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日,聯合國大會以169票贊成的表決結果,將7月11日定為“世界馬日”。
聯合國官網截圖
馬是與人類交往最密切的動物之一。早在約5500萬年前,馬的祖先——始祖馬就成為了北半球最常見的動物之一。之后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馬才逐漸進化成了如今的樣子。
2006年,考古學家在哈薩克斯坦北部艾爾陶區的波泰村遺址中發現了重約10噸的生物骨骼碎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馬骨。這一發現證明人類圈養馬匹已有5000年的歷史了。
在馬匹被人類馴化后,無論是在速度、耐力還是機動性上,都展現出了其他動物難以比擬的出色能力,于是馬車作為一種高效的交通工具便應運而生了。
而馬與車的結合,最早則可追溯到公元前22世紀初的歐亞草原西端。在那里的辛塔什塔-彼德羅夫卡文化的墓葬遺址中,就出土了14輛雙輪馬車實物。
不僅如此,馬車更是在人類戰爭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騎兵也因此成為古代戰爭中的重要兵種。
而在物理學領域,也能看到馬的身影。在18世紀中期對蒸汽機成功進行改良的瓦特,便將一匹馬圍著磨盤工作的效率確定為1馬力。而“馬力”一詞的出現,不但體現著馬在生產力上對人類的貢獻,也讓蒸汽機得以快速推廣。
時至今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約有1.12億匹馬支撐著全球中低收入國家約6億人的生計。
但是,馬所處的生存環境卻越來越嚴峻。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2024年,全球氣溫首次全年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這增加了工作役用馬和競技馬的熱應激。
而“世界馬日”的確立,就是為了提高公眾對馬及馬業在經濟和社會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并鼓勵采取切實行動支持馬業、保護馬文化遺產。
聯合國網站的文章說:世界馬日不僅僅是一場慶祝活動,也要呼吁保護人類最古老的伙伴之一,因為馬仍在為我們提供食物,支持我們的經濟,振奮我們的精神。
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資訊有芝士》
記者丨王凱波
編輯丨王洹星
簽審丨劉軼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