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底“雙流好市·龍橋集”開市后
雙流區首批規劃的
11個“雙流好市”便民市集
將于本月內全面亮相
實現全區9個鎮(街道)全覆蓋!
今天一起去逛逛~
“樹林里”飄香
上班族的實惠“食堂”
在黃甲街道長埂社區,一處位于雙興大道沿線綠化區域的市集有個詩意的名字——“樹林里”。中午時分,飯菜香氣隨風飄散,吸引著附近的上班族。
木質“觀景臺”區域人氣最旺。盡管氣溫超過30℃,隆江豬腳飯、炒飯、炒面等攤位前依然食客絡繹不絕,老板們熱情招呼。市民王先生邊吃邊說,“這里的菜品豐富味道好還便宜。以前蹲路邊吃,車來車往不安全,現在‘樹林里’環境好多了,巴適!”
攤主許女士的豬腳飯和烤鴨生意不錯,“中午賣了五六十份!”她感慨:“‘樹林里’就是我們的‘家’,手續齊全進來,接受規范管理,再不用東奔西跑和城管‘打游擊’了。地點固定、顧客穩定,生意明顯好了。”
據長埂社區居委會委員杜先生介紹,“樹林里”共設19個攤位,服務周邊約0.4平方公里居民。為確保市集辦得好、辦得實,社區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退出機制和食品安全規范,商家健康證等信息公示透明,讓管理者和消費者都放心、安心、舒心。
“壇罐集”的“街長”
共同守護“飯碗”
怡心街道公興場社區的“雙流好市·壇罐集”則融入了當地壇罐窯歷史文化。雖因正午高溫、缺少遮蔭,商販們暫時休市,但被推選為“街長”的鐘榮華正帶領幾名商販志愿者認真打掃衛生、維護秩序。
鐘榮華擦著汗,真誠地說,“大家選我當街長,我就得帶好頭,把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環境衛生都維護好,守護好大伙兒的‘飯碗’。”
公興場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該市集位于灣河東街人行道,已吸納30家游商(17家經營,13家候補),服務約0.3平方公里范圍。為辦出特色,社區不僅設立了規范的準入退出機制,更創新地將商戶納入社區消費券體系——居民每消費一次,就有1分錢捐入社區微基金;商家也定期捐贈部分收入。 這個不斷壯大的“微基金池”,將用于幫扶轄區困難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
“一點一策”推進
提升城市治理溫度
據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區9個鎮(街道)共規劃11個“雙流好市”點位(含龍橋集),現已建成4個,其余7個將在本月內全部完成并開放。
“雙流好市”是由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發起,部門、鎮(街道)協同引導,社區主導,多方參與的創新實踐。在具備條件的公共區域,按就近原則規劃,為游商提供規范經營場所。遵循“一點一策一品”原則,雙流區正著力打造多個特色鮮明、業態多元的便民市集,目標清晰:為生計添一份安穩,為生活增十分便利,為城市聚百分溫度。
劉婷 攝
“雙流好市”規范便民有溫度
安頓了流動攤販的“生計”
滿足了市民便捷的“胃”
升騰起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
從“管”到“治”,從“堵”到“疏”
實現了“共生共治”
這正是城市治理的溫情轉變
審 核:琳 琳
主 編:云 涌
編 輯:小 寒
來 源:雙流發布
主辦單位: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