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易洛魁聯盟
易洛魁聯盟(Iroquois),又名Haudenosaunee,意譯為“居住在長屋的人們”,是北美原住民聯盟。使用易洛魁語言的北美原住民部族在今紐約州中部和北部逐漸形成并共同生活,在十六世紀或更早前結成聯盟關系,稱為易洛魁聯盟,意譯為“和平與力量之聯盟”。
原先的易洛魁聯盟往往被稱作“五族同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奧奈達人、奧農達加人、塞內卡人和卡尤加人組成。 1772年,塔斯卡洛拉人加入,因此聯盟成為“六族同盟”。其他使用易洛魁語言的部族生活在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沿岸以及美國東南部,不隸屬易洛魁聯盟,由此也與聯盟時常競爭甚至交戰。
當歐洲人來到美洲時,易洛魁聯盟主要占據美國東北部地區,主要是今日的紐約上州位于哈德遜河以西的部分和五指湖湖區。今天易洛魁民族主要生活在紐約州、魁北克及安大略省。
1、民族分布、人口與語言
(1)名稱
“易洛魁”這個名稱來源于他們在大西洋沿岸的敵對政營阿崗昆語系的部落,有兩種可能的起源,但都是來自阿岡昆語部落,易洛魁與阿岡昆在歷史上一直處于競爭狀態,他們是敵人。
“易洛魁”這詞一說是法國人把休倫語貶義字面irinakhoi(黑蛇或豬鼻蛇)法語化后的稱呼。
另一說是從巴斯克語Hilokoa而來,原意指“嗜殺的人”。在法國殖民者之前,巴斯克人漁民與阿崗昆人在大西洋沿岸進行貿易,那里的部落就用Hilokoa來稱呼易洛魁人,而阿岡昆人是易洛魁人的敵人。在圣勞倫斯灣一帶,阿岡昆語的“L”字母是不發音的,阿岡昆人和跟巴斯克人交流時會使用這種洋涇濱,之后來的法國殖民者聽到后又根據自己的語言規則將之法語化,就成了Iroquois。
而易洛魁人自稱“Haudenosaunee”,聯盟的創立者(TheGreat Peacemaker)在聯盟建立時決定使用這一名稱,旨在希望易洛魁民族的人們能夠像生活在同一間長屋中一樣和諧共處。
(2)民族分布
原先的易洛魁聯盟往往被稱作“五族同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奧奈達人、奧農達加人、塞內卡人和卡尤加人組成。1772年,塔斯卡洛拉人加入,因此聯盟成為“六族同盟”。其他使用易洛魁語言的部族生活在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沿岸以及美國東南部,不隸屬易洛魁聯盟,由此也與聯盟時常競爭甚至交戰。塞內卡人住于紐約,是西部門戶的守護者;奧農達加人居住于中間地帶,是聯盟火種的守護者。居住于東部的莫霍克人距離哈德遜河最近,是東部門戶的守護者
(3)人口
根據《世界文化和日常生活百科全書》,聯盟在高峰時有達10,000人,但在18世紀銳減到4,000人,在1910年才恢復到17,000人。
依據1995年道格?喬治?坎內提奧(Doug GeorgeKanentiio,奧奈達作家)的說法,在加拿大居住的六個易洛魁人聯盟總人口有51,255人,其中包括魁北克省的15,631名莫霍克人,安大略省的14,051名莫霍克人,安大略省的3,970名奧奈達人,以及安大略“大河保留區”內的總共17,603人。
同年,美國對易洛魁人六邦進行的部落登記共有30,000人,其中占大多數的17,566人居住在紐約州,其余有超過10,000名奧奈達人住在威斯康辛州,約2200名塞尼卡-卡尤加人住在奧克拉荷馬州。由于這些盟邦各自有他們成員與公民的規則,他們匯報的也是官方的成員數字(一些聯盟的傳統成員拒絕被計在內)。
(4)語言
易洛魁語系是一個分布于北美洲東部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印第安人語系。其中,切羅基語是“易洛魁語系”下的獨立語言。
2、地理環境
易洛魁人居住在紐約州北部直到安大略湖及圣勞倫斯河畔的大部分地區。這片土地多山而且森林密布,在17世紀時有著包括鹿以及河貍等豐富的獵物。易洛魁人的水路交通也很便利,可輕松前往包括安大略湖、圣勞倫斯河、五指湖區以及數十條河流,這些水路不但非常適合捕魚,亦可利用輕便的獨木舟迅速移動。
紐約州北部的冬天往往漫長而寒冷,尤其是當來自極地的西北風掠過五大湖的時候,此外也常常下暴雪。但夏天則涼爽宜人。
3、歷史沿革
(1)聯盟的形成與擴張
“易洛魁聯盟”是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就已建立了,很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者相信聯盟形成于1450年到1600年間,也有的人說更早。依照傳統的說法,易洛魁聯盟是在“偉大和平的締造者”,兩位易洛魁人,德坎納維達和海華沙的共同努力下建立的。他們為那些長年處于戰爭﹑矛盾和沖突不息中的易洛魁人各邦帶來了“偉大的和平法則”,由莫霍克、奧奈達、奧內達加、卡尤加和塞內卡團結為易洛魁聯盟。他們停戰后,易洛魁人各部凝聚而成的政治力量,迅速成為17和18世紀時期北美洲東北部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在聯盟形成后,為了獲取更多的狩獵場地,易洛魁人開始進犯今天肯塔基的俄亥俄河谷。他們主要是與相鄰的阿剛昆人發生戰爭。
(2)河貍之戰
從1609年開始,易洛魁聯盟發動了長達幾十年的一系列戰爭,即所謂的河貍戰爭。他們戰爭的對象是法國人,法國人的同盟者有休倫人(Huron)和其它鄰近的部落,包括比頓人(Petun)、伊利人和薩斯奎漢納人(susquehanna)。為了控制利潤豐厚的毛皮貿易,易洛魁人對大西洋沿岸的阿剛昆列那普人(Lenape,或稱作德拉瓦人)、加拿大北部勞倫高原地區的安內辛那比人(Anishinaabe)施加了極大的壓力,也不時與英屬殖民地發生戰斗。在戰爭期間,他們擊敗了休倫人(1649年)、比頓人(1650年)、塔萬達倫人(Attawandaron)、伊利部落和薩斯奎漢納人(1680年)。傳統的觀點是,這些戰爭是一種控制利潤豐厚的皮草貿易,來換取他們依賴的歐洲商品的方式。也有學者認為,易洛魁人對鄰近部落發動的大規模戰爭,是為了報復或者填補戰爭和天花、瘟疫所導致的大量死亡人口。
(3)十七到十八世紀中葉
大約在1670年,易洛魁人將蘇族(Siouan)語系的曼納豪克人(Mannahoac)趕出了維吉尼亞北部的山麓地帶,開始以征服者的姿態宣布對這片土地的全部擁有權。 1677年,易洛魁人通過《鏈條盟約》(Covenant Chain)與英國人達成協議成為同盟者。他們并肩與法國人作戰,法國人則與休倫部落結為了同盟。1684年,易洛魁人進犯維吉尼亞和伊利諾伊地區,后來在進攻法國人前哨部隊時失利。為了減少維吉尼亞辛南多谷地的戰事,維吉尼亞殖民者與易洛魁人在奧伯尼舉行了會談,同意和認可易洛魁人擁有使用“南-北通道”的權利。這條通道沿藍嶺山脈東側,被稱為“重要的戰爭通道”,條件是他們不能侵犯“滝線”以東的英國人定居地。在之后的“威廉國王戰爭”(King WilliamWar)期間,易洛魁人與英國人結為了同盟。1701年7月,他們締結了《南罕條約》(Nanhan Treaty),將俄亥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轉讓給了英國人。在這之后,易洛魁人與法國人進行和平談判,同年,他們簽訂了《蒙特利爾大和平協議》。與法國簽署和平條約后,易洛魁人大部分時間處于中立狀態。在“安妮王后戰爭”(Queen AnneWar)期間,他們加入進攻法國人的行動計劃。三位莫霍克酋長和一位馬希坎酋長在1710年被安排前往倫敦,與安妮王后會面確定與英國的結盟事宜。安妮王后授命宮廷畫像師約翰?維勒斯特給他們繪制肖像,這些畫像被認為是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原住民油畫作品。1722年塔斯卡洛拉人(Tuscarora)為逃避北卡羅來納英國殖民化的壓力和部落間的戰爭而北上,請求成為“易洛魁聯盟”的第六個盟邦,獲得了易洛魁人的保護。
(4)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
在法國與印地安人的戰爭期間(1754~1763年)中,易洛魁人與英國人結成伙伴關系,共同抵御法國人及其同盟阿剛昆人,易洛魁人期望幫助英國人會在戰爭結束后得到一些好處。戰后英國獲得勝利,為了保護他們的盟友,英國政府頒發了《1763年皇家公告》,禁止白人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一帶定居。但殖民開拓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理會這項法令,英國政府也沒有足夠的士兵來執行這項法令。易洛魁人于1768年的《斯坦韋克斯條約》中同意再次修改分界線,將俄亥俄和田納西河流之間的剩余土地全部出售給了英國人。
(5)美國革命期間
在美國獨立革命期間,易洛魁人起初試圖保持獨立。由于受到選邊的壓力,塔斯卡洛拉和奧奈達站在了十三殖民地一邊,而莫霍克,塞尼卡,奧內達加和卡尤加仍舊效忠關系良好的大不列顛帝國,形成在政治上的分裂。莫霍克酋長約瑟夫?布蘭特、其他戰爭酋長們,以及他們的英國盟友,對莫霍克谷地的美國拓荒者進行了多次的攻擊,摧毀了很多處村落和莊稼,殺害和俘獲了很多居民。大陸軍隊在1779年進行了反擊,喬治?華盛頓宣布命令發動蘇里文戰役,由丹尼爾?布洛海德上校和約翰?蘇里文將軍領導,對易洛魁人和英軍聯盟實行不僅僅是占領,而是摧毀的軍事政策。他們燒毀了整個紐約西部的很多易洛魁人村子和倉庫,難民們都向北搬去了加拿大。到戰爭結束時,整個谷地里沒有剩下幾個房屋和畜棚了
(6)戰后
戰爭結束后,聯盟中一部分人重新在布法羅溪流畔落戶。約瑟夫?布蘭特上校和一些易洛魁人離開了紐約,前往魁北克省(屬今天的安大略省)定居。作為易洛魁人對英國效忠的獎勵,他們被授予格蘭德河旁一大片土地,布蘭特上校渡過了這條河,賦予了這片土地最初的名字:布蘭特斯福特。1847年,歐洲定居者開始開始在附近居住,并把村落稱為“布蘭特福特”。19世紀30年代,很多奧農達加,奧奈達,塞內卡,卡尤加和塔斯卡洛拉人重新返回了印第安特區,上加拿大省和威斯康辛等地。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