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的競爭變得很殘酷時,真的可以用變化世事無常來形容,尤其是近期的市場中,更是傳出了銷量上的關鍵數據。
截止2025年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華為Mate70系列以598.6萬臺的激活量,首次超越小米15系列的586.1萬臺,登頂國產高端手機銷量榜首。
這一逆轉背后,是一場持續七個月的供應鏈攻堅與市場策略博弈,也意味著接下來帶頭領跑的手機廠商變了。
重點是對于廠商來說,下一步的發展將會從銷量方面的變化產生變化,因此話不多說,先來看看此次的銷量數據吧。
首先時間回到2025年初,華為Mate70系列正深陷“一機難求”的困境,與小米15系列早在2024年10月發布搶占先機不同,華為遲至11月才推出新品。
更棘手的是高配機型搭載的麒麟9020芯片良品率不足,導致Pro系列供貨嚴重受限,前期的搶購更是家常便飯。
而生產線上24小時輪班趕工的場景,成為華為第一季度最真實的寫照,而轉折點很快就來了,出現在了3月后。
隨著芯片產能提升和良率突破,華為的供應體系開始發力,從第24周到第27周,Mate70系列銷量猛增59.6萬臺,單周增量甚至超越小米的54.6萬臺。
這種持續加速度,最終推動華為在7月初實現歷史性超越,而且華為的反超絕非偶然,背后是三重戰略的協同發力。
第一重是在芯片產能受限初期,華為選擇優先保障萬元級頂配機型供貨,既維持高端形象又確保利潤空間,待麒麟9020良率提升后,迅速向Pro系列鋪貨。
第二重是品牌溢價持續釋放,即使起售價高出小米近千元,消費者仍愿為鴻蒙生態和影像技術買單,特別是旗艦芯片的吸引力也是很強。
第三重則是與小米半年迭代的機海戰術不同,華為走精品長銷路線,這也是這幾年一直新機數量不多的原因。
而且在這場高端爭霸中,華為與小米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競爭策略,比如華為Mate70系列依托自研麒麟芯片與鴻蒙系統的深度融合,加之紅楓原色影像等創新技術。
不僅牢牢鎖定高端商務人群,還通過標準版用成熟麒麟9010芯片保障基礎銷量,而高利潤的Pro+和RS非凡大師則優先分配稀缺的麒麟9020芯片。
不過小米手機也不弱,小米15系列提前一個月上市搶占時間窗口,通過標準版補齊前代短板、Ultra版強化影像旗艦定位的組合拳,快速打開市場。
加上后續還推出了自研芯片保持品牌的高熱度,可以說為了銷量方面的增長,真的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然后就是在“華米”雙巨頭身后,vivo與OPPO正開辟另一戰場,其中vivo X200系列憑借409.2萬臺的銷量穩居第三。
其X200S機型通過直屏+超聲波指紋+6200mAh電池的差異化組合,一度拿下4000-5000元價位月銷冠軍。
OPPO Find X8系列則以317.5萬臺位居第四,但618期間通過“全面OPhone”策略——兼容蘋果生態+安卓硬件+激進定價,激活量迅速攀升至185萬臺。
可以說兩家廠商目前在市場中的沖擊力也是非常的兇猛,一旦找到新的突破口,未來的銷量增長幅度會更大。
簡單來說,盡管OV銷量僅為頭部品牌的50%-70%,但其在影像創新與設計差異化的探索,仍為中高端市場提供了多元選擇。
不過話說回來,隨著產能完全釋放,華為Mate70的增長曲線仍在上揚,該系列生命周期銷量或將突破1000萬臺,成為繼Mate60之后又一款千萬級國產旗艦。
而小米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半年迭代節奏下維持高端勢能,隨著華為Pura 80系列加入戰局,以及榮耀Magic系列在細分市場崛起,雙雄爭霸或將演變為群雄逐鹿。
所以可以看出來,未來的手機市場競爭將會十分殘酷,小米手機想從中脫穎而出,也就變得很困難了。
總而言之,高端市場的王座從不固定,但是在核心技術突破與供應鏈韌性的雙重護航下,國產旗艦的每一次登頂,都是中國智造向上突圍的刻度。
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表達的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