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簡直愛慘了黃金。雖然印度人均GDP不高,但不富裕的印度人民對黃金這種奢侈品的喜愛已達到狂熱程度。一位靠服裝貿易發家的45歲富豪,為炫耀財力,用6公斤黃金打造了一件黃金衣,耗資130多萬元人民幣。他還定制了配套的黃金戒指和手鐲,時常穿著黃金衣、戴著墨鏡在印度街頭招搖過市。為保障安全,他雇用了4名保鏢隨行。這一奇特景象總能吸引大批圍觀群眾,人們一邊對著黃金衣指指點點,一邊感嘆富豪的闊綽,還有人不斷用手機拍攝。富豪則一邊扶正墨鏡,一邊挺直腰板,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享受著萬眾矚目的優越感。
然而好景不長。在一次派對上,當富豪再次穿著黃金衣接受眾人贊嘆時,早有預謀的歹徒支開了他的四名保鏢,將其活活打死并搶走了黃金衣。
另一位富豪對黃金的熱愛更甚。這位企業家用黃金打造了全套家具、茶具甚至手機,獲封"黃金哥"稱號。他的奔馳S級轎車通體鍍金,疫情期間還定制了價值3萬元的黃金口罩,雖雕刻精美且透氣,卻完全不具備防疫功能。這個重達數公斤的奢侈品讓佩戴者耳朵生疼,成為當地人口中的笑談。
從這兩位富豪身上,足見印度人對黃金的癡迷。這種熱愛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羅馬帝國時期,希臘商人就發現印度人對黃金的渴求。作為香料貿易的主要輸出國,印度持續從歐洲獲取大量黃金。即便在英國殖民時期,東印度公司掠奪的黃金仍不斷流向英國。直到近幾十年經濟崛起,黃金才重新大量流入印度。2018年數據顯示,印度官方黃金儲量僅560.3噸,但民間持有量高達2.5萬噸,世界第一,遠超美國的8133噸官方儲備,是名副其實的"黃金之國"。
這種狂熱源于深厚的宗教傳統:印度教三大主神中,創造神梵天誕生于金蛋,保護神毗濕奴的妻子拉克西米是財富女神;土邦習俗要求王子成年時向神廟捐贈與體重相等的黃金,逐漸形成"捐金越多地位越高"的風氣;神廟財富驚人,如喀拉拉邦的帕德瑪納巴史瓦米神廟,2011年清點發現地下室藏有5000億盧比的黃金珠寶,包括拿破侖時期的金幣。
然而坐擁金山卻發展滯后的矛盾現象引人深思。經濟層面,制造業落后導致外匯儲備不足,大量黃金進口加劇失衡,黃金作為非流通資產削弱了貨幣調控能力。社會層面,種姓制度催生的高額嫁妝傳統使黃金成為"階層通行證";90%的黃金被制成首飾囤積,既未進入市場流通,也未存入銀行,導致政府投資基建資金短缺。
盡管印度政府嘗試通過提高進口稅、禁止私人持有金條、推行黃金貨幣化等政策回收黃金,但均因宗教阻力收效甚微。如今,當權者與富人們仍在向神廟捐贈黃金,而路邊衣衫襤褸的達利特人卻在忍饑挨餓。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對真正的神明而言,消除人間疾苦才是神明的希望,而非黃金塑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