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居民家庭的債務負擔到底有多大?
談到家庭債務負擔,其實有一些較為規范的表述方式。例如,在經濟學界和金融界,通常會使用“家庭債務杠桿率”這一概念,即把整個社會家庭部門的債務與GDP進行對比,這是全球通用的方法之一。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截至2024年年底的統計數據,中國家庭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約為60%,也就是說,家庭總債務相當于GDP的60%。
那么,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如何呢?
國際清算銀行同樣提供了全球主要經濟體截至2024年年底的數據。大家可能會關注一些常與中國對比的國家,在發達經濟體中,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歐盟等;在發展中經濟體中,比如金磚國家里的印度、俄羅斯、巴西、印度尼西亞等。
我們先來看看國際清算銀行的公開數據。如前所述,中國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為60%(截至2024年年底)。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國家庭可能偏好借貸,債務杠桿率較高,但實際上截至2024年年底,美國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為69.2%,確實比中國高,但差距并不大。
歐盟由27個主要發達經濟體組成,其整體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為51.5%,比中國低了將近10個百分點。而歐盟中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目前GDP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中國),其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約為50%,同樣低于中國。
再看鄰國日本,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其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比中國略高,約為65%,差距也不大。以上是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情況。
總體而言,與中國相比,美國和日本的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略高,但差距不到10個百分點(日本高約5個百分點);而中國比歐盟高出約八九個百分點,差距相對較大。
接下來看金磚國家的情況:印度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約為42%,俄羅斯約為22%,南非不到34%,巴西約為36%,沙特約為35%,印尼僅為16%。可見,在金磚國家中,除中國外,其他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家庭部門債務壓力明顯小于中國。
從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來看,中國家庭部門債務負擔雖略低于美國和日本,但在全球范圍內已處于較高水平。
可能有朋友認為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不夠準確,那么我們可以參考國內央行及其他部門的官方數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居民家庭從銀行獲得的債務余額(包括短期和長期債務)為82.84萬億元,這一數據有官方記錄可查。
若不考慮家庭的其他債務(如公積金貸款,或年輕人通過網絡等其他渠道的借款),僅銀行貸款這82萬多億元就已相當于GDP的61.4%,實際上比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還要高一些。如果再加上截至2024年年底官方數據顯示的8萬多億元公積金貸款余額,家庭部門的債務(銀行貸款加公積金貸款)已達到90萬億至91萬億元左右,相當于GDP的67.4%。這一數據已非常接近美國的69%,甚至比日本的65%還要高一些。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結論:目前中國家庭部門想要通過刺激政策增加負債(無論是用于消費還是買房),難度較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2020年到2025年五六月份,中國家庭部門的債務杠桿率基本維持在當前水平,未能進一步上升。這一現象反映出,盡管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但家庭部門通過增加負債來進行投資和消費的意愿依然較低。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