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刻意減肥,體重卻掉得厲害,沒過多久又莫名發胖,還總覺得累……”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可能要警惕一種叫“橋本甲狀腺炎”的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橋本甲狀腺炎常常披著“減肥”“疲勞”的外衣,讓不少人走了彎路。今天就來解答關于橋本的7個高頻問題,再教你3件保護甲狀腺的關鍵事。
一、橋本甲狀腺炎典型表現:先瘦后胖,身體在“鬧脾氣”
橋本甲狀腺炎的“狡猾”之處,在于它的癥狀會“變臉”。最典型的就是“先甲亢、后甲減”的過程:
? 發病初期,甲狀腺被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后,會釋放過多甲狀腺激素,出現甲亢癥狀——體重突然下降、心慌、怕熱、多汗、情緒煩躁,不少人會誤以為是“減肥成功”。
? 隨著病情發展,甲狀腺細胞被反復破壞,激素分泌逐漸不足,就會進入甲減階段——體重反彈、怕冷、乏力、便秘、皮膚干燥,甚至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
這種“先瘦后胖”的變化,其實是甲狀腺功能從“亢奮”到“衰竭”的信號,千萬別當成普通的體質問題忽視。
二、關于橋本甲狀腺炎,這7個問題最常被問到
1. 橋本甲狀腺炎是怎么得的?
本質是自身免疫紊亂:免疫系統錯把甲狀腺細胞當成“敵人”,持續攻擊,導致甲狀腺發炎、功能受損。遺傳、壓力過大、碘攝入不當、腸道菌群失調等,都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
2. 女性更容易得橋本嗎?
是的。數據顯示,女性患橋本的概率是男性的5-10倍,這與女性激素波動(如孕期、更年期)、情緒更易受影響等因素有關。
3. 橋本需要終身治療嗎?
多數情況下,進入甲減階段后需要長期補充甲狀腺激素(如優甲樂),以維持身體正常代謝。但通過科學管理,可延緩病情進展,減少藥物依賴。
4. 橋本會遺傳給孩子嗎?
有一定遺傳傾向。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孩子患病風險會升高,但并非一定會遺傳,后天生活方式的影響更大。
5. 得了橋本,碘鹽還能吃嗎?
要“適量”。過量碘會刺激甲狀腺,加重免疫反應,建議低碘飲食——少吃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普通碘鹽可正常食用,但別額外補碘。
6. 橋本會變成甲狀腺癌嗎?
概率極低。橋本是良性疾病,只有極少數患者可能合并甲狀腺癌,定期復查即可,不必過度焦慮。
7. 除了吃藥,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除了常規激素替代治療,免疫介入治療是近年來的新方向: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減少對甲狀腺的攻擊,延緩甲狀腺細胞破壞,尤其適合早期或抗體水平較高的患者。但需注意,免疫介入治療需在專業醫生評估后進行,不能替代規范用藥。
三、做好3件事,為甲狀腺“減負”
橋本甲狀腺炎雖然難以根治,但通過科學護理,能有效控制病情,保護甲狀腺功能:
1. 穩住情緒,給免疫“松綁”
長期壓力、焦慮會加劇免疫紊亂,讓甲狀腺“雪上加霜”。每天留10分鐘做深呼吸、冥想,或培養一個能讓人放松的愛好(如養花、聽音樂),情緒穩定了,免疫系統才能少“出錯”。
2. 管好飲食,拒絕“踩雷”
? 低碘飲食:避免高碘海產品(海帶、紫菜、海苔),控制每日碘攝入在150微克左右(約等于5克碘鹽)。
? 抗炎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深海魚、雞蛋,以及Omega-3豐富的核桃、亞麻籽,幫助減輕甲狀腺炎癥。
? 遠離刺激:少喝咖啡、濃茶,戒煙限酒,減少對免疫系統的刺激。
3. 定期復查,別偷懶
確診后,建議每3-6個月查一次甲狀腺功能(TSH、T3、T4)和抗體水平(TPOAb、TgAb),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即使沒有癥狀,也不能掉以輕心,早期干預是控制橋本的關鍵。
橋本甲狀腺炎就像甲狀腺的“慢性感冒”,雖然麻煩,但并不可怕。了解它的“脾氣”,做好防護,配合醫生治療(包括必要時的免疫介入治療),就能讓甲狀腺慢慢“康復”,不影響正常生活。記住,對橋本來說,科學管理比盲目恐慌更重要——你的甲狀腺,需要你用心呵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