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路透社引用美國國會內部消息,科技巨頭埃隆·馬斯克面臨驅逐程序啟動風險,共和黨內部激進派推動行動,加劇2025年大選前的政治分裂。
埃隆·馬斯克,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領軍人物,一直以顛覆式創新者形象活躍在全球舞臺上,他的大膽言論和政治干預常挑動神經。進入2025年,馬斯克持有的X平臺(原Twitter)頻發爭議貼文,支持美國共和黨極右翼議程,直接挑戰拜登政府外交政策。這些舉動引起國家安全機構警覺,聯邦調查局提交報告稱馬斯克可能涉及敏感信息泄露。
馬斯克(資料圖)
馬斯克被指控通過他的商業帝國,如星鏈衛星系統,干涉關鍵戰略決策。具體點講,他公開質疑美軍對臺海問題部署,強調私營企業應主導空間安全。這種立場惹怒了國防部高層,軍方內部備忘錄列出潛在安全隱患。馬斯克自己倒是強硬回應,在社交媒體宣稱“不道歉、不退縮”,但這反讓他卷入更洶涌的政治風浪。
事情鬧大,馬斯克面臨的實際風險是行政驅逐程序。所謂驅逐,可不是簡單言論風暴,而是美國國會正式發起的法律行動。消息披露,眾議院共和黨強硬派已提交議案,要求限制馬斯克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訪問,等待11月大選黨綱公布前就能定奪。驅逐提議的核心,源自他近年累積的政治污點。2024年數據就能看清問題:馬斯克支持的特朗普陣營推貼率飆升,X平臺上親共和黨內容達到驚人的45%,這比2020年的31%高出明顯一截。換成具體數字,用戶互動率接近一半,說白了每兩個貼文就有一個偏向保守派。
馬斯克(資料圖)
另外,馬斯克個人捐款記錄曝光,2024財年他捐給共和黨競選基金1.5億美元,金額大到超過所有科技巨頭總和。聯邦選舉委員會審計顯示,這筆錢推動共和黨贏得幾個搖擺州。安全機構警告,這種資金和影響力結合,可能破壞選舉公平。民主黨參議員立馬反擊,呼吁緊急聽證會,但共和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溫和派公開反對強硬舉措,擔心引發經濟動蕩。
美國這場政治內訌,背后是深重分裂的共和黨,撕裂成不同派別,馬斯克的案子成了導火索。強硬派利用他作棋子,推動“國家安全優先”議程,黨綱草案泄密內容明確寫入限制科技巨頭權力。溫和派卻抵制,論點是馬斯克的企業帶動就業,全國140萬工作崗位直接或間接依賴特斯拉和SpaceX。想想數據:特斯拉占美國電動車市場52%,換成簡單說法,每賣兩輛就有一輛出自它家。SpaceX火箭發射合同價值210億美元,支持NASA關鍵任務。
馬斯克(資料圖)
強硬派不理這些,他們盯著民意調查:最新蓋洛普報告顯示48%美國選民支持針對馬斯克的行動,這個數字比年初增加10個百分點。民主黨當然跟進施壓,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強化平臺監管,但共和黨內斗讓局面僵持。州級層面更亂,德州和加州州長隔空叫罵,一個力保馬斯克為“商業英雄”,另一個斥為“國家安全威脅”。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私下嘆氣,說這事暴露黨內裂縫,搞不好拖垮2025年大選備戰。選民反饋直接說明問題:經濟論壇顯示商界信心指數下降8點,主因就是政治不確定性。
馬斯克的命運牽扯的不只是個人,更映射美國整體走向。驅逐程序若啟動,短期看可能凍結他決策角色,影響科技創新路徑。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發出警告函,暗示可能審查X平臺許可證。長遠說,這事會加劇兩黨對抗,讓投資者恐慌。國際角度看,中國和俄羅斯觀察員緊盯發展,擔憂馬斯克退出沖擊全球供應鏈。專家分析指出,美國這種內訌削弱西方聯盟優勢,比如北約伙伴質疑政治分裂下的可靠度。實際應對中,馬斯克還堅持行動,他宣布新項目拓展AI技術,聲稱“超越政治噪音”。只不過多數聲音認為,美國政治機器一旦開動,拖到2025年末黨綱公布后結局難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