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天才少女全紅嬋正經受運動生涯最大危機。
2025年7月,因腳踝舊傷反復發作導致關節積液,全紅嬋第三次落選國家隊大賽名單,新加坡世錦賽14人名單里沒有她的名字。
發育期身體變化疊加高強度訓練損傷,這才是退賽真相,網上那些“怕輸”“過氣”的指責純屬無稽之談。
東京奧運會橫空出世的天才選手,現在連走路都受影響。
醫生診斷很明確:韌帶損傷需要系統康復。
跳水運動員的發育關向來殘酷,身高體重變化直接打亂肌肉記憶。
郭晶晶當年也因發育關調整兩年,吳敏霞的腰傷更是折磨了整個職業生涯。
現在輪到全紅嬋面對這道坎了。
某些網友嘴是真毒。
小姑娘回廣東老家養傷,曬個海邊照片被批“享受生活”,合著運動員就得24小時泡訓練館?
陳芋汐世錦賽奪冠后評論區照樣有人罵“搶風頭”。
這對姐妹花從東京到杭州亞運會包攬十米臺金牌,領獎臺上互相安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非被營銷號說成宮斗劇。
體育總局剛推的運動員健康管理項目來得正是時候。
全紅嬋的傷給整個體系敲警鐘——十四歲開始每天訓練六小時,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
國家隊醫療組評估后批準休整方案很專業,明年世錦賽甚至洛杉磯奧運會,養好傷完全能再戰。
教練組私下都說她仍是秘密武器,關鍵看康復進度。
鍵盤俠們歇歇吧。
當年陳若琳帶訓時就說過,發育關必須科學應對。
現在陳若琳本人都調任游泳中心管理崗了,新推的保障措施就是為全紅嬋這樣的苗子鋪路。
央視康輝那句“未來可期”不是場面話,日本選手荒井祭里早說過全妹是“次元級選手”,專業眼光不比網友準?
海邊散步養傷怎么了?
非得坐輪椅進訓練館才叫拼搏?
那些喊著“永不放棄”的,怕是連韌帶撕裂有多疼都不知道。
體育改革要真見效,就該讓運動員安心養傷,而不是被輿論逼著打封閉上場。
全紅嬋才十八歲,養好身體再戰三年完全來得及。
說到底還是金牌思維作祟。
運動員不是機器,傷病本就是競技體育一部分。
郭晶晶雅典失利后調整兩年,北京照樣封后。
現在醫療條件比當年強多了,關節積液又不是絕癥,三個月系統康復就能恢復水上訓練。
非逼著帶傷硬扛才是毀人才。
等著看吧。
當年發育關熬過來的伏明霞、吳敏霞哪個不是王者歸來?
陳芋汐微博那句祝福不是客套,隊內比誰都清楚全妹的實力。
現在網上的惡意揣測,等人家拿下一站奧運金牌時,怕又要改口喊“天才少女”了。
海邊姑娘該曬太陽就曬太陽。養傷期間遠離杠精,比什么靈丹妙藥都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