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稱為“工業糧食”,上到各“高精尖”產業下到各大小型工業生產的設備運行都離不開它,可以說,就是這么一枚看似小小的耗不起眼的小方框,掌握著科技發展和工業生產的命脈。
中企傳來好消息: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企業!
如今的各國經濟發展,與其說是科技競賽,不如說是芯片爭奪賽。而現在,我們的企業傳來一則好消息:根據Yole Group(一家專注于半導體、電子行業及光子學的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最新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現狀報告》顯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廠了!
從Yole Group最新的市場報告中可知,目前半導體代工生態系統——按代工地點,也就是產能份額劃分,排在第一的是中國臺灣地區,占市場份額的23%,這也不奇怪,畢竟是臺積電的大本營;排在第二的就是我國大陸地區,占市場份額21%;排在第三的是韓國,占市場份額19%;第四則是日本地區,占市場份額13%;而美國只占10%,還不到我們的一半,歐洲其他地區僅占8%。
我國之前一直被稱為“全球的代工廠”,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什么美稱,而是因為我國有著豐富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所以全球很多企業選擇在我國設立代工廠,以減輕成本支出。
但現在可不一樣,隨著經濟發展,我們的工業走向機械化和半機械化,機械化生產取代了人力勞動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相應的我們的人工勞動力成本也在增加。
此外,芯片制造屬于高新技術產業,芯片的生產制作并不是簡單的電子配件組裝,隨便誰來都可以的,所以,由此可見,對于芯片代工這件事,足以凸顯出我們的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進步和優勢。
這意味著什么?
半導體產業主要由三個主要主要環節組成,分別是:設計、制造以及封測。而其中當屬制造這一環難度最大,技術門檻最高,也最能體現企業的實力和工藝水平。
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國家地區邀請臺積電前往當地建廠的主要原因,臺積電作為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廠,主要業務就是晶圓代工,這也是臺積電最初的核心業務。芯片代工是目前芯片制造的主流模式。
而我們的企業成為球第二大芯片代工,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半導體制造企業不僅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還有很大余力為全球眾多企業代工,說明我們的芯片制造技術成熟,生產力充足。
老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家知道,自從老美對我們進行了“芯片限制”,我們的半導體產業可謂是舉步維艱,如今我們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貧瘠到富足,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科技生產力得到極大的進步,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有了“上桌夾菜”的資格,在老美對我們的芯片實行“限制令”之前,在這個領域我們只有看別人“吃菜”的份。老美這次是真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從這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真的崛起了,此外根據Yole Group的市場研究和技術評估,預計到2030年我們的芯片代工占比將上升到30%,成為全球市場第一。
說實話,美國在芯片制造領域并沒有優勢,不僅原材料成本價格高昂且缺乏相應的技術和人才,最后美國的企業可能還得來找我們的企業進行芯片代工。
但如今我們的芯片制造還是以成熟制程為主,對于高精密芯片的制造研發還需繼續努力,不能松懈。
對此大家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抒發己見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