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規定,殘疾人持交管部門核發的殘疾人專用通行證駕駛殘疾人本人專用車輛,在本市各類非居住區停車場停放時,免收停車費。近年來,隨著智能停車系統的普及,部分經營性停車場未能有效落實殘疾人停車減免政策,不少殘疾人車主被迫付費停車。記者近日從北京市順義區檢察院獲悉,該院依托公益訴訟職能,推動破解數據壁壘,實現轄區內殘疾人車輛“無感”免費通行。
2025年4月,順義區檢察院收到一條代表建議線索,稱轄區部分經營性停車場因系統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殘疾人車輛享受停車減免政策時存在實際困難。
接到線索后,檢察官主動聯系順義區殘疾人聯合會了解情況,并與殘聯工作人員、殘疾人志愿者一道,實地走訪多個停車場。實地勘察結果證實,一些智能停車場由于系統無法識別殘疾人車輛或無人值守,殘疾人車主不得不付費停車。
實地走訪為進一步固定公益損害事實,檢察官自主創建了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調取了停車場收費系統數據,與殘疾人車輛信息進行碰撞比對,確認多家經營性停車場存在違規收費情形。“絕大部分違規情況都采用ETC方式直接扣費,反映出智能停車場系統未與殘疾人信息庫對接,導致減免政策無法自動執行。”辦案人員介紹。
順義區檢察院隨后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殘聯代表、行政機關及公益組織代表參與,共同研討解決方案。聽證員一致認為,行政機關應負起職責,整改停車場管理漏洞。
聽證會隨后,順義區檢察院向相關行政單位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在確保殘疾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維護殘疾人群體的合法權益。行政機關立即啟動整改,在區殘聯的支持下取得符合減免條件的殘疾人書面同意,將車輛信息精準錄入停車場管理系統。目前,順義區全部95家經營性停車場均已實現殘疾人車輛“無感”免費通行,停車系統可自動識別、自動減免。
整改后
整改后“感謝檢察機關能關注到我們出行的小需求,最近去的幾個停車場通行都很順暢,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麻煩了。”一名殘障志愿者給辦案組發來感謝信息。
為防止問題反彈、形成長效治理機制,檢察機關還與區殘聯聯合設立“益心聽”無障礙工作聯絡室,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政策監督等方面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推動助殘服務持續優化。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艾伯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