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 ··
家人們,今年的高溫簡直是殺瘋了,這兩天,微博熱搜上都被“熱”霸榜了,來隨意感受一下:
“北京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杭州熱到全國第一了”“今年三伏天10年難遇”……
最近這天氣,要么一出門就跟進了蒸籠似的,要么就是太陽曬得人頭暈眼花,主打一個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
但天越熱,防曬、降溫、居家清涼的各種裝備就越是剛需,于是姑娘們花錢的勁頭也跟著“火熱”了起來:
防曬傘?買!太陽一曬,臉紅頭暈,必須打傘。
防曬衣?囤!既能降溫,又能防止曬成小黑炭。
夏涼被?蓋!晚上睡覺,全靠它續命。
好家伙,這么一圈東西買下來,錢包又變的空空如也……今天,八妹就特意問了幾位精致女孩,看看她們在高溫天如何從容應對酷暑。
1./ 精致女孩過夏天,全靠裝備“續命”?/
先來問問大家:如果選一樣夏天必備的“續命神器”,你會選啥?其實這個問題,不同生活場景下的精致女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Vivian在北京國貿上班,每天的戶外通勤時間大概要1小時左右,她經常調侃自己有三件工服——冬天的羽絨服、春秋的沖鋒衣,還有一件就是夏天的防曬衣。
“北京夏季的高溫讓人苦不堪言,通勤路上就是一場‘抗曬+抗熱’的戰斗?!痹泧L試打傘的她發現,在高峰期換乘和快步行走時,一手拎包一手舉傘實在不方便,還容易碰到別人,“防曬衣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正實現了雙手自由?!?br/>
像Vivian這樣重視物理防曬的消費者正越來越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中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中國防曬服配市場呈現穩健增長,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958億元。其中防曬衣占比超過50%,到2026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4億元。
這兩年,防曬衣的版型和設計層出不窮,但Vivian在挑選上還是有自己的標準,UPF50+是底線,必須得仔細檢查吊牌認證,還得要透氣,畢竟高溫天最怕悶熱,最后還得考慮售價。
“前幾年買一件就得好幾百,但防曬衣洗多了防曬涂層就會掉,每年都要買新的,所以太貴的覺得不值,現在預算大幾十就能在拼多多上買一件性價比很高的防曬衣了?!?br/>
與一件防曬衣就能解放雙手的白領不同,對于經常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來說,防曬裝備必須得配全了。
坐標上海的小鹿,工作是活動策劃,經常需要奔波在外。“上次去場地監工差點曬脫皮,必須防曬衣+防曬傘都備著,不然根本扛不住夏天的紫外線!”
別看只是一把防曬傘,其實大有講究:要具備UPF認證和黑膠/深色內襯,有效隔熱降溫,兼顧輕量化設計和抗風性能,最后如果能實現晴雨兩用,再搭配獨特的美學設計,就更完美了。
但滿足這些要求的防曬傘可都不便宜,于是小鹿在拼多多上找到一把黑膠涂層的防曬傘,基礎款,但勝在防曬功能拉滿,輕便,重點是只要15元。
除了包括防曬衣、防曬傘在內的各種“續命神器”,夏季的睡眠問題也困擾著許多家庭。
“今年北京的夏天太可怕了,和南方一模一樣,前幾天濕度直接飆升到了100%,從早到晚都像是在蒸桑拿!”32歲的新手媽媽劉雅,正經歷著當媽后的第一個夏天,但沒想到最難熬的竟然是睡覺!
“空調開整夜怕寶寶著涼,不開又熱得大人小孩都睡不安穩。普通薄毯要么悶熱,要么不貼身,半夜起來喂奶換尿布時,經常發現自己一腦門子汗,特別難受?!?br/>
“夏涼被剛剛好!”劉雅在拼多多上買了一條天然桑蠶絲夏涼被,觸感輕柔透氣,“之前逛商場看到類似的至少要四位數,拼多多三四百元拿下,省下的錢還能再買套睡衣?!?/p>
2./ 精致女孩,消費盡頭都是拼多多?/
無論是防曬衣、防曬傘,還是夏涼被,其實這些夏日“續命神器”,也反映出了精致女孩的消費觀——注重真材實料。
當她們跳出消費主義的陷阱,反而會更注重理性消費、精準滿足。
所以現在網上就形成了一種共識:真正的消費自由不是想買啥就買啥,而是該省省該花花。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把錢花到刀刃上?
一、性價比高,拒絕層層加價
在傳統消費渠道中,經銷層加價、租金成本等因素常常導致商品價格虛高,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通過直連工廠、壓縮中間環節,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買到品質相同的商品。
就拿防曬衣來說,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市場上不同品牌的產品往往出自同一家代工廠,只是貼牌不同。
前段時間,有個博主做了一期視頻——“40塊和200塊的防曬衣到底有啥區別”,結果去線下探訪才發現,其實從工廠端來說,二者并沒有太多的區別。
那中小商家如何能被消費者發現呢?視頻也透露了,要是上了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就是有流量的,就會給商家很大的展現量,還去除了推廣費用,最后買家少花了錢,商家又沒有少賺錢,直接雙贏。
二、真材實料,才能避免“踩雷”
現在網購越來越發達,無論是通勤、出游,還是宅家避暑,都能找到適配的夏日“續命神器”,但也難免會遇見“買家秀vs賣家秀”的尷尬情況。
怎么辦?精致女孩們會仔細研究各項參數和消費者評價,確保商品質量過關再下單。
以防曬傘為例,一到夏天各種各樣的測評全網滿天飛,但事實上差別到底有多大呢?那就得從材料、工藝、成本等多個方面來看了。
比如有博主就買了159一把的防曬傘和拼多多上15塊一把的爆款防曬傘做對比,結果這兩把差價超過10倍的傘,測試下來發現,不管是紫外線數值測試、覆蓋面積都幾乎一樣。
傘架抗風等級和百元傘一樣,用的也都是很多大牌同款的黑膠碰擊布,甚至15塊的防曬傘針距更密,真材實料才能避免“踩雷”。
所以啊,當傳統觀念還在將“精致生活”與“高消費”畫等號時,新一代女性消費者已經重新定義了“精致”的內涵,注重實用價值與性價比的平衡。
3./ 掏出一千億,拼多多布局電商下個十年/
說到這兒,其實不難看出,現在的拼多多早已不再是三至六線城市用戶的專屬,而是反向贏得了城市白領、精致女孩的青睞。
但電商早已走過了爆發期,現在一邊是消費者對各種購物節審美疲勞,一邊是各大平臺增長乏力,幾乎所有平臺都面臨著一個問題:
如何真正有效地把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和供給連接起來?
有一個做的比較好的例子,其實就是各大平臺都發起過的“百億補貼”。
“百億補貼”由拼多多率先發起,它兼顧了供給端和需求端,通過真金白銀的補貼,既讓消費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又直接為商家帶去實打實的銷量。
而且通過長時間的高效落實,“百億補貼”這個政策也構建了“消費者敢買-商家敢供”的信任閉環,最終也成了拼多多撕開中產市場的一把利器。
但在存量市場下,光是守著過去的一畝三分地,只能不停地吃老本,所以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都在紛紛尋找破局之法。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拼多多就率先推出一系列開創性舉措,比如“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供給”等。
今年4月,在百億減免的基礎之上,拼多多又推出了“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1000億元。
要知道,這可不是簡單的補貼游戲,“千億扶持”的核心,其實是對供需兩側投入的進一步加碼,將大量利潤反哺給商家和消費者。
據悉,“千億扶持”落地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一批勇于創新的商家,他們通過自身的迭代升級拿到了實實在在的訂單、利潤。
從“百億補貼”到“千億扶持”,拼多多的戰略變化,也深刻映射出了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軌跡。
在流量紅利消退的當下,粗放式的規模增長已觸及天花板,行業競爭正轉向更深層次的價值重構。
而拼多多的選擇通過賦能商家、改造供應鏈來打造差異化優勢,勢必需要持續投入且回報周期較長,但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將構筑起難以復制的競爭護城河。
所以有分析稱,拼多多的“千億扶持”計劃,是在尋找電商下一個十年的高質量發展的可能。
從本質上看,這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更是對電商行業增長邏輯的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