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城大狗。
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這兩天真的很難受。
內蒙這幾天持續的暴雨和冰雹,讓農民這上半年的心血都付之東流了。
尤其是我的老家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中旗、五原、臨河的很多農村地區,雞蛋大的冰雹把農作物砸的不像樣子,很多地方已經絕收了,即使不絕收也沒啥產量了。
現在農民種地投入很大,像我爸他們去年在錫林郭勒盟包地種葵花,算上包地錢、種子、化肥、農藥、水費、電費、農資農具和其他各種費用,一畝地得投入1600-2000元。
這么高的成本,種少了根本不掙錢,就得多包地多種地,靠走量才行,包上三四百畝地,到7-8月份,一分錢沒到手,就得先投入進去6-70萬。
本來去年夏天我爸他們種地葵花長勢挺好的,想著應該是個豐收年,結果去年從9月份開始,內蒙古地區連續陰雨,地里積水沒法收割,向日葵 出現 盤腐、霉變,本來能賣10元一斤的瓜子,最后1塊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甚至像我發小他們家,種的是坡地,直接山洪一沖,他們就干脆放棄了,都不值得再投入一分錢去搶收,辛苦一年,顆粒無收。
去年內蒙各地的農民,幾乎沒有不賠錢的。巴彥淖爾的向日葵受災面積460萬畝,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錫林郭勒的土豆、蔬菜,呼市武川的土豆、向日葵,很多都爛在地里了。
農民遭了災,影響的是當地整體的經濟和生活。
像在我老家巴彥淖爾這種農業主導的地區,農民掙不上錢,沒錢去城里消費,整個城市都死氣沉沉的,沒有一點活力。
本來去年一年,不管好與壞都過去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農民種地都是抱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只要秋天有個好收成,再苦再累也認了。
結果今天這剛進7月,就趕上這暴雨、大風加冰雹,真是欲哭無淚。
農民實在太難了,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靠著這一畝三分地,沒有老天爺的看顧,錢掙不上,外債可能還得欠一屁股。
明顯感覺,這幾年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了。
二零零幾年的時候,我十幾歲,感覺暴雨、冰雹這種極端天氣好幾年才經歷一次,二零一幾年的時候,感覺三四年就經歷一次,到了這幾年,感覺每年都會經歷。
我查了一下數據:2024年內蒙古全區平均降水量達 458.8毫米 ,較常年(1991-2020年)偏多 41.6% (134.8毫米),創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記錄,很可能這個記錄今年又會被打破...
從全國來看,近三十年,高溫天氣持續越來越久,首發時間越來越早。去年暴雨洪澇年均次數達到了42次,為1961年后的最多的一年。臺風也是,生成的臺風越來越多,強臺風的占比越來越大。
可以預測,往后每年的天氣條件肯定會越來越差,極端天氣肯定越來越頻繁。
極端天氣頻發的情況下,種地成了一件高風險低收益的事,農民再也不是那個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起碼能吃穿不愁的人群。
這種情況下,這地還能繼續種嗎?
沒有手藝,沒有資本,不種地只能背井離鄉去打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中國的農民實在是難,從1958年開始交公糧,一直交到2005年,記得小時候去交公糧,都是拉著最好的糧食給國家,不好的糧食留著自己吃。 交了將近50年的公糧,沒有任何直接的個人回報,沒有產生任何的個人福利權益。 只有每個月143塊的農村養老金,每天不到5塊錢,活著是夠了。 農民誰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
博伯說 青城大狗 出品
歡迎轉發分享
不用和我杠,杠就是你對。
歡迎加我微信: liangbo0478x 和我深度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