙廠并推出自己的香煙品牌,并非每個省市的自主品牌都能占據市場。
很多老煙民都記得“金絲猴”這個煙牌,因為它的包裝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一只非常可愛的小猴子。
暴露年齡的“金絲猴”
現在都要退休的煙民,估計都記得“金絲猴”,他們年輕時,家中長輩就在抽這款香煙,這年頭實在太久了。
從一些煙民寫下的“童年過往”中也能看到:兒時對煙草的記憶最初就是從煙盒開始的,“金絲猴”的包裝特別漂亮,其他小伙伴總說圖片上的金絲猴是孫悟空,于是就用小剪刀把“金絲猴”給剪下來貼在家里的墻壁上,不知不覺就給貼滿了。
金絲猴本身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動物,在中國境內分為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這三種,這種類型的猴子通常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平日里愛吃苔蘚、竹筍等野生植物。
除了山民,普通人幾乎看不到金絲猴,這類動物的習性就是深居山林。
由于是云貴川特有品種,很多煙民都以為“金絲猴”是這幾個省份生產的香煙,其實并非如此。
“熊貓香煙”并不產自于上海,“金絲猴”也并不來自云貴川,它來自于陜西寶雞卷煙廠。
要追溯歷史,寶雞卷煙廠的歷史要比共和國的歷史更為悠久。
由于地理位置、歷史因素等原因,在解放之前,陜西的煙廠規模都不大,其中就有兩個由資本家經營的小型煙廠。
新中國成立后,時代發生了風云變幻,解放軍寶雞軍分區接手了煙廠,最初將其更名為“新寶煙廠”。
彼時煙廠的規模很小,幾乎到了停產的地步,好在解放軍19兵團64軍投資,才在獨家生產經營下保住了煙廠,更名為“六四煙廠”。
64軍軍部遷移到寶雞后,煙廠也就隨著軍區遷移了。
兩家煙廠的整合勢在必行,1952年7月完成合并后,“西北煙草公司”正式成立,開始邁入新的時代。
至此,這家煙廠才算初具規模,有112名工作人員,但其設備總體來說還是非常落后的,僅有一大一小兩臺卷煙機,靠一部柴油機帶動。
大家再怎么發揮主觀能動性都沒法讓產品升級,只能在努力中尋求新的機會,期間改了“寶雞卷煙廠”的名字。
直到1955年,煙廠迎來了一波機遇,部分設備得以增加,與同時期上海等地的卷煙廠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正視差距很重要,發揮創新力也很重要。
煙廠的領導們整日都在構思煙廠如何后來居上,思來想去,決定拼一把。
彼時,“中華”與“熊貓”兩款香煙影響力最大,這兩款香煙的生產過程幾乎占據了所有優勢,普通煙廠根本難以觸及。
1958年中央要在西安市召開八屆六中全會,這就是一次難得的新機會。
寶雞卷煙廠領導一致決定:就要對標“熊貓”與“中華”,集全廠之力,因地制宜地制作一款香煙,等到領導們匯聚西安后,作為獻禮送出去供大家品吸。
起名“金絲猴”正如同上海卷煙廠起名“熊貓”那般,真正的用意是:代表著稀缺性。
再者說,也不能說寶雞卷煙廠完全在蹭保護動物的熱度,陜西秦嶺地帶本身就有部分金絲猴,雖說數量沒有云貴川那么多,起碼不能說這種珍稀動物在陜西不存在。
“金絲猴”就這么應運而生。
讓這款煙牌走起來的關鍵人物是劉少奇。
1960年4月18日是每一位煙廠員工無法忘懷的日子,擔任主席職務的劉少奇有行程前往成都慶祝國際勞動節,途徑寶雞時提出要去看看這里的寶成儀表廠,下榻招待所后,招待他的香煙就是平裝“金絲猴”。
劉少奇打開煙盒抽取一根,剛要含在嘴上,一旁的市領導就趁機介紹:“這款香煙是咱們自己的煙廠剛試制的,目前還沒有上市與群眾見面,還請主席多多品嘗,多提寶貴意見。”
聽到這句話后,劉少奇便來了興致,特別專注地看著煙盒上級的包裝,發現是一只正在登高遠眺的小猴子,夸獎道:“這款‘金絲猴’的包裝是蠻不錯的,很精美、有特點!”
緊接著,他又仔細端詳起煙絲,繼續發出贊嘆:“煙絲看起來很細,是金黃色的。”
捏了捏香煙的軟硬后,劉少奇將這支煙點燃了,深吸一口氣后表示:“煙味非常純正,有一陣清香的味道,非常可口。”
看到生產力并不算發達的陜西煙廠也能生產出如此香煙,劉少奇十分欣慰,轉頭又關心起這家寶雞卷煙廠的前世今生,還有現階段的技術力量。
陳子良廠長前來匯報工作,也發現劉少奇抽煙時非常愛惜。
劉少奇聽到入迷,會把抽了一半的煙頭擦滅,暫時放在煙灰缸旁邊,一會想要吸了,就接著拿起來點燃。
劉少奇吸“金絲猴”的故事很快傳回了廠區,聽到主席對自己廠子生產的香煙有如此高的評價,大家紛紛干勁十足,爭取讓“金絲猴”早日與群眾見面。
陜西香煙的杰出代表,難逃時代洪流
最初面世的時候,“金絲猴”根本不是口糧煙,而是與“中華”齊名的。
畢竟劉少奇曾給出過極高的評價,使得這款香煙最初作為領導人專供香煙品牌出現。
在流入市場后,這款香煙立即紅遍三秦大地、也越出三秦大地紅遍大江南北,深受各位煙民的喜愛。
“金絲猴”的傳播力度是非常驚人的,先是俘獲了一批煙民,又“培養”了一批煙民。
煙盒上的圖案非常滑稽、可愛,看起來很有童趣,給很多孩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在煙民交流網站上,很多人的說法都是極為類似的:開始吸煙時,吸的第一款香煙就是“金絲猴”。
一款香煙能改變煙廠的命運,煙廠的命運又決定了煙牌的未來。
香煙生產是隨著時代進步而進步的,1964年寶雞卷煙廠移交了中國煙草工業公司鄭州分公司,分公司立即投資近400萬元在寶雞市東風路1號擴建了新廠。
發展到1970年,廠里多了22臺卷煙機和3臺切絲機、8臺包裝機,年產卷煙數量已經能突破10萬箱大關。
這是一種發展的必然,“金絲猴”火遍大江南北,若是產品生產速度跟不上節奏,那就麻煩了。
生產力有了,寶雞卷煙廠推出的產品遠不止一款“金絲猴”,還同樣包括“圣地”、“秦川”、“西岳”、“鐘樓”、“羊群”等,不少煙牌只用聽名字就知道是陜西省的產物。
不過,能真正在一眾香煙品牌中殺出重圍的,也就只剩下“金絲猴”了。
進入改革開放后,煙草行業的競爭進入新的階段,陜西省煙草專賣局也與寶雞市政府簽署了移交協議,代表著寶雞卷煙廠進入新時代。
特別是在1986年之后,煙廠又迎來了一波強勢的升級動作,引進了奧地利產真空回潮機、英國產的切絲機與烘絲機,這是紅塔集團成功帶來的整個煙草行業的進步。
90年代以后,煙廠的占地面積已經能夠達到28.92萬平方米,光是生產用地面積就已經達到8.01萬平米,為了能讓產品擁有持續輸出的能力,廠里還特別注重人才的招募,大專以上的畢業生就有超過百人。
1997年廠里組建了新班子,把產品銷售作為一切任務的重中之重。
銷售就是產品的根本突破口,為了表達對于銷售活動的重視,1998年春節前夕,廠領導們紛紛放棄了休假,特意帶著300名精兵強將分赴外地9個重點銷售區域開展促銷活動。
在宣傳方面,煙廠也下了一番心血,開展了“猴王真情大回報”活動,成功開拓東北、華北在內的7個市場。
與此同時,那幾年煙廠也格外重視提高產品質量,在國家局和省局的抽檢行動中,煙廠產品的合格率高達100%,甚至都達到了“設備無劃痕、現場無雜物、廁所無異味”的超高標準。
嚴格的要求之下,寶雞卷煙廠成功作為全國煙草行業29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出現,也得到中國煙草總公司的高度評價。
縱觀整個北方,當年只剩下一款“金絲猴”能夠與“紅塔山”的市場占有率抗衡了,煙民江湖上還有“南有紅塔山,北有猴王煙”的傳說。
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金絲猴”并沒有利用好當年作為高檔煙出現的基因,中檔煙、低檔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知不覺中“金絲猴”就落后于時代了。
在很多煙民的記憶中,最后在商店里看到“金絲猴”時,一包的價格還是不過幾元。
這就讓“金絲猴”陷入了一個難以逃脫的困境:想要漲價,可其在煙民心中的地位已經鎖定了,再加上市面上的競爭本就大,漲價勢必會造成忠實煙民的流失。
一直到2012年7月,“金絲猴”這個在煙屆叱咤風云近半個世紀的煙牌轟然倒下。
比起那些因特殊原因突然消失的煙牌,“金絲猴”的消失確實是市場變化下的結果。
后來“金絲猴”悄悄出現,已經與“好貓”緊密相戀了,熟悉的小猴子標志依然在煙盒上,不過市場反饋總體平平,23元的售價也使得其在市場上有著太多的競品,這或許已經能預示著“金絲猴”的最終命運。
除了“金絲猴”,寶雞卷煙廠麾下的“羅布麻”、“寶成”、“合作”等香煙牌名鈞已消失,似乎下一個“金絲猴”也很難出現。
一款香煙品牌想在飽和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機遇與品牌力;一款香煙消失于歷史長河,則是多重作用共同促成的結果。
回望“金絲猴”曾在國內、國際取得的諸多榮譽,它的消失是一種遺憾,但是市場的反饋真實地擺在眼前:誰也無法阻止“金絲猴”的頹勢,消費者能給予其最高的評價只能剩下“回憶”。
“金絲猴”曾是北方煙廠的輝煌,終究無法對抗冉冉升起的紅塔集團,如今的寶雞卷煙廠仍在發奮圖強,期待著能有下一款紅遍大江南北的好煙出現。
這一天,還不知多久才會到來。
參考資料
陜西中煙寶雞卷煙廠:乘勢而上 步履鏗鏘 中國煙草傳媒網
劉少奇與香煙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