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對前段時間的美越貿易協議還有印象: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高調宣布:美國與越南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將對越南所有輸美商品征收20%關稅。
這一消息震驚市場,也讓不少人誤以為:又一亞洲國家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下“妥協投降”。
然而,真相并沒有那么簡單。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7月10日報道,越南談判團隊根本沒有同意20%關稅稅率,而是在特朗普發文前最后一刻,才突然從媒體口中得知消息——“協議”被臨時修改了,還是以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的名義對外發布的。
一紙協議未簽,關稅卻先定,特朗普這出戲,究竟演給誰看?
談的是11%,宣布的是20%
四名直接了解談判的消息人士披露,越南原本與美方談成的,是一套“平衡性方案”:關稅上限設定在11%,美方給予一定市場準入與原產地規則上的靈活空間,整體框架尚在越方可接受范圍之內。
但特朗普顯然不滿意。
在未通知越南政府的情況下,特朗普于7月2日通過社交平臺直接宣布:關稅調至20%起步,而且“越南完全同意”。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聲稱——蘇林已“批準”該協議。
問題是:這份“協議”到底在哪?有簽字文件嗎?有官方通報嗎?
沒有。
越南政府至今都沒有公開確認“20%關稅”這一說法,連一份正式的關稅目錄都拿不出,媒體能引用的唯一“依據”,就是特朗普的一篇推文。
談判桌下的“單方面定價”
據披露,特朗普團隊在談判期間“并未把20%的關稅數字寫入正式草案”,而是在與蘇林通話后,繞過越南談判團隊,將草案直接提交白宮內部定稿,并且跳過原定的最后一輪校對程序。
等越南官方看到最終文本時,關稅條款早已從“11%”變成了“20%”,而這份“最終版本”——直到現在,依然沒有正式對外發布。
特朗普為何急于宣布?
很可能,是為了制造“正在收割戰果”的輿論形象——就在宣布越南協議后,特朗普旋即發函對菲律賓、巴西、文萊等國追加關稅。
越南的協議變成了“樣板工程”,其他國家成了跟進目標。
換句話說,越南被當成了對亞洲放狠話的標本。
越南吃下的,不只是“啞巴虧”
一位與越南政府有密切接觸的華盛頓游說人士直言:“越南的代表們是真的憤怒,但他們根本無處發泄。”
原因很簡單——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越南長期被美方當作東南亞供應鏈重組的關鍵支點,美國媒體甚至稱其為“中國制造的平替”。
可現實狠狠打了臉。
這場“協議變臉”直接傷害了越南的外交信任基礎,尤其在越南國內引發政治后遺癥:很多政策制定者質疑,是否押錯了寶,是否應該重新評估對美貿易依賴程度。
吃虧不可怕,怕的是被當傻子耍。
如今的越南,不僅吃下了一個模糊不清的“20%”,還要在全球媒體面前忍氣吞聲,不得不裝作什么都沒發生過。
7月2日以來,越南官方媒體雖照常報道,但通篇未提“關稅水平”,也未提“已達成協議”,更未提“蘇林批準”——這個沉默,已經說明了一切。
誰從“撕毀協議”中獲益?
特朗普的行為,不僅令越南外交顏面掃地,也讓其他亞洲國家重新審視——和一個可以隨時改口的總統打交道,到底有沒有風險邊界?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表示:“這樣的操作,會讓整個亞洲對美貿易信心動搖。”
而一位前美國東亞外交官則直言:“中國是唯一在這場混亂中保持穩定的人。”
不難理解——當美國自己破壞規則、背信棄義,曾經試圖分散對中國依賴的“去風險路線”,反而加劇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再信任。
因為,不管你多么努力避開中國,只要你靠近美國,你的協議可能明天就被撕掉。
越南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消息來源: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