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本文由來源: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詩詞君:
如今正是火熱盛夏
蟬噪蛙鳴,烈日炎炎
人人都想躲在空調房里喝一杯冰可樂
而在古代
并沒有空調和冰可樂
古人們對熱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字字不提“熱”,句句都是“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如何用古詩詞優雅地表達“天氣真熱”↓↓↓
01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王維《苦熱行》
“熱”字沒有出現在詩句中,卻赫然掛在了詩題上。專為“熱”而作的詩,自然非等閑之熱。有多熱呢?
太陽像火球一樣烤著大地,云彩都熱成了火焰山,草木已經焦黃,河流也干涸了,魚蝦蟹鱉亦遭了滅頂之災。
詩詞君:
將關注點聚焦在人以外的生靈上,不愧是詩佛。
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不用一個“熱”字卻令讀者感同身受,這是本身最高明之處。
02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陸游《苦熱》
陸游對夏天酷熱、汗流不止的記憶十分深刻。在他的詩中,夏天屋頂瓦片反射著陽光,仿佛一條火龍;紅日高懸,人們汗流浹背,又因為高溫,汗水很快就被烘干消失。
他感慨道:我無法長出翅膀飛離這塵世的酷熱,只能坐在這悶熱之中,感覺就像置身于蒸籠之中,無處可逃。
詩詞君:
詩人自感無力飛離塵世的酷熱,如同身處蒸籠,無奈與壓抑躍然紙上。
不禁想起豐子愷的名言,“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
眼里沒有多余的雜事,心里掃去多余的欲望,就是一個最好的消暑之道。
03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炙熱潮悶的空氣,布滿天地之間,讓人無處可逃,吹在身上,悶在心里,如同火燎,把杜甫熱得心情煩躁:
天氣雖熱上班也要束緊衣帶,心情狂躁真想大叫幾聲。公文一件接一件,手忙腳亂難消停。
望著南山溝里橫臥的青松,心想那兒一定有涼風,唉,如何才能赤腳踩在冰上!
詩詞君:
天氣雖熱,卻也不影響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追覓一方清涼:
荷風送香,竹露滴響;雨過云收,水冷瓜甜;紗廚藤簟,羅扇輕縑;神清氣爽,心靜生涼……
夏日長長,我們悠悠慢慢,不燥不煩。
04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梅堯臣《和蔡仲謀苦熱》
梅堯臣更是直接用“萬物不可逃”來形容天氣之熱:
天干物燥,就像要噴出火來,而高溫又使汗水不停流淌,身體里像要流出油脂。
這樣的天氣,只怕鳥兒也嫌棄自己的羽毛,走獸也覺得一身皮毛成了負擔。
詩詞君:
“熱得流油”太形象了,誰的夏天,還沒有被熱到噴火、流油呢?
馮驥才在《苦夏》中說,最壯美,最熱烈的,就是這苦夏。它不是無盡頭的暑熱折磨,而是頂著烈日的堅忍本身。夏熱冬寒的鮮明四季,錘煉了我們的堅韌。
一年最熱的日子來了,多想想夏天的樂事,希望你的開心比煩躁多一點。
05
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
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楊萬里《五月初二日苦熟》
楊萬里的詩風清新自然,尤其擅長描寫夏日風光,不過也有熱得不淡定之時,如此“吐槽”夏日炎熱:
連江水都被烈日煮成了熱湯,哪里還有清涼處呢?把船篷揭起卻無半點風,搖著蒲扇汗水如雨。
詩詞君:
楊萬里的這首古體詩用語雖很通俗,卻極為詼諧幽默,將烈日高照、江水悶熱、酷暑難當描繪得栩栩如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越讀越熱!
沒有熬不過去的酷暑,只有回不去的夏天。
盛夏來臨,愿每個人都能找到心靈的避暑勝地,開心消暑,酷熱中納微涼。
06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戴復古《大熱》
關于熱,宋朝戴復古的比喻更是貼切:
“天地一大窯”,太陽就是那窯里的炭,燒煮著六月人間。一個“烹”字,讓人望而生畏。
田里,水沸如湯;農夫們背上,熱汗淋漓如雨。田間水溫如此之高,人們汗水流淌如此之多,可見天氣已經炎熱到極致。
詩詞君:
古來優秀的詩人寫炎熱,其手法雖然多樣,但最后大多都能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憫農,體恤底層人們的艱難。如果沒有他們烈日底下的勞作,人們又何以生存。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感念夏日里的每一位勞動者,相信每一分付出和收獲都值得敬重以待。
07
落日解衣無一事,移床臨水已三回。
斗沉北嶺魚方樂,月過秋河雁不來。
——朱槔《夜坐池上用簡齋韻》
要想納得一點清涼,恐怕不得不像朱槔一樣:日落之時,閑來無事解衣乘涼,臨水已經換過了三次床位。
作者獨自臨水而坐,他沉浸在自己的愜意世界里,也陶醉于眼前的美妙風景中。
詩詞君:
朱槔的消暑段位,與不拘禮節的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天氣雖熱,卻也有不少納涼之樂,搬一條板凳,拿一把蒲扇,沏一壺涼茶,吃各種瓜果,日子自有滋味。
一杯閑酌看魚樂,萬事不關與世疏。
08
頭痛汗盈巾,連宵復達晨。
——白居易《苦熱》
炎炎夏日,不堪酷熱,睡個安穩覺是一種奢望。
白居易在詩中抱怨,酷熱的夏日夜晚,頭痛欲裂,汗透衫巾。輾轉難眠,從夜晚到清晨這種感覺一直沒有消退。
詩詞君:
頭痛,疲倦,失眠……這像極了我們今天說的“苦夏病”。
天氣的溫度我們實難插手,但日子的舒適度還是可以由我們自己去調節。
“心靜自然涼”,這是古人在艱苦環境下應對酷暑最樸素的辦法,是生活的智慧,也有著通今達古的哲學含義。
夏日里的陰涼,不在密林深處,而在心靈深處。
09
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吳嘉紀《煎鹽絕句》
六月酷暑,常人大都跑到陰涼的地方避暑午睡了。
但是對于勞動的鹽民來說,能從火爐房里出來一會兒,站在炎炎烈日下,便是最好的乘涼了。
詩詞君:
這首詩刻畫了詩人在鹽場看見的景象,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貧苦百姓的同情和感懷。
而對于今人的啟示則是:既然避不了,那就熬一熬;苦夏那么熱,苦中自作樂……
不時到炎日里走一走,出一身熱汗吧,讓它以天道人情的名義,洗凈你的浮塵鉛華,揮灑你的意氣風發,沉淀你的厚重底蘊,綻放你的激情火花……
10
炎威天氣日偏長,汗濕輕羅倚畫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銜花瓣到蘭房。
——智生《夏詞》
相比之下,清代女僧智生的“熱”,則顯得詩情畫意了許多。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獨居蘭室,修禪悟道,終日與詩書相伴,自然沒有太大的“火氣”。
輕羅衣衫被汗浸濕之時,她只是閑倚畫窗,看蜂蝶來去,感夏日悠長。
詩詞君:
暑熱有良辰,吾心吟錦時。
尋一處濃蔭,坐望陽氣蒸騰,霞光滿天,靜聽生命的鳴唱。日子如流水般悠然。
對炎熱天氣的吐槽,是夏日的“保留節目”。
好在,現在的夏天比起古人,有了更多的辦法祛暑降溫。
有句話說:夏天不像季節,更像是一場節日。
我說:如此火熱的日子,每一天都值得慶祝與追憶。
天熱任他熱,及時當行樂。
在自然的每一個節拍里,愿我們都不改生命的熱烈。
把盎然生機,嵌入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祝大家夏安!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原創,轉載請注明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