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引言
2025年全球神經纖維瘤病(NF)大會已于2025年6 月 21~24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大會匯聚多學科權威專家,聚焦NF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基礎研究層面以及臨床實踐層面。叢狀神經纖維瘤(PN)是NF1的特征性表現,通常在患者出生時就存在,可持續到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期,并且隨著時間推移,PN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將繼續增加,幾乎不會自發消退或好轉,成人PN患者的診治與管理值得重視。
2025NF大會系列報道聚焦并深度解讀NF1及PN領域的最新成果,本篇作為系列第5篇,精選大會中成人NF1-PN患者診療的10篇精彩摘要,內容涉及疾病負擔、過渡醫療、藥物療效、臨床結局等諸多領域,后續還將推出末篇聚焦NF1-PN并發癥管理的專題報道。通過這6篇系統性報道,我們旨在為讀者呈現NF1及PN從發病機制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景視角。
在深入報道大會前沿動態的同時,本系列報道還特別邀請了多位親臨會議現場的中國專家對大會進行深度點評。這些學者們立足中國NF1診療實踐與研究進展,對本次大會展現的NF領域全球發展趨勢進行了獨到解讀。不僅精準剖析了國內外研究熱點的異同,更結合中國患者特點和臨床經驗,對領域內創新技術的應用潛力、靶向治療的優化路徑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分享了具有中國洞察的見解。這些點評深刻反映了中國在該領域日益提升的學術影響力與實踐智慧,為全球NF1診療發展貢獻了獨特的中國視角。
NF1的藥物治療進展和疾病特征
標題:中國真實世界中1型神經纖維瘤病流行病學及疾病特征的回顧性研究:PROMISE研究
作者:王智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研究背景
NF1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腫瘤易感綜合征,由17q11.2染色體上NF1基因的雜合性功能缺失突變所致。該疾病具有顯著的表型異質性,臨床表現多樣,包括色素異常、皮膚神經纖維瘤及PN、視路膠質瘤和骨骼異常等。盡管對NF1的認識不斷深入,但來自亞洲人群(特別是關于臨床表型和治療模式)的全面真實世界數據仍相對有限。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1.明確中國人群中NF1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臨床表型;2.闡明PN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模式。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對2019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間就診于5家醫院的NF1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結局包括NF1關鍵疾病特征的發生率,次要結局包括NF1臨床特征間的相關性、PN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比例、不可手術PN的臨床及解剖學特征、PN治療模式(包括單純觀察、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無進展生存期及相關因素。
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2273例NF1患者,患者中位年齡為18.5歲(范圍0~83歲)。在主要結局方面,最常見的NF1癥狀包括咖啡牛奶斑(CALMs)、腋窩或腹股溝雀斑、PN及皮膚神經纖維瘤(cNFs)、Lisch結節、蝶骨翼結構發育不良、脛骨假關節、脊柱畸形及視路膠質瘤(OPG)。其中PN患病率51.0%(95%CI:48.9%~53.1%),與此前研究結果一致,而OPG的患病率僅為0.7%(95%CI:0.4%~1.1%),明顯低于西方人群。CALMs和cNFs具有顯著的與年齡相關趨勢,其他臨床特征則與年齡或性別無顯著關聯。脛骨假關節與脊柱畸形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通常較晚出現,在成人中更為常見,其他癥狀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更多見。
圖1 NF1相關臨床特征隨時間變化
盡管85%NF1患者出現癥狀,但僅有少部分患者接受治療,且46%患者出現疾病進展。頭頸部(51.6%,597/1159)是發生PN最常見的部位,85.9%(996/1159)的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容貌受損(34.9%)、疼痛(16.7%)和運動障礙(8.9%)。
表1 PN特征
303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24.7%(73/303)患者接受次全切除,29.7%(88/303)的患者部分切除。不可手術的原因包括累及關鍵結構、侵襲性生長、血管增多。56.66%(659/1163)的患者接受隨訪。總體1年PFS為85.1%,2年PFS為63.5%,3年PFS為45.8%。相比兒童患者,成人患者腫瘤進展率更緩慢。
研究結論
該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是迄今為止針對中國NF1人群的最大規模臨床分析研究,結果表明NF1表型多種多樣且差異顯著,超過一半NF1患者存在PN,伴有明顯癥狀及病情逐漸惡化,但治療率仍然較低,僅少數患者能實現完全切除。隨著PN的治療藥物獲批,不可手術的PN患者亟需新的治療方案。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476
標題:司美替尼臨床試驗中成人患者生活質量與疼痛之間的關系:一項縱向分析
作者:Staci Martin, PhD, Pediatric Oncology Bran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研究目的
PN和NF1其他臨床癥狀會導致明顯疼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QoL)產生負面影響。MEK抑制劑司美替尼Ⅱ期開放性臨床試驗表明,其能夠改善無法手術的NF1相關PN患兒的疼痛狀況以及健康相關QoL(SPRINT,NCT01362803)。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在成年患者中的司美替尼Ⅱ期臨床試驗也顯示疼痛癥狀有所減輕(NCT02407405),但該研究未報告關于QoL的結果。本次分析的目的一是研究QoL與疼痛強度和疼痛干擾之間的關系;二是對于接受司美替尼治療無法手術的NF1 相關PN的成年患者,描述其從基線及前13個周期(pc13)QoL的縱向變化。
研究方法
在基線、第5、9和13周期前,采用非參數統計方法評估參與者的自我報告結局(PRO)。PRO評估內容包括生活質量(PedsQL NF1模塊;數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目標PN疼痛強度(數字評分量表;NRS-11;0表示無腫瘤疼痛,10表示最嚴重的腫瘤疼痛)以及疼痛對日常功能的干擾程度(疼痛干擾指數;PII;0=完全沒有干擾,6=完全干擾)。
研究結果
共有33名參與者(22名為男性,75.8%為白人)提供了基線的PRO數據,28名參與者提供了pc13的PRO數據。基線參與者平均年齡為34.3歲(10.9,18.3~60.2),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86年(2.1,12~20)。基線時,較低的PedsQL疲勞評分與較高的NRS-11 PN疼痛強度評分相關(r=-0.375,P=0.03),較好的PedsQL 身體功能評分與較好的NRS-11疼痛強度評分略相關(r=-0.342,P=0.051)。基線PII分數與PedsQL子量表身體功能功能、疲勞、感覺異常、社會功能和情緒功能顯著相關(所有P<0.05),且相關系數符合預期。從基線到第13個周期前,包括疼痛、疲勞、身體功能、感覺異常、運動、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和擔憂的多個PedsQL子量表評分均有顯著改善(P<0.05),其中大部分改善出現在第5周期之前。但評估外觀、皮膚感覺、皮膚刺激或治療焦慮的PedsQL子量表從基線到第13個周期前均沒有差異(所有 P>0.05)。
研究結論
本研究首次深入探討了參與司美替尼臨床試驗的NF1成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基線的腫瘤疼痛強度和日常生活中的疼痛干擾與生活質量的各個方面存在關聯。在司美替尼治療第5周期前,患者的身體、社交和情緒方面有所改善。這些結果與SPRINT兒童臨床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797
標題:下一代MEK 1/2抑制劑PAS-004在無法手術的PN成年患者中的初步Ⅰ期研究結果
作者:Rebecca Brown, MD, PhD,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研究目的
雖然現有FDA批準用于治療NF1-PN的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抑制劑是有效的,但其治療劑量下的用藥依從性受限于胃腸道、皮膚、肌肉骨骼、腎臟、心臟、眼科和全身性癥狀的不良反應。PAS-004作為新一代多環結構絲裂原活化的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MEK)1/2抑制劑,具有高度穩定且可預測的血清藥代動力學(PK)特性,可在結合并抑制MEK的同時避免不良毒性峰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討論PAS-004針對無法手術的PN成人患者開展的多中心國際性Ⅰ/Ⅰb期開放性臨床試驗,包括研究設計、藥代動力學(PK)/藥效學(PD)和早期安全性有效性結果。該試驗Ⅰ期劑量探索部分(n≤24)采用改良的3+3設計,以確定2個低于最大耐受劑量(MTD)的推薦劑量值,用于Ⅰb期安全性擴展隊列(n≤24)。療效終點包括基于神經纖維瘤和神經鞘瘤病反應評估(REiNS)的PN測量體積、不良事件(AE)以及生活質量(QoL)指標。探索性終點包括PK/PD、腫瘤大小、以及轉錄、免疫組化和蛋白質組學結果。
研究結果
PAS-004的毒性發生率較低,且未觀察到皮膚毒性或其他重要器官的不良事件。
研究結論
初步結果表明,PAS-004在潛在治療劑量下血清中的PK/PD達到預期目標,且表現為低毒性。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906
標題:NF1患者合并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結局分析
作者:David Bonilla, ScB,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MA
研究目的
NF1患者發生胃腸道間質瘤(GIST)的風險較高。據報告NF1中GIST的患病率為3.7%。盡管針對散發性GIST的研究較為廣泛,但NF1相關GIST的臨床結局仍缺乏系統性研究。本研究通過描述NF1相關GIST患者隊列的臨床結局,旨在闡明其與散發GIST的差異,為制定臨床管理方案提供依據。
研究方法
經機構審查委員會批準,研究人員通過麻省總醫院布萊根醫療體系(MGB)的電子病歷系統,使用“神經纖維瘤病”和“胃腸道間質瘤”的ICD-10編碼,檢索1999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間的病例,初篩獲得63例患者。而后6名患者被排除在外,其中4例未診斷NF1,另外2例未合并GIST。最后對納入的57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收集的數據包括人口學特征、診斷方法、手術記錄和生存狀態。
研究結果
納入的患者中位年齡為51.0歲(26.1~78.5),其中男性26例(46%)。經病理學確診GIST者50例(88%),其中內鏡活檢確診14例或手術,手術標本確診36例。經影像學檢查診斷7例。GIST發病部位分布:胃4例(7%)、十二指腸18例(32%)、空腸22例(39%)、回腸4例(7%)以及未明確部位11例(19%)。初診即呈多灶性生長者16例(28%)。GIST中位隨訪時間為5.1年(0.4~18.1)。末次隨訪時,有45例患者仍存活,12例患者去世,包括5例因GIST并發癥死亡,4例因惡性周圍神經鞘瘤(MPNST)死亡,3例因非NF1相關原因死亡。GIST5年、10年和15年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94%、90%和80%。相比之下,NF1的5 年、10年和15年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92%、85%和76%,中位生存期為17.2年(95%CI:13.9~NA)。有6例患者合并MPNST(11%),6例患者合并嗜鉻細胞瘤(11%),4例患者合并其他胃部腫瘤(7%,包括2例神經內分泌腫瘤,1例硬纖維瘤,1例網膜低級別漿液性癌)。
研究結論
據研究人員所知,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單中心NF1相關GIST臨床結局研究。本研究證實NF1相關GIST具有區別于散發性GIST的獨特差異。本研究為首次提供診斷后GIST特異性生存率的全新數據。研究團隊將繼續分析腫瘤病理、復發情況和治療結局等相關數據,以期完善NF1相關GIST自然病程特征。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778
標題:日本NF1-PN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司美替尼的真實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項全病例上市后監測研究的1年中期分析
作者:Yoshihiro Nishida, MD, PhD,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Nagoya University Hospital, Nagoya, Japan
研究目的:本次上市后監測研究旨在評估司美替尼治療NF1和PN患者的特征以及司美替尼在日本的真實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納入司美替尼在日本上市后(2022年11月16日)接受該藥物治療的所有患者。觀察期設定為用藥開始后3年,通過病歷報告表(CRF)采集數據(1年分析數據截止日:2024年10月9日)。安全性通過藥物不良反應(ADRs)發生率評估,有效性評估包括研究者對PN的總體評估、影像學評估靶PN體積、患者自我評估和患者體能狀態。
研究結果:共52例患者納入分析,中位年齡13.0歲(范圍5~20歲),女性患者28例(53.8%),皮膚-神經-骨骼表現(DNB:日本神經皮膚綜合征研究組制定的嚴重程度分級,5期最嚴重)5期30例(57.7%)。靶PN病灶最常見于頭頸部(n=30,57.7%),其次為軀干(n=20,38.5%)和肢體(n=13,25.0%)。司美替尼中位治療時長為52.1(21.0-65.1)周,46例(88.5%)患者持續用藥1年。
在安全性方面,ADR和嚴重ADR發生率分別為88.5%(46例)和17.3%(9例),最常見ADR為腹瀉(28.8%,15例),其次為痤瘡樣皮炎(26.9%,14例),首次出現至ADR的中位時間為0.492個月,未報告致死性ADR;在有效性方面,所有評估項均顯示患者接受司美替尼治療后癥狀和體能狀態有所改善。1年時49例可評估患者中61.2%(n=30)顯示PN改善,39例影像學評估患者中41.0%(n=16)靶病灶縮小。
圖2 患者經司美替尼后癥狀和PN體積改善
研究結論:司美替尼安全性與有效性特征總體與SPRINT Ⅱ期及日本Ⅰ期試驗結果一致。迄今未發現新的安全性問題,未來將繼續評估司美替尼在日本NF1-PN患者中的應用。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682
NF1-PN成人患者的照護者疾病負擔及全程管理
標題:成年患者及照護者對NF1-PN影響的看法:一項美國定性調查的啟示
作者:Phioanh L. Nghiemphu, MD,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從患者和照護者的角度,進一步了解美國成年NF1-PN患者的疾病負擔、醫療保健、治療經歷和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研究方法
2023年7月27日至8月4日期間,研究者在美國進行了每個人45分鐘的雙盲電話訪談。通過醫生推薦、患者組織和數據庫招募參與過NF1-PN治療決策的成年NF1-PN患者或是成年NF1-PN患者的照護者。訪談人員遵循訪談提綱進行訪談,訪談問題包括患者背景、NF1-PN診斷、治療歷程、與醫療保健提供者的關系以及未得到滿足的需求。參與者還需使用李克特5分量表對其生活受到NF1-PN的影響程度進行自評(1=完全沒有影響;5=非常有影響)。
研究結果
該研究納入了13例參與者,其中11例NF1-PN成年患者和2例NF1-PN成年患者的照護者,62%的參與者年齡≥35歲,85%的患者(n=11/13)在兒童時期就已確診。NF1-PN對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有影響,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和參與學習或工作的能力三個方面。
圖3 NF 1-PN對患者生活的影響
患者還合并多種與NF1相關的其他疾病,包括疼痛相關疾病(n=10)、精神疾病(n=7)以及慢性偏頭痛(n=6)。77%的患者(n=10/13)表示每年都會接受常規醫療保健,3例患者出現了中斷,原因包括當地缺乏相關醫生(n=1/13)、缺乏醫療保險(n=2/13),以及認為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愈NF 1-PN(n=3/13)。
當患者和照護者被問及NF 1-PN醫療保健中可以改進的內容時,提到了醫療保健提供者需要更多地了解他們的照護情況和疾病狀態,以及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成年NF 1-PN患者使用的藥物包括用于癥狀管理的非處方止痛藥(n=9)和處方止痛藥(n=3)、維生素補劑(n=1)和護膚霜/油(n=2),還包括用于治療頭痛、焦慮/抑郁、血壓、睡眠障礙、纖維肌痛、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癌癥的藥物。患者強調希望能使用到新藥物,以阻止或減緩PN的生長速度,并降低PN的大小。
圖 4 患者和照護者對NF1-PN新藥物的期望
在11例兒童時期確診的患者中,82%的患者(n=9/11)已轉診給負責成人NF1-PN治療的醫生。大多數患者在18至19歲時完成了向成人醫療的過渡,這一轉變通常由兒科醫療團隊推動(n=6/9)。雖然56%的患者(n=5/9)過渡過程并不復雜,但其余患者遇到了一些挑戰,比如難以找到合適的醫生(n=3)。
研究結論
這項研究表明,NF1-PN成年患者臨床表現存在差異,但疾病對生活質量存在實際影響。患者表示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并強調需要新的藥物來阻止減緩PN的生長速度并降低PN的嚴重程度。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541
標題:醫療保健服務者(HCP)對管理成年NF1-PN患者的看法:一項美國調查的啟示
作者:Phioanh L. Nghiemphu, MD,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從美國醫療保健服務者的角度,更好地了解NF1-PN成年患者治療和管理方面的經驗、方法和挑戰。
研究方法
2023年7月27日至8月23日期間,研究人員通過25分鐘在線調查收集定量數據,向醫療保健服務者詢問他們對于NF1-PN成人診斷、管理和治療中未得到滿足的需求的看法。一部分參與者參加了定性和定量訪談,以便為他們的回答提供更多背景信息。醫療保健服務者從業時間必須在3~35年之間,至少有50%的時間用于直接進行患者護理,并在過去12個月內管理過至少100名患者,其中至少包括3名成年NF1-PN患者。
研究結果
此次調查一共有41名醫療保健服務者參與,其中4人參加了定性和定量訪談。據醫療保健服務者報告,NF1-PN成年患者在確診前,最常見的表現為神經纖維瘤(66%),最嚴重的表現為腦干膠質瘤(80%)、視力障礙(78%)、神經性疼痛(76%)、其他非神經性疼痛(73%)和膀胱/腸道功能障礙(68%)。醫療保健服務者普遍報告,每2~3個月他們會對大多數成年患者進行一次隨訪(68%),并表示最常見的PN監測方法是皮膚檢查(92%)和診斷成像(79%)。成年PN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76%)和服用止痛藥物(90%)。止痛藥物包括普瑞巴林(76%)、加巴噴丁(73%)、鎮痛藥(66%)和非甾體類抗炎藥(61%)。研究期間,雖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司美替尼用于治療有癥狀但無法手術的NF1-PN兒童患者,但46%的醫生報告在成年患者中使用了司美替尼,50%的醫生報告在兒童患者中使用了該藥物。超過三分之二的醫療保健服務者指出,治療方案有限且療效不佳是成年NF1-PN患者面臨的最大挑戰。關于治療的連續性,醫療保健服務者表示,17%的患者從兒科過渡到成人醫療時脫離了治療,并認為缺乏轉診標準或指南是關鍵挑戰。
研究結論
從醫療保健服務者的角度來看,NF1-PN成年患者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包括廣泛的疼痛癥狀。此外,醫療保健服務者普遍表示,成年患者的整體疾病負擔嚴重,在從兒科轉至成人醫療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亟需可以獲益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控制NF1-PN的臨床癥狀。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542
標題:美國NF1-PN成年患者的臨床與人文負擔研究
作者:Xiaoqin Yang, PhD, Merck & Co., Inc., Rahway, NJ
研究目的
NF1-PN成年患者會經歷腫瘤生長、嚴重的疼痛、容貌受損以及活動功能受限。然而,這些臨床癥狀對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的影響仍缺乏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描述NF1-PN成年患者自我報告的臨床負擔及其對HRQoL的影響。
研究方法
2024年8月至10月期間,年齡在18歲及以上的NF1-PN美國成年患者完成了一項在線橫斷面調查。參與者通過醫療提供者網站和社交媒體渠道定向招募。參與者必須未曾接受過MEK抑制劑治療或用藥時間不超過1個月。收集的患者報告結局(PRO)指標包括以下:(1)改良的PN相關疼痛強度量表(PAINS-pNF):評估PN相關的疼痛強度,0~10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2)疼痛干擾指數(PII-pNF):評估PN相關的疼痛對生活的干擾程度,0~6分制,分值越高表示干擾越大);(3)叢狀神經纖維瘤生活質量量表(PlexiQoL):評估PN對日常生活和健康狀況的影響,0~18分制,分值越高表示越嚴重;(4)兒童生活質量量表神經纖維瘤病模塊(PedsQL NF):評估皮膚感覺功能和認知功能,0~100分制,分值越低表示功能越差;(5)患者報告結局測量信息系統(PROMIS)項目庫:評估身體功能、抑郁、焦慮、疲勞;(6)工作效率和活動障礙問卷以及課堂功能損傷問題;(7)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5L):評估健康效用指數,范圍-0.573~1;數值越低健康狀態越差。
研究結果
120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1.8歲(SD=14.9),53.3%為男性,49.2%為白人,99.2% 未曾接受過MEK抑制劑治療。61.7%的患者存在3處及以上神經損傷,73.3%患者損傷位于頭部、頸部或脊柱。65.0%的患者出現容貌受損。超過一半的患者過去7天內存在中重度(疼痛強度≥4)的慢性疼痛(51.7%)和發作性疼痛(83.3%)腫瘤疼痛(PAINS-pNF:平均慢性疼痛強度=3.6 [SD=2.5];平均發作性疼痛強度=6.3 [SD=3.2]),這對日常活動造成了顯著干擾(PII-pNF均值3.1 [SD=1.6])。PlexiQoL平均評分為10.2分,(SD=5.2)提示疾病具有顯著的特定影響。患者普遍經歷皮膚感覺異常(刺痛、針刺感、灼燒感)和認知障礙,PedsQL對應維度平均得分分別為23.8分(SD=20.2)和36.9分(SD=23.2)。PROMIS項目庫顯示,高比例的參與者存在中重度的身體功能受限(65%)、疲勞(49.2%)、抑郁(50.0%)和焦慮(48.3%)。僅15名(12.5%)患者有工作,其平均工作效率損失39.3%。總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受損嚴重(平均EQ-5D-5L效用指數均值0.38 [SD=0.39])。PN受損數量多、頭頸脊柱區域受損或高疼痛評分患者的疾病負擔尤為沉重。
研究結論
這項針對美國NF1-PN成年患者的系統性評估揭示:NF1-PN對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多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包括腫瘤相關疼痛、身體功能受限、心理困擾、工作效率下降以及低健康效用評分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發現凸顯了NF1-PN成年患者對新型治療方案和社會心理干預措施的迫切需求。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788
標題:美國NF1-PN成年患者的照護者負擔研究
作者:Xiaoqin Yang, PhD, Merck & Co., Inc., Rahway, NJ
研究目的
NF1-PN成年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包括嚴重的疼痛、運動障礙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然而NF1-PN 對照顧者人文負擔的影響卻少有研究。本研究旨在描述NF1-PN成年患者照護者的生活質量(QoL)、工作效率、活動損傷以及心理社會影響。
研究方法
2024年8月至10月期間,年齡在18歲及以上、未曾接受過MEK抑制劑治療或用藥時間不超過1個月的NF1-PN美國成年患者照護者完成了一項在線橫斷面調查。照護者通過醫療提供者網站和社交媒體渠道定向招募。采用的標準化自評工具包括:Zarit照護負擔量表(ZBI,范圍0~88分;分值越高負擔越重)、照護者專用工作效率與活動損傷問卷(WPAI:CG)以及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5L)。同時收集照護者及被照護者NF1- PN成年患者的特征性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分析軀體、情感和社會領域的負擔水平。
研究結果
100名照護者平均年齡49歲(SD=15.1),67.0%為女性,59.0%為白人,76.0%已婚或者有伴侶,61.0%提供照護時間≥4年。他們照護的NF1-PN成年患者平均年齡39.6歲(SD=16.0),59.0%為男性,確診NF1平均年限為22.2年,確診NF1-PN平均9.6 年,59.0%患者存在≥3處PN。照護者身份包括父母(25.0%)、配偶/伴侶(19.0%)或子女/兄弟姐妹(28.0%)。盡管37.0%照護者是家庭照料者,24.0%已退休,但對額外照護支持的需求仍然很高,其中31.0%從配偶/伴侶處獲得額外照護支持,24%從家庭成員處獲得,28.0% 從有償照護者處獲得。69.0%照護者每周接受超過10小時的額外照護支持。ZBI平均評分為36.6分(SD=15.6),48%照護者報告中度至重度負擔(ZBI評分>40分)。在職照護者(18.0%)總體工作效率損傷達47.5%(SD=23.9%),具體表現在過去7天缺勤率15.6%(SD=27.7%),在崗工作效率下降41.7%(SD=22.8%)。所有照護者的非工作日常活動能力下降50.2%(SD=20.5%)。盡管整體健康狀況看似保持良好(EQ-5D-5L 效用值:0.84 [SD=0.18];視覺模擬評分VAS:80.3 [SD=9.5]),但66.0%的照護者存在焦慮或抑郁癥狀,其中11.0%的照護者報告嚴重或極重度癥狀。
研究結論
在美國,NF1-PN的成年患者照護者在多方面都承受著沉重負擔,包括工作效率下降、活動能力受限以及心理困擾。這些發現凸顯了針對NF1-PN患者的新型治療干預方案,以及為其照護者提供全面支持計劃的必要性。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794
標題:彌合差距:制定NF1患者從兒科到成人醫療的過渡計劃
作者:Erin Silva, MSN RN,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研究目的
NF1是一種需要終身管理的遺傳性疾病。NF1患者從兒科過渡到成人醫療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未能持續就診于專科醫生、對自身病情缺乏了解或難以適應復雜的醫療體系等。NF1患者往往在結束兒科治療后失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患者教育、系統化的過渡準備,以及直接將患者轉診給其成年NF1診療醫生,為在西雅圖兒童醫院NF項目中就診的NF1兒科患者制定一個成功的過渡計劃,以順利轉入成人NF1診療服務。
研究方法
在查閱有關NF1患者轉診過渡的相關文獻和資料后,根據患者年齡制定了具體的轉診過渡任務和目標,啟動轉診年齡為13歲,目標是在21歲前完成過渡。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轉診過渡數據庫,用于跟蹤患者的轉診過程。該數據庫基于每位患者年齡設定的任務和目標,會自動納入其診后概要(AVS)中。同時,為每位患者提供一份便攜式醫療摘要,概述其病史和持續治療計劃,旨在幫助他們在轉入成人診療時,能夠自信地提供準確、完整的醫療信息。成人NF1項目團隊定期召開季度視頻會議,討論即將從兒科轉至成人NF1的患者,以確保有關治療的連續性。NF1項目護士協調員負責確保每項任務和目標的完成。
研究結果
2022年6月至2025年2月期間,有15名NF1患者從兒科治療轉至成人治療。在患者21歲時,兒科NF1治療團隊更傾向于將其轉至成人治療。患者及其家屬表示,他們對向成人治療過渡做了更充分的準備,并且愿意這樣做。患者表示對成人NF1醫療中心感到滿意。
研究結論
西雅圖兒童醫院NF項目成功為NF1患者制定了從兒科到成人醫療的過渡方案,并將把該過渡計劃擴展至2型神經纖維瘤病(NF2)相關神經鞘瘤病及其他類型神經鞘瘤病的患者群體。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898
專家寄語
王智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 NF1課題組及醫療組組長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復旦大學醫學博士MD,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PH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獲得者,上海市東方英才拔尖計劃入選者,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獲得者,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入選,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神經纖維瘤病學組副組長及青年學組秘書;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青年工作組副組長;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纖維瘤病專家委員會常委;亞太神經纖維瘤指南專家組中國區主席
開展Ⅰ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綜合診療,作為主要研究者之一開展多項NF1相關國際孤兒藥及國內創新藥物的臨床試驗,推動Selumetinib的上市研究,并作為第一作者撰寫中國首個Ⅰ型神經纖維瘤病診療專家共識(2021版)及中國首個叢狀神經纖維瘤全病程管理專家共識(2025版)
代表性成果發表于包括
Lancet Neurology、Advanced Science、JAMA Dermatology、Internatioanl Journal of Surgery、STTT、Elife、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等雜志,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主持和參與8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寄語
今年NF大會聚焦三大前沿研究方向:基因治療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創新藥物靶點的系統性篩選以及聯合用藥策略在轉化醫學中的臨床應用,研究范圍涵蓋叢狀神經纖維瘤、皮膚型神經纖維瘤和惡性外周神經鞘瘤(MPNST)等疾病亞型,為推進NF精準治療體系構建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會特別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Friedrich von Recklinghausen獎授予著名學者Pierre Wolkenstein教授,以表彰其在神經纖維瘤病發病機制研究和臨床診療標準化方面作出的開創性貢獻。這一殊榮不僅是對Pierre Wolkenstein教授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全球NF研究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中國學者在這一國際學術舞臺上展現創新成果,為推動神經纖維瘤病診療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徐學剛 教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沈陽市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中國醫科大學青年骨干人才
社會兼職:
世界華人皮膚科醫師協會常委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皮膚性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激光應用技術研究協作組首席科學家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毛發病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罕見病專委會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罕見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纖維瘤病專家委員會委員
遼寧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51篇;參編/參譯專著7部;獲專利3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寄語
本次大會報告內容包括神經纖維瘤病的最新發病機制研究、多學科診療模式建設、患者隨訪管理、最新治療進展及藥物臨床試驗等內容。在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國際上有多個團隊應用多組學技術探討各種神經纖維瘤相關發生發展機制。腫瘤免疫微環境在神經纖維瘤發病中的作用也是目前研究熱點。也有研究者使用新的藥物篩選平臺在探索新的治療藥物。大會還涵蓋了AI在神經纖維瘤病診療中的應用相關內容。中國學者和中國的罕見病患友組織、慈善基金會等也參與了本次大會,發出了中國聲音,也期待有更多的我國原創性研究改變神經纖維瘤病診療現狀。
王國棟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省醫“知名專家”首屆“省醫工匠”。從醫近四十年,掌握國際神經外科前沿技術,手術指征嚴格,技術精湛,擅長用微創技術解決顱腦疾患。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對顱腦外傷,腦血管病,神經腫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及感染性腦部疾患有獨到的造詣,受到國內外同行及患者高度認可。多次去歐、美、日、韓等國學術交流。年手術量400余臺
學術兼職:
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纖維瘤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神經腫瘤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腫瘤組委員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腫瘤分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
山東省醫學倫理學臨床分會會長
中國骨神經修復學會委員
“國際神經病理學”雜志編委
寄語
NF1作為一種復雜的多系統遺傳性疾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發病率約為1/3000,臨床表現多樣且多系統受累并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
NF1的臨床表現多樣,涉及多系統,傳統的單一科室診療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近年來,國內多家醫療機構已建立起專業的NF1多學科診療團隊(MDT),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山東省立醫院以神經外科牽頭,于2023年組建了NF1-MDT專家團隊,成功舉辦多場神經纖維瘤病MDT義診活動。將NF1專病門診“嵌入”MDT專家日程門診中,減少了接診專家時間、空間壓力,保障患者從就診到明確診斷僅需48小時。通過多學科協作提升診療水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實現“一站式”服務。
此次CTF大會匯聚了全球近750名頂尖專家,體現出全球醫學人士對NF1這一罕見病的關注。隨著醫學進步,NF1診療呈現積極發展趨勢:①靶向治療突破:MEK抑制劑等靶向藥物顯示出良好前景,基因型與表型的關聯是未來探索的方向。②中國研究國際化:中國專家團由旁觀變為“主流”,中國團隊展示了4項重要研究,發表了30多例優秀病例。③政策支持:國家將NF1納入第二批罕見病目錄,推動醫保覆蓋和科研投入。④專項基金會與慈善救助:新陽光基金會等參與其中,提升了中國患者藥物可及性。⑤患者支持與社會關注:泡泡家園等公益組織推動患者社群互助、科普宣傳及政策倡導,如發布《中國NF1患者診療狀況及生命質量調研報告2025》,提升社會對疾病的關注度。
參考文獻: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
醫學界兒科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