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2025年6月29日,伊朗98歲的什葉派宗教領袖馬卡雷姆·希拉齊簽署一份特殊教令。
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列為“真主的敵人”,號召全球穆斯林對其采取“斷肢、十字架刑”等極端手段。
這份具備宗教法律效力的裁決,被國際輿論稱為史上最危險的“全球追殺令”——它不依賴國家機器,卻可能煽動任何角落的極端信徒發動獨狼式襲擊。
與普通政治宣言不同,這份由伊朗半官方媒體梅爾通訊社全文發布的教令,直接援引伊朗刑法,賦予全球信徒“個體執行義務”。
這種設定極易點燃宗教狂熱:1989年伊朗對作家薩爾曼·魯西迪下達追殺令后,盡管目標隱匿三十余年,仍在2022年紐約演講時被黎巴嫩裔青年刺瞎右眼。
襲擊者被捕后直言:“我只是執行霍梅尼的法特瓦。”
此次教令的矛頭首次對準大國領導人,實則是伊朗對美以“暗殺威懾”的反向升級。特朗普此前高調宣稱“曾阻止以色列暗殺哈梅內伊”,甚至質問“他為何不感謝我”,徹底激怒伊朗高層。
伊朗借宗教合法性將國家沖突轉化為全球“圣戰”,迫使兩名政治強人終身活在安保陰影中。
此時的內塔尼亞胡正深陷法律泥潭。
國際刑事法院(ICC)早在2024年11月就對其簽發逮捕令,指控他在加沙實施“將饑餓作為武器”和“系統性謀殺平民”兩項反人類罪——包括封鎖人道援助通道導致饑荒、無差別轟炸造成超4.4萬人死亡。
更緊迫的是以色列國內審判:受賄、欺詐等三項罪名若成立,最高可判13年監禁。
特朗普的“護短”式辯護暴露了美以關系的畸形邏輯。
他公開施壓以色列法院:“內塔尼亞胡要忙人質談判和伊朗核威脅,沒時間出庭!”甚至威脅“美國每年援以數十億美元,不會容忍這種審判”。
這種干涉直接踩中以主權紅線,以色列前總理拉皮德痛斥:“特朗普無權插手獨立國家的司法!”
軍事對抗正將核問題推向更危險階段。
盡管美軍曾轟炸伊朗福爾多核設施,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格羅西6月29日警告:伊朗已轉移約408.6公斤60%豐度濃縮鈾,這些材料提純至90%即可造核彈;
其工業能力完好無損,數月內就能重啟離心機。
特朗普卻宣稱“美軍完美達成戰略目標”,拒絕外交談判。這種盲目自信引發災難性連鎖反應:伊朗宣布與IAEA徹底決裂,驅逐核查員。
中東各國目睹IAEA無力保護和平核項目,可能競相秘密發展核武器——“核查機制癱瘓之日,就是核擴散失控之時”。
國際調停的蒼白與博弈暗流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教令發布后緊急聯系伊朗總統,強調以伊停火“已維持5天”,要求伊朗遵守協議。
但這種調解更像隔靴搔癢——伊朗真正的訴求是打破美以圍剿,而馬克龍既無籌碼制約以色列,更無力扭轉特朗普的強硬立場。
更深層博弈藏在陰影中:俄羅斯立即表態“理解伊朗與IAEA決裂”,趁機拉攏伊朗組建反美聯盟;以色列情報機構則秘密升級領導人安保,防范宗教狂熱者的獨狼襲擊。
被永久改變的游戲規則
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抱怨“當總統死亡率5%比賽車手高十倍”時,他或許尚未意識到:這份宗教裁決的真正威力,在于將國家沖突散彈化為無數個體復仇行動。
歷史證明,一旦信仰之名賦予暴力合法性,一顆子彈、一把刀,都可能成為改寫地緣政治的杠桿。當大國領袖淪為全球追殺目標,強權與宗教的碰撞已滑向無人能預知的深淵。
參考信源:特朗普不滿內塔尼亞胡受審,稱美國不會容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