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這次是真急眼了,7月8日,德國外交部跳出來,義正詞嚴地指責中國軍方"危及人員安全,擾亂國際行動"。
聽著挺有理,可事實是咋回事呢?他們的偵察機降到1500米,貼著中國052D艦"觀光",被激光照射兩下就開始喊冤。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一邊說設備"嚴重受損",一邊又承認偵察機"已經恢復"。到底是誰在挑釁?誰又在"碰瓷"?
英國路透社在7月8日的報道截圖
德國"偷窺狂"的碰瓷現場
說起這事兒,得先搞清楚德國人到底在干啥。7月初,紅海南部海域。
德國那架超級空中國王-350偵察機,從吉布提起飛,打著"護航"的旗號在紅海上空晃悠。
這家伙可不是普通的運輸機,裝了高分辨率攝像頭,雷達設備一應俱全,就是專門收集情報的"偷窺狂"。
咱們的052D包頭艦正在執行護航任務,雷達一掃,發現有"不速之客"靠近。
這德國偵察機也真夠大膽,從5000米高度一路俯沖到1500米,距離中國艦隊不到10海里。
10海里是什么概念?就是18公里出頭,開車20分鐘的距離。
包頭艦指揮官一看這架勢,立馬警覺起來。你說你護航就護航,跑我們頭頂上干嘛?
這不是明擺著要"偷窺"嗎?于是,052D艦的激光照射系統上線了。
這玩意兒就像超大號的激光筆,專門用來"閃"那些不安分的家伙。
3到5分鐘的照射,德國偵察機的電子設備立馬罷工,飛行員一看情況不對,趕緊掉頭跑路。
這就是所謂的"碰瓷"現場。德國人跑到別人家門口偷窺,被人家拿手電筒照了兩下,就開始喊冤叫屈。
德國人的小九九被看穿了
接著呢,咱們來分析分析德國人的小九九。德國嘴上說是參與歐盟的"阿斯皮德斯護航行動",目的是防止也門胡塞武裝襲擊商船。
聽著挺正當,可問題是,胡塞武裝的活動區域離中國護航編隊八竿子打不著,你跑我們這兒來干嘛?
也門胡塞武裝活動區域示意圖
說白了,德國人就是想順便瞅瞅中國052D艦的底細。
這種驅逐艦裝備先進,雷達系統、導彈系統都是頂尖的,誰看了都眼饞。
德國人打著護航的旗號,實際上是在搞"商業間諜"活動。
數據不會撒謊。根據全球飛行監測平臺的記錄,光是6月份,德國偵察機在紅海上空就活動了13次。
這頻率,比上班打卡都準時。你說這是巧合?鬼才相信。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人還挺"聰明",專門租用民用飛機改裝成偵察機。
這招叫"披著羊皮的狼",想著出了事兒可以讓航空公司背鍋。
可惜,這點小伎倆瞞不過中國海軍的火眼金睛,中方的反制完全合理。軍艦在海上,安全第一。
你個不明飛行物貼著我頭頂飛,我不警告你,難道還要給你泡茶嗎?
激光照射屬于"軟手段",沒傷人,只是讓你的設備歇會兒,要是換成別的國家,說不定直接火控雷達鎖定了。
西方"碰瓷"的老套路
這事兒說起來,還真不是頭一回,2022年,澳大利亞也來過這么一出。
他們的P-8反潛巡邏機跟蹤滋擾中國軍艦,結果被激光照射,然后就開始在媒體上哭訴。
中方直接曬出照片,證明澳大利亞飛機投放聲吶浮標,明擺著就是挑釁。
結果澳大利亞灰溜溜地閉了嘴。
這次德國的套路跟澳大利亞如出一轍:先挑釁,后喊冤,最后倒打一耙。
澳大利亞P-8反潛巡邏機位我艦附近海域投放聲吶浮標
西方國家的這套"碰瓷"手法,已經成了標準流程。
可這次德國人算錯了賬。中德關系不比中澳關系,德國在經濟上還指望著中國市場。
鬧得太僵對誰都沒好處。所以德國外交部雖然嘴硬,但心里清楚,這事兒不能鬧大。
從更大的格局看,這事兒反映的是大國在紅海地區的博弈。
美國搞"亞太再平衡",歐盟搞"印太戰略",都想在這個關鍵海域刷存在感,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既要維護國際航道安全,也要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紅海這地方,每天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貨物通過,誰都輸不起。
各國表面上合作護航,暗地里都在較勁,這次德國偵察機事件,不過是這場大博弈的一個小插曲。
中國海軍的底氣從哪來
說到底,這事兒給咱們幾個啟示。
第一,中國海軍的"走出去"步伐越來越穩。052D艦能在紅海這種復雜海域從容應對各種挑釁,說明我們的裝備水平和實戰能力都在線,激光照射系統的運用,既展示了技術實力,也體現了克制和人道主義。
第二,類似的"碰瓷"事件還會有。
隨著中國海軍在全球的活動增加,西方國家的"試探"只會越來越頻繁,但經過這次事件,相信他們會掂量掂量,別輕易來找茬。
第三,國際海域的游戲規則需要重新定義。
現在各國都在搞"灰色地帶"行動,既不違法,也不完全合規,這種模糊狀態給了投機者機會,也增加了誤判的風險。
往前看,紅海地區的局勢還會繼續復雜,胡塞武裝的活動、各國的護航行動、大國間的博弈,都在這片海域交織。
中國需要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承擔起大國責任,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力量。
這次德國人栽了個跟頭,但教訓深刻,在新時代,中國軍隊既有維護和平的善意,也有捍衛尊嚴的決心,誰想來"碰瓷",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結語
這場紅海上的激光較量,表面上是技術裝備的對決,實質上是大國尊嚴的較量。德國人想用"碰瓷"的方式測試中國的底線,結果發現,新時代的中國軍隊,既有克制的智慧,也有亮劍的勇氣。
隨著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類似的"較量"只會越來越多。但正如這次事件所展示的,中國有能力、有信心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為國際和平貢獻力量。
面對這樣的挑釁,你認為中方的處理方式如何?在國際海域,各國應該如何平衡自身利益與共同安全?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