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腳剛向美國妥協,出賣了中方的轉口貿易利益,后腳就急著找中國表態,生怕被誤會。越南這種操作,真的很迷。
范明政的焦慮寫在臉上,主動尋求對話,反復強調友好合作,還當場承諾83億美元鐵路項目,這種急切勁兒,像極了做錯事的孩子。
問題來了:既然要妥協美國,為什么又要討好中國?這種兩頭討好的外交,真的可持續嗎?
作者-鹽
三天內翻臉比翻書還快:越南這波操作把全世界都整懵了
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越南政府正式簽署了那份讓人心疼的貿易協議。按照美方要求,越南不得不接受20%的直接關稅和高達40%的轉口貿易關稅。
這個數字對于嚴重依賴轉口貿易的越南來說,簡直是要命的打擊。要知道,越南有65%的對美出口商品都涉及中國供應鏈,這一刀下去,不知道要砍掉多少飯碗。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越南的反應速度。僅僅72小時后,也就是7月7日,遠在巴西參加金磚峰會的范明政就坐不住了。他一反常態,主動找到中方代表,要求進行緊急會晤。
據現場人士透露,范明政那天的表情相當焦慮,完全沒有平時的淡定從容。整個會晤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他反復強調越南對中越關系的重視,生怕中方產生什么誤解。
更絕的是,為了表明誠意,范明政當場拋出了一個重磅承諾:越南將在2025年12月19日前正式動工建設滇越鐵路越南段,總投資達到83億美元。
這種急轉彎的外交操作,連在場的各國外交官都看懵了。前一秒還在向美國妥協,下一秒就急著向中國示好,這種反差實在太大了。難怪有媒體調侃說,越南這次真的是"變臉比翻書還快"。
這招真夠狠的:看越南如何玩轉大國平衡術
說實話,越南這波操作看起來很迷,但仔細分析其實挺有道理的。范明政心里的小算盤打得可精了,他必須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合作之間找到平衡點。
先看經濟賬: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200億美元,占越南總出口的近30%。失去美國市場,越南經濟立馬就會受重創。
但另一邊,中國也不是好惹的。中越雙邊貿易額連續四年突破2000億美元,中國還是越南最大的投資來源國。更要命的是,越南制造業的80%零部件都依賴中國供應鏈。
這就是越南的兩難處境:得罪美國,出口受影響;得罪中國,供應鏈斷了。范明政這次急著解釋,就是怕中方誤以為越南要徹底倒向美國,從而切斷合作。
更深層的考慮是地緣政治。越南和中國有著1400多公里的陸地邊界,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無論政治風向怎么變,這個地理現實改變不了。
所以范明政的邏輯很清楚:既然已經向美國妥協了,那就必須趕緊安撫中國,別讓關系徹底搞僵。83億美元的鐵路項目就是這種安撫的具體體現,用真金白銀表明態度。
國際關系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小國生存智慧。在大國博弈中,小國必須學會左右逢源,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越南這次的表現,可以說是平衡外交的教科書級操作。
東南亞同學的不同答卷:有人及格有人掛科
話說回來,越南這種兩頭討好的策略在東南亞并不少見。但同樣是小國外交,有人玩得風生水起,有人卻摔得鼻青臉腫。
先說成功案例。新加坡在這方面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李光耀時代就確立了"等距離外交"原則,既不選邊站隊,也不兩頭得罪。無論中美關系如何變化,新加坡始終保持中立而不中立的巧妙立場。
新加坡的策略是通過制度化合作來規避風險。它既是美國的重要軍事合作伙伴,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這種雙重身份讓新加坡在中美博弈中如魚得水。
再看失敗教訓。菲律賓就是反面典型,政策搖擺得讓人頭暈。阿基諾三世時期全面倒向美國,杜特爾特上臺后又急轉向中國,現在的馬科斯又開始向美國靠攏。
這種政策反復的代價是慘重的。菲律賓既沒有從美國那里得到實質性的經濟支持,也沒有充分享受到中國投資的紅利。南海爭議至今還是個死結,經濟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
對比這兩個案例,越南目前的表現更像新加坡模式。雖然向美國做了妥協,但立馬通過鐵路項目承諾來平衡對華關系,這種操作相當嫻熟。
不過,越南面臨的挑戰比新加坡更復雜。新加坡體量小,可以在夾縫中求生存。而越南體量較大,又有著復雜的歷史恩怨,想要做到真正的平衡并不容易。
更關鍵的是,當前的國際環境比以往更加復雜。中美競爭日趨激烈,留給中間國家的騰挪空間越來越小。越南這次的急轉彎能否奏效,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這鋼絲還能走多久:越南平衡術的極限挑戰
越南這次的外交急轉彎雖然暫時化解了危機,但長遠來看,這種平衡策略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首先是中美博弈的加劇。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強硬政策,而中國也不會坐視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損。在這種背景下,要求盟友選邊站隊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美方已經明確表態,希望越南在供應鏈重構中發揮更大作用,實際上就是要求越南配合美國的"去中國化"戰略。而中方顯然不會接受這種安排,必然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其次是越南國內的政治風險。越南政壇歷來派系林立,對華政策也存在不同聲音。如果經濟形勢惡化或者外交壓力加大,國內的政治天平可能發生傾斜,影響對外政策的連續性。
更現實的問題是經濟成本。維持平衡外交需要付出巨大代價,83億美元的鐵路投資只是開始。如果要真正安撫中方,越南可能需要在更多領域做出實質性讓步。
從國際關系的大趨勢看,陣營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和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合作框架,中間地帶越來越窄。
專家預測,未來5-10年將是越南外交政策的關鍵期。如果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越南這種兩頭討好的策略可能難以為繼,最終還是要做出選擇。
當然,也有樂觀的聲音認為,越南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畢竟,國際關系從來不是零和游戲,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過分依賴某一方,也不能失去基本的戰略定力。
結語
越南這場外交急轉彎,說白了就是在走鋼絲,既要保住眼前的蛋糕,又不能斷了長遠的路。
話說回來,隨著中美競爭的白熱化,像越南這樣想要左右逢源的國家,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面對這種兩難選擇,你覺得越南這招是高明還是危險?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