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印度為自己轉賣稀土行為付出了代價。印度等了80天沒等到中國稀土,決定自起爐灶,自己搞稀土。
此前,印度偽造30份承諾書騙中國稀土出口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印度最初說是用于民用電動車,于是從中國進口了120噸稀土。
然而經過中方技術追蹤發現,這家印企實際是將從中國進口的120噸稀土磁鐵。倒賣給美國軍工企業,還獲得了高額溢價收益。中方目前已經對這家涉事印度企業實施的禁購令。這事鬧得如今印度電動車造不了,軍工廠也只能干瞪眼。
莫迪近期在2025年金磚國家峰會上發言陰陽中國,提到稀土等關鍵礦產的供應鏈應保持安全可靠,不受地緣政治脅迫,號召金磚國家共同抵制這種行為。
7月10日彭博社報道,莫迪政府正制定一項激勵計劃,為生產稀土永磁的私營企業推出3億美元的補貼,此舉旨在抗衡中國在稀土領域對印度的制約。
目前93%磁鐵依賴中國進口的印度,通過激勵計劃和國際合作推動稀土供應鏈建設,具體而言,印度打算支持3-4家大公司用當地原材料生產稀土永磁7年。包括一開始將有兩年的準備期,并將在生產后5年內引入激勵措施。
對印度的五年計劃,很多網友嘲笑印度3億美元就想搞出來,當美國是沒錢么?
但如果是其他國家我們倒不擔心,但是印度還是有必要警惕。
首先是印度有非常大的動力與需求去搞稀土產業鏈,印度擁有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和第三大稀土儲量,龐大的市場需求,會激勵企業投資本地供應鏈。一旦掌控了稀土技術,可能會重塑全球稀土、軍工與汽車、芯片等產業鏈。
而印度如果鐵了心想要獲取一項中國技術,有難度,但過去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近年來,中企在印度投資布局了諸多重工業與高端制造,比如說鋼鐵、電力、光伏,手機、特高壓技術領域等等。
一旦有中企去印度投資,很少有沒被印度拿到技術的情況下全身而退的。比如手機行業,有賴于中國廠商大規模的重資產布局,印度手機產業鏈方方面面都建起來了,但中國手機廠商要么被印度股權收割,天價罰款,要么虧損后退出。
如今印度順利承接了蘋果的訂單,并且把中國富士康的工程師也帶過去,手把手教,印度四年前才開始規?;M裝iPhone,如今已占全球產量的20%。按照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印度iPhone占全球的產量很可能會達到40%~50%。這意味著未來中國iPhone的訂單會有很大一部分被印度搶走。
類似案例還有特高壓技術。我國企業很早就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建立了特高壓變壓器研制基地,保變電氣也攜帶特高壓技術進入印度市場,如今印度工程師掌握了相關技術工藝。
2025年5月29日,保變電氣公告稱,將以1.3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其控股子公司——保變股份-阿特蘭塔變壓器印度有限公司90%的股權,正式退出印度市場。
印度電力部長哈塔爾已經公開宣布,印度已掌握特高壓輸電技術,并已與沙特、阿聯酋簽署協議,計劃斥資9萬億盧比(約7500億人民幣)建設兩條海底電纜,向沙特和阿聯酋各出口200萬千瓦電力。
中國的1100kv特高壓輸電技術只有我國自主研發和掌握,現在印度已有能力通過海底電纜向中東國家出口電力,反手還能讓中企從印度出局。
有業內人士總結,近些年中資企業在印度投資,印度已掌握高精度噴煤和低耗高效高爐技術、特高壓變壓器制造技術、第三代核電技術、電解鋁技術、鋅渣處理有價金屬回收的煙化爐技術等。有的企業不但輸出技術,還賠光老本。
上述技術,不但增強了印度鋼鐵、電力等工業生產和制造能力,對于印度建設藏南及其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印度鐵了心要成為中國之外的重要稀土供應方。要達此目標,印度必須投入更多資金加速突破稀土開采與加工技術。
印度若自主研發技術我們倒不擔心,但若誘導中企去投資印度稀土相關產業或者說印度通過各種渠道來中國挖人,這才是印度突破稀土技術的一個最快最現實的路徑。
印度擁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儲備,問題是稀土提純技術不行,咱們稀土提純用的離心機提純率可達99.99%。印度用的是人工提純,鐵楸篩子篩,提純率最高有82%。
印度鋅業CEO阿倫?米斯拉直言:“缺乏大規模開采技術和基礎設施,商業化供應鏈建設需數年時間”。
而現在,美日印澳還搞了一個四國聯盟,說稀土不能總依靠中國,咱們自己搞,而日本提出的建議就是,去深海里面挖稀土,結果發現,成本直接比正常的高了三倍,提純率只有60%,比印度人工篩還要低很多。
在稀土提純離心機這塊,中國的專利占了90%,從礦石到永磁體的全產業鏈成本比印度低60%。美日印度等國都繞不開咱們,光有稀土沒有用。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如果下決心干,或就會想方設法去拿到中國技術,而這方面,印度套路防不勝防。隨著中國收緊稀土出口,各國一面在求中國放寬限制,一方面會尋找稀土供應鏈與技術的突破口。印度是潛力最大的突破者。
由于稀土在電動汽車領域應用廣泛,前段時間,印度組建一個汽車代表團訪問中國洽談稀土磁鐵的進口供應,同時,為吸引中國汽車制造商,從2025年3月起,新德里降低了超過35種電動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其中許多是從中國進口的,使汽車制造商更容易采購關鍵零部件。
此后印度重工業部又將電動汽車整車的進口關稅從110%降至15%,前提是制造商投資并建立本地生產。
這套路與前期誘導中國手機廠商去印度建廠,后期再關門打狗,幾乎一模一樣。
一旦印度掌握了相關技術,那么印度將成為制衡中國稀土產業鏈、填補美西方稀土缺口的替代者。
在過去,我們很多企業為何對在印度投資很熱衷,看上印度市場紅利是一方面原因,另一大原因是低估印度,認為給他圖紙也造不出來,然而,過去種種前車之鑒,讓我們看清,低估印度,會犯大錯。
因此,現在我們面對的最艱巨的一戰就是,如何避免稀土核心技術與人才通過各種途徑流向印度,這或許是稀土領域,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的重大問題。
作者: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