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剛剛對中國松了綁,魯比奧轉頭就拉著盟友要圍堵,這配合得也太"默契"了。
一邊說要合作共贏,一邊搞技術封鎖;一邊釋放善意,一邊拉幫結派,美國這是在演哪出戲?
這樣的神操作,不光中國看不懂,連美國的盟友都搞糊涂了。
作者-W
政策大轉彎:30天內的驚人變化
這波操作,真的把人看懵了。就在一個月前,美國還在那兒卡中國的技術出口。
EDA軟件、乙烷出口、C919發動機技術,一個接一個地被叫停,看起來像是要跟中國徹底分家的節奏。
可沒想到,風向變得比天氣預報還快,30天不到,這些限制就被一個個撤了。
華爾街那些大佬們樂壞了,相關股票蹭蹭往上漲,漲得像打了雞血似的。西門子、新思科技這些EDA巨頭的股價,一天就漲了8個百分點。
更勁爆的是,特朗普還放出風聲,說考慮訪華,甚至可能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
這消息一出,外交圈都炸了鍋。如果真成了,中美俄三方同臺,那場面可夠熱鬧的。
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輕描淡寫地說:"中方邀請我,我可能會去。"這口風明顯是想緩和關系,順便談點生意。
美國企業界的反應更是積極得不行。出口商協會主席直接表態:"這對我們是重大利好,中國需求旺得很。"
連一直叫嚷著要"脫鉤"的軍工巨頭,現在也開始算經濟賬了。洛克希德·馬丁的高管私下里說,稀土短缺真的讓生產線撐不住了。
這種180度的政策大轉彎,讓全世界都在猜:美國到底在打什么算盤?
三重壓力倒逼:特朗普為何服軟
說到底,這背后的門道可多了,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特朗普這人雖然嘴硬,但面對現實,還是很識時務的。
第一重壓力來自軍工。美國90%以上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F-35戰機、導彈制導系統,沒稀土就造不出來。
洛克希德·馬丁直接跳出來喊話,說稀土短缺要讓生產線停擺。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軍火商一急眼,誰都得掂量掂量。
第二重壓力來自華爾街。技術脫鉤搞得EDA板塊大起大落,投資者的心情像過山車。
西門子股價連著跳水,美股上的相關公司也不好過。以特朗普的風格,不可能看著股價掉還無動于衷。
華爾街那幫大佬給白宮施壓的功夫,那是相當了得。電話一個接一個,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這樣搞下去,我們的錢怎么辦?"
第三重壓力,也是最要命的,來自中方的精準反制。面對乙烷限制,中方沒跟著放松,反而反手加碼稀土審批。
還明確規定:軍工用途的一律不批。這一招太狠了,直接戳到美國的痛處。
美國原本想強壓談判的節奏,結果中國壓根不答應,美國企業反倒先慌了。港口堆了幾百萬噸貨出不去,出口商損失20多億美元。
這三股力量一匯合,特朗普再硬氣也得服軟。現實面前,誰都得低頭。
彭博社分析得很到位:他可能是想修補之前關稅戰惹惱盟友的損失,順便跟中國談點采購和投資協議。
魯比奧的尷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再看看魯比奧那邊,還在那兒較勁呢。作為國務卿,他一直在推"四方安全對話",想搞個不靠中國的礦產供應鏈。
這哥們兒是典型的鷹派,對中國態度強硬得很。問題是,他因為多次涉華過火言論被中國制裁,連中國的門都進不去。
特朗普如果真訪華,魯比奧這個美國外交系統的頭號人物,卻只能在家看直播。這場面,多少有點尷尬。
魯比奧心里清楚自己無法出現在北京的會場,所以在東南亞、印度洋另起爐灶。拉上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繼續搞"四方關鍵礦產倡議"。
想法很好,現實很殘酷。日本跟中國經濟聯系深,怕得罪中國影響生意;印度稀土加工技術不行,光有意愿沒能力。
澳大利亞雖然跟著美國喊口號,但西澳礦產掌握在幾家務實企業手里。要他們砸下大筆錢重新搞一套資源體系,也未必會愿意。
更魔幻的是,魯比奧這邊剛喊完口號,美國那邊轉頭就給中方松綁出口限制了。前腳圍堵,后腳談生意,節奏配合得像演雙簧。
盟友這邊正熱情高漲,白宮那邊已經開起小灶了。日本大使田中就很無奈地說:"合作可以,但得小心跟中國的經濟關系。"
印度和澳大利亞也各種找理由,四方倡議眼下看著更像是喊口號。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西澳稀土開發還差20億美元,短期內根本替代不了中國。
魯比奧想靠這些盟友把中國踢出去,可這聯盟看著挺虛,各國都不咋上心。理想很豐滿,現實確實很骨感。
雙頭蛇困局:美國政策何去何從
這出"左右互搏"的戲碼,短期內恐怕還要繼續唱下去。特朗普的商人思維和魯比奧的政治理想,注定要繼續碰撞。
不過,經濟規律這東西,誰都違背不了。中美經濟就像連體嬰兒,想分也分不開。供應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硬脫鉤代價太大。
特朗普最近被問到會不會訪華,他那句"可能會去"雖然聽著模棱兩可,但外界立馬把目光投向了一個特殊的節點。
如果真像日媒透露的那樣,特朗普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活動上,那就意味著一個非常罕見的畫面:中美俄三方,時隔多年再度同框。
中方的態度很明確。商務部最近兩次記者會上都強調,稀土出口會依法依規審批,尤其是涉及軍工用途的申請,會被嚴格卡住。
從公開數據看,中國目前占全球稀土供應的六成以上。不光是產量大,在高純度提煉、分離工藝和下游應用這些關鍵環節上,依然掌握著核心優勢。
美國想靠談判、耍花招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恐怕沒那么容易。就算政策上松點口,真要換東西,那也得是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來談。
這時候你再看特朗普和魯比奧,一個喊著要談,一個揮拳嚇人,到底誰在拍板?某種程度上這更像是一場搭配好的表演。
總統說我愿意談,國務卿立馬補一句我不信你。盟友在旁邊喊支持,結果背后的企業悄悄繼續做生意。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啥。
這場圍繞稀土、EDA技術和高層互訪的拉鋸戰,遠遠還沒到終點。但有一點越來越清晰:中國的主動權,在一輪又一輪限制—放開的博弈中,正變得越來越扎實。
結語
美國這出"雙重人格"的表演,看似混亂,實則反映了超級大國面對復雜現實時的內在糾結。
短期內政策搖擺還會繼續,但經濟現實終將戰勝政治理想,理性合作是大勢所趨。
面對美國政策的這種"雙頭蛇"狀態,你覺得中國應該相信哪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