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9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加沙地帶停火談判進入第四天,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已完成第六輪間接會談,卻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場閉門談判中,雙方僅在人道主義援助和以軍撤軍的部分議題上略有松動,核心分歧依舊頑固,而以色列同時拋出的“加沙人道主義城”計劃,更讓局勢增添變數。
從談判進程來看,僵局的背后是巴勒斯坦方面對以色列談判權限的質疑。一名巴勒斯坦官員透露,以方談判小組“只傾聽、不談判”,缺乏自主決策權力,所有問題均需傳回國內協商,這被巴方視為阻撓協議達成的拖延策略。這種權限受限的談判模式,使得四天六輪的磋商難以觸及實質問題。
當前談判的核心卡點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人道主義援助分配主導權之爭。哈馬斯堅持由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物資分配,以確保援助公平覆蓋加沙民眾;而以色列則力推由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主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互不相讓。
其二,以軍撤離的范圍與時間表存在根本分歧。哈馬斯要求以軍完全撤出加沙,并明確撤離時間表;以色列卻試圖保留在“莫拉格走廊”“費城走廊”及拉法等地的駐軍,即便9日提交新方案,也僅同意在60天停火期內從部分地區撤離,遠未滿足哈馬斯的訴求。
其三,停火期限的延續機制成為爭議點。哈馬斯希望斡旋方承諾,若60天內未達成最終協議,停火與談判將自動延續;但美國明確拒絕在協議文本中約束以色列,僅口頭表示反對以方重啟軍事行動,這讓哈馬斯對停火的持續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談判停滯之際,以色列拋出的“人道主義城”計劃引發國際社會批評。以國防長卡茨提議在拉法市廢墟上建設集中安置點,容納加沙全部人口,且居民進入后不得離開,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此表示支持。前高級外交官阿隆?平卡斯直言,這一計劃本質是“集中營”,既不切實際又違背道德。
盡管雙方表態積極,哈馬斯稱愿釋放10名被扣押人員,以色列表示尋求停火與換俘協議。但核心分歧與爭議計劃的出現,讓加沙停火的前景依然迷霧重重。如何在保障人道主義需求、尊重領土主權與實現地區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仍是擺在所有談判方面前的嚴峻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