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高考復讀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容易陷入“單科獨進”的誤區(qū),把各科當成孤立的板塊來學。其實,學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會聯(lián)動學習,能讓知識產生“1+1>2”的效果,這也是很多復讀生實現成績飛躍的秘訣。
語文和英語的學習可以相互借力。兩者都注重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在立行學校每天9節(jié)課的學習中,語文老師強調的“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作者情感”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英語閱讀;而英語積累的復雜句式和高級詞匯,也能為語文作文增添亮點。3節(jié)自習課上,有學生喜歡把英語閱讀中的長難句翻譯成中文,既能鍛煉英語語法,又能提升中文的表達精準度。任課老師在自習課跟班答疑時,也會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種聯(lián)系,比如英語老師會提醒:“這個句型和你們語文里學的排比句,在增強氣勢上是一個道理。”
數學與物理、化學的聯(lián)動則更為明顯。數學中的函數思想可以幫助理解物理中的運動學公式,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對化學分子結構的學習大有裨益。在攻克物理的力學難題時,很多學生卡殼不是因為物理知識沒掌握,而是數學計算出了問題。這時候,
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會配合著給學生答疑,數學老師幫他們理清計算思路,物理老師則講解物理模型的構建。立行學校合理的師資分配讓這種跨學科輔導成為可能,不用學生自己費力協(xié)調,就能得到全面的解答。
文科類學科之間的聯(lián)動也不容忽視。歷史事件的背景分析需要結合地理知識,政治中的哲學原理可以用來解讀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位復讀生分享經驗:“我在學歷史的‘新航路開辟’時,結合地理課上學的洋流知識,一下子就記住了航海路線;用政治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分析歷史事件,也比死記硬背好理解多了。”在自習課上,學生們會自發(fā)組成跨學科討論小組,老師看到后不僅不會反對,還會鼓勵他們多進行這樣的思維碰撞。
當然,學科聯(lián)動不是要把知識混為一談,而是找到它們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用“一條線”串起“多個點”。學校不強制補課,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這種聯(lián)系,合理的收費也讓學生沒有額外的經濟負擔,可以安心投入到這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中。
在山東高考復讀的這一年,學會讓學科知識“聯(lián)動”起來,你會發(fā)現學習不再是枯燥的重復,而是一場充滿發(fā)現的旅程,成績的提升也會水到渠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