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常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和抑郁癥等各種疾病的藥物如今被發現與加速老年人行動能力喪失有關。這為長期使用抗膽堿能藥物(這些藥物已被證實與癡呆癥有關)增添了新的維度。
南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研究所 (SAHMRI) 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長期使用抗膽堿藥物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就像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對大腦產生影響一樣。
雖然你可能不認識它們的功能名稱,但抗膽堿能藥物卻非常常見。本質上,它們可以降低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過度活躍,而乙酰膽堿的過度活躍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抗膽堿能藥物可用于減輕感冒和流感癥狀(苯海拉明/苯海拉明),緩解暈動病和組胺反應(異丙嗪/非那根),以及放松膀胱以限制尿頻(奧昔布寧/地托泮)。它們也用于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甚至作為一種常見的助眠劑。
那么,為什么這種如此廣泛流行,甚至在非處方藥中也能買到的藥物會成為問題呢?乙酰膽堿是維持思維、肌肉控制和記憶的重要神經遞質。服用抗膽堿藥物的人,尤其是在老年時期,會因為乙酰膽堿的減弱而出現思維混亂、嗜睡、頭暈和虛弱等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癥狀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記憶力和運動能力下降。
而這種身體活動和虛弱的現象正是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早期的研究,其中許多可以追溯到2015年,已經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期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可能會導致認知能力加速衰退,甚至引發癡呆癥。這項工作仍在進行中。
現在看來,長期服用這種藥物似乎會減慢你的身體速度——實際上會讓你衰老得更快。在一項4283人的隊列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1994年至2020年間4283人的數據,并將其作為“成人思維變化”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發現,在服用這些藥物(通常被認為是臨床常規劑量,即10年內每日服用超過1096次)的人中,“步速與統計學上顯著相關”。
這項研究僅關注老年人;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基線年齡為74.3歲,并在大約八年后進行了跟蹤評估。因此,研究結束時,大多數受試者都已年過80,有些甚至已年過90。
研究人員根據連續幾年的結果與十年來的常規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整,并考慮了可能影響步行速度和力量的合并癥和其他情況。
高級模型還發現,近期(研究結束前四年內)服用藥物的人步行速度下降最為顯著。然而,握力(也進行了評估)卻沒有顯著下降。
如果人們大量服用這些藥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步速會下降得更厲害。雖然長達十年的抗膽堿能藥物使用并沒有導致握力明顯下降,但那些在過去六年中每日服用劑量達到1096次的人,握力減弱和步行速度減慢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雖然研究人員并不建議完全避開抗膽堿藥物——因為它們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非常有效——但研究鼓勵老年人注意這些藥物的利弊,以及長期使用是否最終會更加有害。
研究人員指出:“抗膽堿藥物與老年人的許多不良后果有關;因此,臨床醫生必須盡可能避免使用這些藥物,開出最低有效劑量,并定期重新評估患者以確定停藥機會,以盡量減少潛在危害。”
該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雜志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