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Pixabay
撰文 | 王聰
食管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七大常見原因,其中,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全球最常見的食管癌類型。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基于鉑類藥物的化療相結合,已成為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并帶來了顯著的生存獲益。然而,僅有 10%-20% 的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能長期存活,因為大多數患者會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
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有效治療策略,以克服當前療法的局限性,提高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2025年7月10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團隊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A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in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hase 1b trial的研究論文。
這項臨床研究顯示,一種靶向 EGFR 和 HER3 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在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圖:論文截圖
BL-B01D1 是一種首創(first in class)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由四川百利天恒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這也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 EGFR×HER3 雙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雙抗ADC)。該藥物由一個 EGFR×HER3 雙特異性抗體通過可裂解連接子與拓撲異構酶 I 抑制劑(Ed-04)有效載荷連接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該藥物與國際制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BMS)達成了總額高達 84 億美元的合作,高達 8 億美元的首付款刷新了國產創新藥單個項目出海紀錄。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展示了 BL-B01D1 在 82 名曾接受過治療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中進行的 1 期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主要終點是推薦的 2 期劑量,給藥劑量為 2.0(n = 22)和 2.5(n = 60)mg/kg(D1D8 Q3W)。
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確認客觀緩解率(cORR)為 29.3%(24/82),可評估患者中的 cORR 為 32.9%(24/73)。對于劑量為 2.5 mg/kg 的患者,cORR 為 39.6%(21/53),疾病控制率為 79.2%(42/53)。對于劑量為 2.0 mg/kg 的患者,cORR 為 15.0%(3/20),疾病控制率為 50.0%(10/20)。
圖:論文截圖
基于上述結果,2 期臨床試驗的劑量確定為每 3 周一次,第 1 天和第 8 天給藥,劑量為 2.5 mg/kg。在 2.5 mg/kg 劑量下,3 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 63.3%;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貧血(28.3%)、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各 18.3%)以及中性粒細胞減少(16.7%)。整個研究中觀察到兩例 ≥3 級間質性肺病。
總體而言,BL-B01D1 在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研究團隊已經啟動了 3 期臨床試驗。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792-7
助力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醫療科技創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據挖掘|統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系醫諾維
醫諾維,一站式科研平臺,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轉載、進群、宣傳研究成果、新聞稿、課題組招聘、企業宣傳推廣等,請掃碼添加小編,切記注明來意。
(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