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網絡平臺上出現了一段引人關注的視頻:幾位市民在廣場上將瓶裝水逐個打開,緩緩傾倒于地面,同時口中念念有詞,仿佛正在進行某種特殊儀式。
這段影像一經傳播,立刻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不少網友對這一行為表示困惑不解。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事件始末。
本文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來源支撐,相關信息將在文末詳列
礦泉水也能“放生”?
7月10日,在重慶某公共廣場上演了令人費解的一幕——一群人在空地上整齊擺放數十瓶礦泉水,隨后依次擰開瓶蓋,將整瓶清水倒入地面,嘴里還低聲誦念著什么,場面莊重而神秘。
該場景被路人拍攝上傳后迅速走紅網絡,許多網友紛紛留言提問:這到底是在做什么?礦泉水也要進行“放生”嗎?
據當地居民透露,這種“礦泉水放生”的現象其實早已存在,并非新鮮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攜帶大量瓶裝水前來重復類似操作,數量從幾十瓶到上百瓶不等。
社區工作人員對此作出回應,確認此類行為確實持續多年,但因未造成明顯公共危害,因此此前并未采取強制干預措施。
不過相關方面也補充說明,若市民再次目睹類似情形,可向社區反饋,屆時會有工作人員前去溝通勸導或妥善處理。
小編同樣感到十分驚訝,礦泉水是有生命的嗎?需要超度嗎?盡管有些人猜測這可能與特定宗教習俗或祈福儀式有關,但包括小編在內的多數網友仍難以理解——把寶貴的飲用水白白倒掉,究竟有何意義?
“亂放生”現象何時休?
原本意義上的放生是一種善意行為,旨在救助生命、培養仁慈之心,然而如今卻出現了將無生命的礦泉水作為“放生”對象的情況,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除了這次的“礦泉水放生”事件之外,近年來類似的荒唐“放生”行為屢見不鮮,某些人似乎已將此視為潮流,全然不顧潛在風險。
最令人擔憂的是那些隨意釋放外來物種的行為。例如幾年前,某水域突然出現大量鱷雀鱔,這些原產自北美的肉食性魚類幾乎吃光了本地魚類。
經調查發現,竟然是有人特意購買并投放于此地的!更離譜的是,還有人將清道夫魚放入自然河流,結果導致其瘋狂繁殖,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平衡。
如果說放生外來生物是無知之舉,那么放生毒蛇則簡直是害人行徑。去年某公園內驚現大批毒蛇,嚇得附近居民不敢出門散步,事后才得知是某個所謂“放生組織”的“善舉”。
小編真想問一句:你們到底是在做善事,還是在制造麻煩?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除重慶此次事件外,其他地區也曾發生過類似怪象——有人竟將整箱牛奶倒入河中。
這些人腦回路實在奇特,牛奶倒進河里能積德?要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連干凈飲水都喝不上呢!
歸根結底,這些亂象反映出三大問題:一是缺乏基本科學常識,二是盲目追求形式主義,三是完全忽視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放生的初衷本是保護生命,但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態知識都不具備,這樣的“善行”反而會演變成生態災難。
小編認為,與其搞這些毫無意義的“放生”,不如踏踏實實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比如將買魚放生的錢捐給環保機構,或將準備倒掉的礦泉水送給環衛工人使用,這樣豈不是更有價值?行善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責任感!
小編不禁思考:這類“放生”行為,到底是傳遞善意,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愚昧?
網絡熱議
當“礦泉水放生”的視頻在網絡傳播開來之后,評論區瞬間變成了大型段子集錦現場,網友們的意見大致可分為三個陣營:
首先是“段子手軍團”,這群網友充分發揮了中國人的幽默天賦:“什么時候開始放生人民幣”“建議下次直接放生空氣,既環保又高效”“不如放生我的信用卡賬單,讓它隨風飄散吧”。
其次是“環保衛士團”,這部分網友情緒較為激動:“簡直壞事做盡,好事沒干一件,把這些水送給環衛工人不是更大的善舉嗎?”
有網友還進行了粗略計算,按照每次放生50瓶水來算,一年下來至少浪費十幾噸飲用水,在當前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這種資源浪費行為確實觸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當然也有“自由主義者”,部分網友持相對寬容態度,認為只要不影響他人,這種行為應被包容:“她愿意灑就灑唄,也沒傷害誰。”
此外還有一些理性聲音指出:“灑水本身沒什么,關鍵要看水源是否合規,只要不是從福利點免費領取的就行;其次要確保水質無毒無害。除此之外,其實也沒必要過度干涉,畢竟每年也就灑那么幾十瓶。”確實如此,只要水源安全衛生,其實也不影響旁人。
“放生”本是善舉,但一旦脫離常識與科學認知,就容易淪為鬧劇。
小編始終堅持一個觀點:與其沉迷于形式化的“放生”,不如腳踏實地做些實事——比如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這才是真正的積德行善!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