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天水幼兒園孩子鉛中毒事件震動人心。
網絡上,有人喊話:讓董宇輝站出來為被害孩子說句話。這類“呼吁”看似出于義憤,實則是一種隱蔽的情緒轉嫁,更是一種危險的道德綁架。
有人或許真的是出于對孩子的心疼,但也有很多人,只是想把某種“替我們發聲”的幻想寄托在董宇輝身上。而這,是不公平的。
首先,公眾要明白:董宇輝不是官員、不是監察機關、不是輿論監督者,他是一個知識型的主播,再往前追溯,也只是一個老師而已。
確實,他有良知、有文化、有同理心,他也曾為很多社會問題發聲。但這不代表—在每一個輿論漩渦中,他都必須站出來承擔風險。
有人說:“他有影響力,所以更應該發聲。”但越有影響力,越要謹言慎行,因為這個時代的輿論,是帶刀的。
發聲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它很可能意味著代價,甚至封殺。
說到底,公眾的痛苦,應該由制度和正義來回應,不應由一個公眾人物來“負責”宣泄。
縱觀中國歷史,每一個敢于在關鍵時刻“出頭”的人,都是冒著身家性命的風險。
明末有言官楊漣,上書批評魏忠賢“奸佞亂政”,朝野震動。結果如何?他被廷杖、廷辱,死于獄中,家人遭連坐。
再看清朝的林則徐,他虎門銷煙,為國為民,舉世稱贊。可結果呢?道光皇帝一紙命令,將他貶往新疆伊犁。他犯的錯是什么?他做對了事,卻“影響了皇帝面子”與“牽動外患”。
這些人都是真正為人民發聲的代表。但他們也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個人的吶喊很容易被當成“擾亂秩序”的靶子。
很多人說:“我們沒有話語權,所以需要董宇輝這樣的人幫我們說話。”這話沒錯,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我們非要靠別人發聲?
這就像在一個腐朽的屋頂下,我們不想自己去修,只希望屋子里那個身材高的人頂住塌下來的梁。時間久了,他也會撐不住。
這不是董宇輝一個人的責任。
而且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他站出來為天水孩子發聲,明天你會要求他為別的苦難發聲,再之后你會問他“你怎么只為部分人發聲”……最后,他就會被釘上道德的十字架,不管他說與不說,都不會再被原諒。
這才是真正讓人心痛的。
輿論不是靠一個人撐起來的,它是一群人敢于表達、彼此支持、共同堅持的結果。
董宇輝的沉默,不是沒有良知,而是對現實規則的清醒判斷。相比之下,那些真正掌握權力、資源、話語的人,為何沉默?那些大企業家、大明星、流量頂流,為何連一句“愿逝者安息”都說不出口?他們難道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當然知道。
這世界從來就不該靠一個“代言人”來承擔所有正義的分量。
如果你真的關心天水幼兒園的受害者,請理性表達、持續關注,推動問責。
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把沉默的公眾人物推向火堆。
我們要追問真相,要責問制度,要表達情緒,但不應要求一個人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董宇輝不是圣人,他是個有血有肉、有情緒、有家庭、有職務、有掣肘的人。他已經做得夠多了。如果他決定發聲,我們感謝;如果他決定沉默,我們也應該理解。
因為,有些事情,發表聲音是有代價的。而這代價,董宇輝可能都承受不起。
君不見,曾經指點江山,高談闊論,比董宇輝影響力大不知道多少倍的馬云,現在不也在法國度假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