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上存在的明顯生物特征跡象,促使英國研究人員致力于在該行星的云層中尋找細菌生命。
一項由英國主導的任務旨在一勞永逸地確定金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該任務計劃向金星發射一個探測器,目標并非其表面,而是金星云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生命。
在過去的五年間,科學家們在金星云層中檢測到了磷化氫(PH?)和氨(NH?)的存在 —— 這兩種氣體是潛在生物活動的標志。在地球上,這兩種氣體僅由生物活動或工業過程產生,而科學家們尚不確定它們在金星上的來源。
考慮到金星稠密有毒的大氣層、灼熱的表面溫度以及足以壓碎一切的地表壓力,那里似乎不太可能存在蓬勃發展的工業經濟。但研究人員推測,微生物 —— 它們能在最炎熱、毒性最強的地球環境中繁衍生息 —— 或許能夠在金星上生存并產生這些氣體。
“我們最新的數據發現了更多金星上存在氨的證據,它有可能存在于該行星云層中適宜居住的區域,”卡迪夫大學的天文學家簡·格里夫斯(Jane Greav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沒有已知的化學過程能產生氨或磷化氫,因此唯一能確定其來源的方法就是實地探測。”
在今年的皇家天文學會國家天文學會議上,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他們的計劃:搜尋并繪制磷化氫、氨以及其他富含氫的氣體分布圖,這些氣體可能預示著地球的這個“孿生兄弟”上存在微生物生命。
這項名為“金星環境減蒸氣探測者”(Venus Explorer for Reduced Vapours in the Environment,簡稱VERVE)的任務,將把一個立方體衛星(CubeSat)大小的探測器搭載在歐洲航天局(ESA)的“展望號”(EnVision)任務中發射升空。“展望號”是一項旨在探測金星表面和內部的更大型任務,計劃于2031年發射。VERVE探測器將在抵達金星后分離,獨立執行大氣層調查任務。
研究人員于2020年首次在金星云層中檢測到磷化氫。然而這一發現存在爭議,因為后續研究未能復現該結果。
但隨后一個名為“JCMT-金星”的項目為這些不同的發現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該項目旨在利用位于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JCMT)研究金星大氣的分子組成。研究人員追蹤了磷化氫信號隨時間的變化,發現它只能在夜間被探測到,因為它在白天會被陽光破壞。他們還發現金星大氣中該氣體的含量會隨時間變化。
去年,在國家天文學會議上,研究人員也報告了在金星大氣中檢測到氨。
盡管金星表面溫度高達約450攝氏度,但在距離地表約31英里(50公里)的高空,環境條件變得合理得多,溫度范圍在30攝氏度至70攝氏度之間。研究人員認為,類似在地球熱液噴口和深海溝發現的嗜極生物(extremophiles),有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