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以法之名》要評個“最帥”,艾東毋庸置疑地能名列前茅,在這個男人為主的戲里,他帥得尤為突出。
身形板正,五官周正,長相狂放,氣場凜冽,成熟踏實,正義凜然,剛正不阿,不卑不亢,一身浩然正氣,男人味十足,有勁勁兒的氛圍感也莫名縈繞著一股荷爾蒙爆棚的霸道總裁感。
飾演孫向群,專委和檢察部主任,不茍言笑的他一站在那里就很有說服力。
不少時候能在危難之際“出手”,起到了統領全局以及震懾四方強效的他專業感和安全感皆拉滿,孫向群一度是前方前赴后繼打擊黑惡勢力部隊的燈塔和指南針般的存在。
與此同時,孫向群與洪亮你來我往之間迸發的化學反應也尤為有趣可愛,兩個人常常“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互懟互損不時讓人忍俊不禁。
對洪亮而言,孫向群是領導,是朋友,更是他少數的能在其面前真正表露真我的人。
很多時候,作為一名“鳳凰男”,為了明哲保身,洪亮都在極力地在藏鋒、在透明化、在隱形化自己。
他說話常常字斟句酌,表達一向謹小慎微,舉止常是點頭哈腰,沒有明確的指向與理念,努力讓自己趨于中庸和平庸,以求在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家庭場合以及工作環境中不落人口舌與把柄,而得以全身而退。
洪亮活得顯而易見的累,他需要情緒出口,而孫向群就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
每次面對洪亮噼里啪啦的一大堆“輸出”,孫向群永遠是不動聲色與自以為常,往往在左耳進右耳出過后,該干的事還是會干,不該干的事他也不會被強迫,鐵面無私的同時又能看出他對朋友的關心與愛護。
臺詞很少,戲份不多,但艾東幾乎每一場都存在感滿滿,不由得感慨,這才是以四兩撥千斤的有效演出。
艾東的帥是長相氣場使然,同時也不乏精準自然演技的加成。
寥寥幾場戲就能讓角色立住,并錦上添花般地賦予了角色別樣的魅力,年過五十仍在演藝圈籍籍無名的艾東是為大眾所低估的。
出道多年,他雖一直名不見經傳,但不少角色還是頗為深入人心的。
《真心英雄》里的車宗軒;
《冰雨火》里的劉愷華;
《破冰行動》里的陳光榮;
《湄公河大案》里的朋達;
《花木蘭傳奇》里的謝棄塵;
《綻放吧,百合》里的曹峰;
《大宅門》里的丁萌懷;
《大明按察使》里的段無極/段無量;
《絕密1950》里的趙石生;
《上書房》里的五阿哥;
《愛上單眼皮男生》里的蔣易;
《蝴蝶飛飛》里的雷雨......
艾東雖是“配角專業戶”,但實力其實頗為可圈可點,可正可邪,演正角讓人肅然起敬,演反派讓人咬牙切齒,同時,跟女演員搭戲還頗有“CP感”。
他的不火令人費解。
誠然,艾東的演藝路并不呈“扶搖直上”之勢,他走得舉步維艱,也曾一度寸步難行,甚至演藝事業還差點兒夭折而無出頭之日。
1974年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艾東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表演系本科。
對其而言,表演一直是板上釘釘的他以后決心要努力的方向,而身高180cm、長相俊秀的艾東能脫穎而出,是有表演的稟賦和資質的。
但現實卻是將其“啪啪打臉”了。
畢業后為了謀出路,他成了一名“北漂”,遙想這段經歷,艾東內心不僅充斥著心酸苦楚也還有著“劫后余生”的慶幸——不夸張地說,他當時幾乎命垂一線。
折磨人的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1999年,跟所有北漂一族一樣,艾東是困窘生活的提線木偶,能把他提溜起來勉強站立的是遠方飄忽又渺茫的希望。
艾東忙忙碌碌,像個陀螺,在外人眼里,他是個“快樂郵遞員”。
每天起早貪黑,艾東不知疲倦、鍥而不舍地將自己的簡歷與照片投遞到各家經紀公司和劇組舞臺,而后接踵而至的是漫長的等待,每一次電話鈴聲響起,他的心就從喉嚨里蹦出來一次。
只是,誰也受不了一次次的負反饋,在無數次的石沉大海和無數次的拒之門外后,灰心失落和自我懷疑無孔不入地侵略了其蝸居著的暗不見天日的地下室。
北京的夏天總是出奇的熱,熱得艾東喘不過氣來。
常常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苦難并不以單一形式到來,而是排山倒海噴涌而至。
民以食為天,但“不求好,只求飽” 卻是彼時艾東在過著“只進不出”的經濟拮據日子的無奈之舉。
有一天,難得的有人請吃飯,他像往常一樣在聚會過后把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了,想著重新翻炒又能剩下一頓飯錢,艾東心中雀躍不已。
但第二天,他笑不出來了。
在高溫天氣下,飯菜其實早已變質,但窮病就是如此,比什么病都難治,他無視了飯菜變質的事實,抱著僥幸心理硬撐著將其塞到了胃里。
悲劇的是,艾東沒有賭贏,不到十分鐘,他的胃里開始了翻江倒海似的難受,廁所上了一趟又一趟。
而這并非是結束。
不久后,艾東開始了高燒,他強撐著意志找到了住在隔壁的同學,兩人翻完了褲兜,硬是湊不齊一百塊,然后就在屋里找各種退燒藥。
只是,咬牙堅持的結果是,艾東節節敗退,病癥占據了上風,他肉眼可見地頭暈乏力,身體癱軟,臉色蒼白,嘴唇發紫了......
同學嚇壞了,知道再不能逞強,立馬將他送往了醫院,與此同時,還去找另一名同學借了醫藥費。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虎口余生的艾東清醒之后,聽到的首句話便是醫生的“叱罵”:
“你小子,嚴重食物中毒了,要晚來一小時,你小命就沒了。”
艾東泛起一身冷汗,心里又驚又懼還難過委屈,那天夜里,無人之際,他哭得泣不成聲,情緒緩和后,還打了個電話,電話那頭是在老家既生氣又心疼的父母。
一周后,徹底康復了的艾東接到了父母的來電,電話里是滿滿的擔憂,見不得兒子再受苦,他們極力勸艾東回老家,還告知他他們給其找好了一份衣食無憂的穩定工作。
但年輕人總是血氣方剛,撞了南墻也不愿回頭,艾東拒絕了,想著不到長城非好漢,他不能就這么放棄。
多年以后,艾東很感謝那個倔強的自己,因為幾個月后機遇眷顧了他。
《左邊是黃河右邊是懸崖》劇組邀請他出演劇中的男二號,并跟他說片酬是3000塊一集。
艾東欣喜若狂之際根本沒聽清導演的后半截話,以為是總共就3000塊,負債累累的他還小心翼翼地提了要求:
“可不可以漲到4000塊?”
對方一陣沉默,然后把電話掛了。
眼睜睜看著好運不翼而飛,艾東的悔恨是不言而喻的,他把自己大腿都快錘爛了,
而沒想到的是,十分鐘之后,導演又打電話來,說同意了他的請求。
艾東直到簽約的時候才發現是每集4000塊的片酬。
深知來之不易,所以后來的每一個機會,他都倍加珍惜。
“只有大人物,沒有小角色,我的職業是演員,能夠被觀眾認可是一件我感到無比幸福的事情。”
后來,艾東也闖出了自己的一條道,因為長相更偏向“傳統的陽剛硬漢形象”,所以水到渠成地成了“主旋律專業戶”,各種軍人、法官、警察等角色常常是信手拈來。
這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窄化了戲路,但也讓艾東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夯實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助力他在演藝圈扎穩了腳跟。
不求大紅大紫,只求還有戲拍,艾東很知足。
工作上如此,感情上亦然,今年51歲,艾東依舊未婚。
雖然說,他也曾心心念念能出現一位真正關心自己、與自己一同面對生活的壓力與艱辛的人,但現實卻總是涼薄。
早年間,因為忙于工作,艾東的感情生活幾乎為零,后來,在成家立業的年紀,他奮起直追,也談了幾段戀愛,但總不盡如人意。
說到底,戀愛與結婚不是一回事。
愛情可以虛無縹緲,但婚姻確實無比現實的,要肝膽相照的義氣,要不離不棄的默契,還要刻骨銘心的恩情。
許多人談戀愛能談得“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但一說起結婚就都萎靡不振了起來,其實是缺了進入婚姻的勇氣與能力,畢竟,相愛容易相處難,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經營感情的智慧。
對此,艾東到了這個年紀已然淡然。
“一切隨緣,并不奢求,我在感情里很早開始就是這樣了。”
不管如何選擇都到達不了正確。
就像張愛玲所說:
“只有年輕人是自由的。年紀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習慣的泥沼里。不結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我們總是在不同的年紀在不同的生活方式里被不同的東西所束縛著。
結婚不幸福,不結婚也不幸福,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但是,如果要的只是快樂,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既然如此,不如就過好當下,知足常樂。
就像艾東一樣。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