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七十多歲的陳阿姨(化名)被一場
突如其來的“怪病”拖入絕境。
持續7天的反復高熱,
同時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與全身酸痛,
像無數根針穿透骨骼。
往日精神的她漸漸陷入嗜睡,
連睜眼都顯得費力,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里人心急如焚,帶著陳阿姨就診于當地多家醫院,但病情始終沒有好轉,最終轉至福建省老年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就診。
入院后,化驗結果顯示,陳阿姨的血小板明顯下降,肝功異常,代謝性堿中毒,病情危重,需立即住院治療。
接診的張美泉主治醫師詳細詢問家屬后得知,陳阿姨在家喜歡種花、種菜,近期更有長時間的草堆活動史,憑借臨床經驗,高度懷疑她患了恙蟲病。
隨后,在體格檢查中,張美泉發現陳阿姨的胸前區有一處2cm*2cm的皮膚破損,中間可見焦痂,這正是恙蟲的特異性“吻痕”!
在完善血TNGS檢測后,果不其然,陳阿姨最終被確診為“恙蟲病”。
正是高發季 多地有人中招
未經治療的病死率可高達30%~70%
恙蟲病,是一種由恙蟲病東方體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經恙螨幼蟲叮咬傳播,臨床以發熱、皮疹、特征性焦痂與潰瘍、淋巴結及肝脾腫大為特征,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腦膜腦炎、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未經治療的病例病死率可高達30%~70%。
恙蟲病多發于夏秋季(6月至9月),恙螨喜歡藏在草叢、灌木叢中,當人或動物經過時,它們就會爬到身上,選擇皮膚薄嫩、潮濕的部位叮咬。被叮咬后,恙螨會將體內攜帶的恙蟲病東方體注入人體,從而引發感染。
被恙螨叮咬處,皮膚會先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色丘疹,隨后形成水皰,水皰破潰后就會形成潰瘍,最后結成焦痂,周圍有紅暈,呈“火山口”樣。由于焦痂多在隱蔽部位,容易被忽視,這也是恙蟲病早期診斷困難的原因之一。
今年入夏以來
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等
多地相繼有人中招
張美泉介紹,恙蟲病可防可治,首選多西環素治療,早期干預預后良好;延誤治療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
多數患者在被恙螨叮咬后7~10天可能會出現高熱、皮疹與不適癥狀。一般起病急,體溫可于1-2天內上升至39℃-41℃,最高可達42℃,發熱時間多在1-3周,多伴有畏冷、寒戰、劇烈頭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嚴重時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危及生命。
夏季出行 千萬注意防護
預防恙蟲病至關重要,專家提醒市民朋友:
盡量減少在草叢、灌木叢、河邊等恙螨容易滋生的地方玩耍。
外出穿著長袖長褲,將褲腿扎緊,減少皮膚暴露。還可以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膚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驅蚊劑。
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洗澡,檢查身體有無被叮咬的痕跡,并及時清潔全身皮膚。
如果突然出現高熱、皮疹等癥狀,
即使沒有發現焦痂,
也要回憶近期是否有草地活動經歷,
并及時就醫,
告知醫生相關情況,
以便醫生快速做出診斷。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楊晨聲
通訊員:林欣
編輯:小楓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