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底撈貴,但離海底撈還遠。
作者:張燁
編輯:林霖
近日,巴奴火鍋正式遞交港股上市申請,計劃募資 28 億港元新增 150 家直營店,這意味著這家從河南安陽街邊小店起家的品牌,要在三年內將現有145家門店規模近乎翻倍。
若成功掛牌,以“高端火鍋”著稱的巴奴火鍋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后,中國火鍋江湖第三家上市公司,試圖用“毛肚+菌湯”的差異化定位,在6000億火鍋紅海中燙出一條高端化通路。
產品差異化,從 “服務內卷” 中突圍
2001 年,巴奴火鍋誕生,其名字源于重慶的纖夫文化。而創始人河南人杜中兵的創業之路卻布滿坎坷。最初的巴奴走得并不順遂,在河南安陽、鄭州開出的幾家門店,始終困在“重慶火鍋” 的同質化競爭里打轉。
那時的火鍋行業正集體陷入一場荒誕的服務競賽 —— 所有火鍋店都在瘋狂模仿海底撈的 “貼心服務”:從免費美甲、擦鞋到專人哄娃陪聊,甚至給單身顧客擺上玩偶“陪吃”。這些跳出傳統餐飲邊界的服務創新,一度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卻也逼得同行們陷入恐慌式跟風。
免費水果悄悄升級成自助甜品臺,普通等餐區被改造成花樣百出的候餐區,人力成本跟著節節攀升。火鍋店員工的培訓清單越拉越長,從基礎的傳菜拓展到聊天、表演、情緒安撫等 20 多項技能,背后是不斷高企的運營成本。
就在全行業都在服務賽道上卷得不可開交時,2012 年的巴奴做出了一個驚人決策:把所有“巴奴火鍋” 的招牌換成“巴奴毛肚火鍋”,廣告語也改成擲地有聲的“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這看似冒險的轉身,實則是從服務內卷的泥潭中抽離資源,將所有力量精準傾注到產品差異化的刀刃上。
圖源:巴奴毛肚火鍋
巴奴火鍋堅信“服務是錦上添花,鍋里的東西才是根本”,以活性生物酶嫩化技術,替代了傳統毒火堿發制毛肚的工藝,首創菌湯 + 骨湯 + 麻辣三味鍋替代傳統鴛鴦鍋,還有主打“能冷鮮不冷凍,能天然不添加,能當天不隔夜”的中央廚房供應鏈,這場變革成效顯著,巴奴的毛肚名聲打響。
然而,這套曾支撐品牌突圍的差異化護城河,近年來正接連出現裂痕。2023 年,巴奴主推的“富硒土豆”被第三方檢測機構曝出實際硒含量僅為宣傳值的1/10,引發消費者對其產品宣傳真實性的質疑。
同年,其子品牌“超島自選火鍋”因使用鴨肉冒充羊肉銷售,被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以 44.8 萬元罰款。值得注意的是,該子品牌的實際運營負責人為杜中兵之子杜夯,這一關聯讓事件的輿論影響進一步擴大。
此外,創始人杜中兵的言論爭議變大,一句“月薪 5000 不要吃巴奴”的公開言論,不僅觸動了大眾對消費分級的敏感神經,更讓品牌長期標榜的 “產品價值” 遭遇信任危機。
在這場信任危機背后,是行業價格生態的深刻變化。數據監測顯示,海底撈客單價已從三年前的 110 元降至 97.5 元,主打年輕市場的慫火鍋更是從 150 元回調至 109 元,而巴奴 138 元的客單價在消費降級趨勢下,形成了與市場主流價格帶的明顯偏離。
資深連鎖產業專家、和弘連鎖咨詢總經理文志宏指出,巴奴“產品主義”的定位實則是一把雙刃劍:該定位讓大眾認為其產品品質優良,從而主動選擇,因此形成較高期待;但一旦出現產品品質不符或價格虛高的情況,失望會更嚴重,極易對品牌帶來傷害與損失。曾經以“產品主義”重構行業認知的巴奴,如何在產品力公信力受損與價格定位承壓的雙重挑戰下破局,正成為餐飲行業價值回歸的樣本。
145家門店背后,巴奴的擴店困境
巴奴的全國化困局是區域品牌升級過程中的典型困境。曾堅持的產品主義理念,本應成為品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但在缺乏規模效應支撐的情況下,反而成為負擔。
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5 年,巴奴 145 家門店中,河南一省就獨占 53 家,占比高達 37%,一線城市布局過少,巴奴的城市布局過度依賴河南市場的格局,二線城市是否能夠驗證巴奴的“高端下沉”,這還是個問號。
2022 年巴奴火鍋將行政總部從鄭州遷至北京,搭建起“北京 - 鄭州”雙中心架構,同時劃分出華中、華北、華東等區域。然而,巴奴門店密度不足,北京僅約7家門店,上海、深圳、西安、南京、鄭州、蘇州門店密度嚴重不足,如此分散且不均衡的布局,不僅讓巴奴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也讓資本市場思考:一個區域性特征明顯的品牌,如何支撐起全國化的估值預期?
贏政通創始人徐廉政認為,巴奴選擇重點布局非一線市場能夠增加營收和利潤,但從戰略角度來看,品牌卻從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價值認知的增長。具體來說,巴奴從以毛肚為特色的火鍋起步,本應構建運營壁壘,但在二線市場面臨存量市場博弈和消費降級的雙重壓力,高品質與低價的矛盾突出,導致品牌認知與體驗感存在矛盾,影響店面擴張速度與供應鏈質量。若想徹底走下沉市場路線,需要重構整個運營、供應鏈、產品與服務價格體系,從而維持品牌長久發展。
同時,供應鏈的短板也為巴奴IPO 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圖源:巴奴毛肚火鍋
巴奴投入1.5億元打造的“第三代供應鏈”設立了 5 大區域中央廚房,秉持“能冷鮮不冷凍、能當天不隔夜”的原則,巴奴目前的供應鏈覆蓋半徑達300公里,單倉服務30-50家門店。以河南新鄉為例,區域內門店密度達每20公里1家,中央廚房卻面臨著距離局限,原本的300公里直線距離可能延伸至500公里以上,跨區域配送成本將飆升。
據數據顯示,2024年,巴奴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占總收入的32.1%,遠超行業25%-28%的平均水平。
為了實現新鮮配送,巴奴計劃在多省建設衛星倉,例如江蘇、東莞等城市,投資的2.3億元相當于2024年凈利潤的1.87倍。
更關鍵的是,巴奴145家門店的規模與海底撈的1368家相去甚遠,海底撈是巴奴的10倍。這直接導致巴奴采購成本比海底撈高,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收427.55億,是巴奴的18倍,凈利潤47.1億,而巴奴同期為1.96億元。
以2024年營收計,巴奴、海底撈、呷哺呷哺的營收分別為23.07億元、427.55億元、47.55億元,巴奴距離海底撈的營收規模,還差8.5個呷哺呷哺。
翻臺率是餐飲行業的關鍵指標,在資本看中的翻臺率指標上,數值越高,回報更高。2024年,海底撈日均翻臺率為4.1次,巴奴2025年第一季度翻臺率為3.7次,但還是比不上海底撈。
在與競品的較量中,巴奴的劣勢愈發凸顯,海底撈憑借供應鏈有效分攤門店成本,再加上近日部分門店22元工作午餐的推出,持續擠壓著巴奴的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巴奴在收入結構上較為單一,并沒有像海底撈、湊湊等擁有外賣等其他收入。
而巴奴引以為傲的直營店模式也充滿挑戰,2025-2027年擬新增150家直營店,年均增速超30%,較過去三年年均新增24家的速度提升近一倍。直營雖保障品質,但回報周期偏長。根據餐飲行業公開數據測算,巴奴單店初始投資約需800-1200萬元。即使按火鍋行業平均凈利潤率12%估算,年利潤約394萬元,回報周期仍需3-4年。
最重要的是,目前消費分級和降級的社會現象,讓巴奴的“品質溢價”遭遇雙重沖擊。一線城市門店密度不足,冷鏈成本難以攤薄,下沉市場高客單價與三線城市消費能力脫節,這種 “越擴張越虧損”的惡性循環,讓其“品質護城河” 淪為拖垮現金流的枷鎖。
火鍋市場見頂,港股上市的估值“賭局”
《火鍋產業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全國火鍋市場規模達6175億元,同比增長5.6%,火鍋門店數量同比增長3.9%。預計2025年火鍋市場規模將達6500億元。其中川渝火鍋以66%的份額穩居主導,北派、粵式火鍋分占 18% 和 10% 的細分版圖。
據紅餐大數據,2024年11月火鍋門店數量達到高峰,超過52萬家。而火鍋連鎖化率已經從2023年初的23%-24%,逐步提升至2025年超過25%的水平。而2024 年18.5萬家新開門店與 21 萬家閉店的懸殊數據,表明整個行業正經歷“閉店多于開店”的馬太效應。
火鍋賽道呈現出求新、求鮮、追求性價比以及重視體驗四大趨勢。火鍋品牌創新迭代速度加快,部分品牌每1至2個月就會上新一批新品。
在這樣的行業坐標系中,巴奴的估值走向被多重變量拉扯。
當下,120元以上的高端火鍋市場規模已觸手可及,增長天花板清晰可見。而火鍋下沉市場成為新戰場。
雖然巴奴在三四線城市門店占比提升至22.1%,但是許府牛、圍辣小火鍋等新勢力以48元客單價和極致供應鏈效率搶占縣域家庭客群。有數據顯示,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火鍋人均消費金額持續下行,從2023年80多元下行至2024年末的70多元。這反襯出巴奴138元高客單價與下沉市場購買力的斷裂。
圖源:招股書
更關鍵的是,在股權結構上,杜中兵夫婦控制83.38%投票權,如此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雖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決策效率,讓企業在市場變化中快速反應,但也引發了市場對關聯交易透明度的廣泛質疑。
比如,招股書在提及“超島假羊肉”事件時,顯得輕描淡寫。在這起事件中,超島因用鴨肉冒充羊肉被罰款44.8 萬元,性質頗為嚴重,但招股書中僅說明這一事件可能引發的潛在集體訴訟風險。
盡管番茄資本2020年投資1.23 億元,以及前螞蟻集團 CEO 胡曉明加盟,為巴奴注入了互聯網基因與資本運作層面的想象空間,但二級市場的拷問更為直接。
巴奴若不能在未來3年快速突破 300 家門店的規模臨界點,不僅難以滿足上市對持續盈利能力的要求,甚至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淘汰。即便快速擴張,其 “品質火鍋” 的單一敘事恐難支撐成功上市后股價表現,反而可能因擴張帶來的固定成本攀升、管理壓力加劇陷入波動等問題。
火鍋江湖的資本盛宴從不缺沸騰的故事,而這一次,港交所的鐘聲將丈量出巴奴與資本野心的最后距離。巴奴能否成功上市,并在上市后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自身命運,也將為整個餐飲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頭圖來源|巴奴毛肚火鍋
轉載丨投稿丨合作
請掃碼添加
微信公眾號:haowainews2025
<PAST · 往期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