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楊少華走了。
年近百歲本該是一場“喜喪”,卻因他生命最后一天的魔幻現實,讓全網為之憤憤不平。
明明瘦弱到皮包骨頭,疲憊到近乎昏迷,就連嘴角的口水都無力擦拭,給人一種行將就木被掏空的感覺。
如果在家好好休息,有專人貼身照顧,還不至于驟然離世。
結果一大把年紀了還要出去營銷,上午被兒子推著輪椅在35℃高溫下剪彩,中午硬撐著拍完帶貨視頻,下午便極度不適悄然離世。
他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是:“有點暈,咱上醫院看看。”
而楊少華這倉促的謝幕,像極了他被“榨干”的晚年。
靈堂上,啟蒙徒弟老汪一聲震懾人心的怒吼:“苦了一輩子了,下輩子不委屈呀,老頭!”。
不過短短15個字,卻字字誅心。
更是直接撕開了楊少華背后不為人知的辛酸,也與他的社交平臺昵稱,形成極具諷刺的對比。
楊少華的短視頻賬號叫“楊爺爺的快樂生活”,可他的晚年真的快樂嗎?
兒子楊議的直播間里,老爺子成了行走的“流量二維碼”,從酸梅湯到街邊盒飯,只要掃一掃他的臉,就能變現。
網友算過賬:19.9元20根的淀粉腸,一場直播賣10萬單,而楊少華咽下的每一口,都是兒子的KPI。
鏡頭前,只適合吃溫軟食物的他,被兒子喂著吃淀粉腸,嘴角沾著殘渣,根本是味同嚼蠟,還強撐著說“好吃”。
本該在家頤養天年的年紀,還要在35°高溫的烈日下剪彩,眼神渙散得像提線木偶,最終提前被死神帶走。
賬號里諸多帶貨視頻,在楊少華去世當晚被火速刪除,只留下拜年片段。
這波操作透著親生兒子大寫的心虛,也被網友嘲諷為“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人說,老爺子也許是自愿的,畢竟他早年窮怕了,覺得“能賺錢就是福氣”,別人的家事外人少摻和。
可換位思考捫心自問,94歲高齡不是49歲,酷暑天被推去站臺,喝冰飲時兒子還對著鏡頭喊“解暑”。
這真是所謂的孝順嗎?
更諷刺的是,楊少華生前曾和程野說相聲時自嘲:“兒子拿我當驢使。”
如今看來,竟是一語成讖。
楊少華的大兒子楊威,在靈堂哭到崩潰,眼睛紅腫到睜不開,緊緊抱住前來吊唁的朋友,試圖得到一點安慰。
乍一看有點莫名的滑稽,再一看忍不住心疼他失去老父親的悲傷。
而楊議卻被拍到跟來賓微笑著合影,盤腿坐沙發上搓著核桃和親友談笑風生,甚至讓前來吊唁的徒弟給自己鞠躬。
這荒唐的一幕,連侯耀華都看不下去,早前直播時就警告過楊議:“別消費你爸!”
可惜,忠言逆耳。
懂得都懂,楊議真的絲毫不為老父親的去世感到傷心,否則絕對笑不出來。
可笑的是他前一分鐘還在打鼓,后一分鐘就悲痛差點昏厥,被4個壯漢抬出去時,頭還抬高高的,被吐槽演技還差點火候。
老汪的怒吼之所以引發一片混亂,是因為他戳破了相聲圈最虛偽的“親情生意經”。
楊少華一生坎坷,早年被同行譏諷為“呂布”,晚年本該享福,卻成了兒子們的“商業IP”。
他賣房給楊議買古董開美術館,90歲登臺忘詞了還站著傻笑,臨終前連褲腿都被擺弄著配合拍照。
這哪是父愛如山?
分明是父愛當柴燒,燃盡自己照亮兒子的錢途。
而更扎心的是,他的社交賬號簡介寫著“祝大家笑口常開”,可視頻里那個強顏歡笑的老人,連選擇休息的權利都沒有。
這場爭議背后,是一個更殘酷的社會命題:當親情遇上流量,多少老人活成了子女的“工具人”?
楊少華的遭遇不是個例。
多少網紅把父母推上前臺,美其名曰“帶他們見世面”,實則榨干最后一滴剩余價值。
網友痛罵楊議“啃老至死”,可換個角度想——如果老爺子真不愿意,兒子們能逼他嗎?
或許正是這種“中國式付出型父母”的悲劇:明明被剝削,卻還要替孩子辯解:“我樂意。”
就像楊少華常說的那句:“兒子開心就好。”,但開心不該以健康為代價,孝順更不該是場表演。
如今,楊少華的故事隨著他的離世成了羅生門。
家屬說“老爺子熱愛舞臺”,網友罵“兒子消費親爹”,而真相或許在兩者之間。
但無論如何,那個在相聲里逗樂幾代人的“蔫哏大師”,終究沒等來屬于自己的快樂結局。
老汪的15個字,成了最痛的悼詞。
下輩子,愿這老頭別再委屈自己。
畢竟來人間一趟,他給夠了眾人笑聲,卻欠了自己一份真正的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