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情系萬家燈火
寧夏日報記者 左鳴遠 王娜 文/圖
6月23日,剛剛結束在中衛市沙坡頭區天都山750千伏輸變電站的工作,國網寧夏超高壓公司設備部副主任尹相國顧不上休息,就趕到了銀川東換流站工作。
“塞上工匠”尹相國在工作現場。
寧夏天都山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寧電入湘”工程送端交流配套、電源送出、網架補強的關鍵部分。今年3月底,工程進入驗收期,尹相國提出用“典型間隔”驗收法,打造一個“樣板間”,即完成一個間隔的驗收和改造,再將這一標準復制推廣到其他間隔。這能有效排查出隱蔽缺陷,減少返工,大大提升驗收效率。
作為繼電保護專業的領軍人,尹相國白天跟蹤設備實操,晚上開展理論授課。
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尹相國一直從事繼電保護工作,主持完成了多個變電站二次設備改造、驗收與投運工作,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自治區“塞上工匠”榮譽稱號。說起繼電保護工作,尹相國打了個比方:“就像家里的空氣開關,會在電流過載時直接跳閘。繼電保護要在線路出現故障時迅速反應,用成千上萬根回路接線保護變電站的一次設備,十分關鍵。”
通過“傳、幫、帶、教”,尹相國(中)悉心培養繼電保護新人。
作為“身經百戰”的專家,尹相國總能第一時間在現場找出問題點,并帶領團隊高效完成工作。這樣的專業和敏銳,離不開他剛入行時的學習和積累。當時,為盡快上手超高壓電網繼電保護技術,他一遍遍調試保護裝置、查看二次回路,把保護屏每一端子號、端子排都熟記于心,成了變電站現場繼電保護專業的“活地圖”。
尹相國(右)在銀川東換流站監控大廳,了解近期電網運行情況。
“以前積累的功底始終好用,但技術在革新,工作方法也要跟上。”在自治區重點工程北地750千伏變電站驗收期間,面對大量新能源設備接入等新情況,尹相國決定不再死守老方法。他在行業內首次提出“預首檢”模式,即把常規的首檢時間提前,在設備運行當年進行首檢,并在首檢后加強日常巡檢和問題排查,推動繼電保護工作從“維修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順利實現“零缺陷”投運。
如今,尹相國依然堅守在繼電保護工作一線。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亮起,便是鼓勵他繼續前行的最大動力。
來源:寧夏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