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人民議會文化社會委員會副主任阮明日(Nguy?n Minh Nh?t)在7月10日下午舉行的政府91號法令評估會議上透露,行政區劃調整后,胡志明市與平陽?。˙ình D??ng)、巴地頭頓?。˙à R?a - V?ng Tàu)合并導致街道重名現象激增,給行政管理、定位導航和經濟活動帶來嚴重困擾。這一消息引發當地居民強烈共鳴,許多網友吐槽"叫個外賣都能送錯三個區"。
阮明日副主任舉例說明,現在的阮文追路(Nguy?n V?n Tr?i)同時存在于富潤郡、舊第3郡和平陽省舊治的苡安坊(D? An);黎利路(Lê L?i)更是在西貢坊(Sài Gòn)、守德市社坊(Th? D?u M?t)和巴地坊(Bà R?a)三地并存。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物流系統混亂、交通調度失誤,甚至影響急救和消防等緊急服務響應。數據顯示,2019-2020年間胡志明市已有311條道路使用132個重復名稱,行政區合并后這一數字預計將大幅上升。
阮文特洛伊街位于胡志明市(第3區和舊富潤)和迪安區(舊平陽)
胡志明市歷史科學協會副教授博士何明鴻(Hà Minh H?ng)透露,在新合并的求橋坊(C?u Ki?u)甚至出現兩條都叫"蘭花路"(Hoa Lan)的街道相交的奇觀,當地居民不得不自發區分為"大蘭花路(Hoa Lan l?n)"和"小蘭花路(Hoa Lan bé)"。專家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歷史遺留的各自為政命名方式、缺乏跨省協調機制、GIS地理信息系統未同步更新,以及合并過程中對海量街道名稱未能及時全面梳理。
面對這一棘手問題,阮明日提出解決方案:建立重復路段名錄,通過添加地理標識而非直接更名來區分。這一做法借鑒了河內2008年合并河西省后的經驗,如在重名的阮廸路上分別標注"阮文追路-東區(Nguy?n V?n Tr?i - Khu ??ng)"和"阮文追路-西區(Nguy?n V?n Tr?i - Khu Tay)"。何明鴻教授則建議組建專項工作組,通過三個步驟系統化解決問題:首先整合原胡志明市、平陽和巴地頭頓三地的街道數據庫;其次運用GIS系統分析重名情況;最后按區域、坊社、命名初衷和時間進行分類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后的新胡志明市已成為越南最大都市區,面積超過6700平方公里,人口達1460萬,下轄168個坊社和特別區。過去20年間,該市已為643條道路和公共工程命名,現存街道名稱庫中仍有755個備用名稱可供選擇。這些名稱主要來源于歷史名人、地理標志、重大事件、革命運動和文化遺產等。
副教授何明洪博士在會議上發言
根據越南政府91號法令,省級人民議會擁有重要道路和大型公共設施的命名權,而省級人民委員會需成立命名咨詢委員會,負責建立名稱庫、制定更名清單,并征求專業機構和越南祖國陣線等組織的意見。有專家提議可借鑒美國紐約的做法,采用"數字序號+地標"的復合命名方式,或在地址系統中加入區域標識。
這場由行政區劃調整引發的街道命名危機,不僅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直接影響著千萬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如一位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的吐槽:"現在給網約車司機指路,都得先報三個可能的區號,這哪是打車,簡直是在玩地理競猜游戲!"隨著解決方案的逐步推進,這座越南最大城市的"街道身份危機"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將持續引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