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會見了巴西總統盧拉。但盧拉卻表示:“巴西將不再繼續與印度就‘阿卡什’防空導彈的采購進行談判。”這句話,像一盆冷水,瞬間將印度代表團的熱情澆得透透的。
就在幾天前,莫迪還在新德里自信滿滿地宣布,這將是“印度制造”走出國門、開拓全球市場的關鍵一步。印度國內媒體更是一片歡呼,甚至提前為“阿卡什”導彈成為巴西首個海外用戶準備好慶祝文案。可誰也沒想到,結果竟然如此直接、如此決絕。
巴西不僅拒絕了印度,連中國的“天龍-50”也未能中標。這場價值高達9億美元的全球防空系統招標,最終花落歐洲,意大利的EMADS模塊化防空系統成為最后贏家。表面上是一次采購決策,背后卻牽動著金磚國家內部分歧、發展中國家的戰略選擇以及中印軍工角力的多重博弈。
印度方面為這場競標準備已久,幾乎全力以赴。“阿卡什”被視為印度國產武器的象征,盡管其技術基礎源自上世紀蘇聯的薩姆-6系統,但印度方面堅持強調其“自主研發”的標簽。為了打動巴西軍方,印度不僅開出了“極具誠意”的降價方案,還在多場外交場合強調“金磚國家之間應相互支持”。
印度媒體甚至提前放出風聲,稱這是中印軍火出口的一場“正面對決”。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天龍-50”雖然技術先進,但宣傳不夠積極,印度的“熱情營銷”將助它一舉突圍。可現實遠比想象中冷酷,印度“阿卡什”導彈最終不僅被拒,連談判都被中途叫停。
相比之下,中國的“天龍-50”雖然也未能中標,但表現更為從容。這款由北方工業公司研發的中程防空系統,射程覆蓋3公里至50公里,采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和主動雷達導引技術,此前已成功出口至摩洛哥、盧旺達等國家,具備不錯的國外實戰經驗。
印度媒體卻對巴西的決定極為不滿,紛紛指責其“犧牲金磚國家團結”,甚至有人直言這是對印度國防工業的“莫大羞辱”。這樣的情緒化反應,恰恰暴露出印度對這筆軍售的高度依賴與過度期待。
事實上,巴西的選擇并不令人意外。這個南美最大的發展中大國,在軍事采購上始終保持靠攏西方的傾向。早在數年前,巴西就已從瑞典采購“鷹獅”戰斗機,與以色列合作無人機系統,甚至引進美制導航和通信標準。此次選擇意大利的EMADS系統,無非是延續一貫的采購邏輯。
EMADS系統具備“多平臺兼容”“模塊化配置”和“中短程覆蓋”的特點,防御范圍覆蓋1至45公里,正好契合巴西構建新一代防空體系的戰略需求。
相比之下,印度的“阿卡什”導彈在技術參數上明顯落后,射程僅30公里,攔截能力主要針對低空、慢速目標,對現代高速戰機和巡航導彈力不從心,更遑論系統兼容、后勤保障、技術更新等能力。
更關鍵的是,巴西軍方始終堅持“可靠性優先”的采購理念。他們寧愿花更多的錢采購技術成熟、體系完整、與北約標準兼容的裝備,也不愿在核心防務領域冒險試水“新興產品”。即便中國的“天龍-50”技術上不輸EMADS,但對于巴西而言,采購歐洲系統顯然更為“政治安全”。
印度對此次落選耿耿于懷,是因為這不僅是一次軍售失敗,更是其“印度制造”戰略在國際市場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莫迪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國產武器出口,將其作為提升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現實不斷提醒印度:國際軍火市場從不講情懷,只有實力才是通行證。
有意思的是,在這場競標中,中國并未過多依賴“金磚感情牌”,而是以技術實力和市場表現作為核心競爭力。
這種低調務實的策略,雖然暫時未能拿下巴西訂單,卻贏得了巴西媒體和軍方的尊重,也為后續合作埋下伏筆。相比之下,印度在競標中頻頻打出“兄弟國家”“金磚合作”的口號,反而讓人感覺動機過于情緒化,缺乏冷靜分析。
巴西軍方在拒絕印度的同時,出于外交考量,仍表示愿意考慮采購印度的105毫米榴彈炮和海岸監視雷達。
這無疑是一種“象征性補償”,更多是為了照顧印度面子而非出于實際戰略需求。即便如此,印度媒體仍然不依不饒,繼續炒作“巴西背棄兄弟情誼”的話題,反映出其對軍火出口成敗的高度敏感。
巴西此次防空系統招標吸引了全球目光,不僅因為金額高達9億美元,更因其選擇將影響區域安全格局。南美雖然遠離世界熱點,但其國家安全建設也日益重視“快速響應”和“精確防御”。選擇技術成熟、可快速部署的系統,是巴西綜合考慮的結果。
印度方面雖然痛失訂單,卻也該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阿卡什”導彈的落選并非偶然,而是長期忽視系統化設計、技術創新和用戶需求的必然結果。在全球軍火市場,性能、信譽、售后和體系兼容能力缺一不可。單靠降價和宣傳,是打不動客戶心防的。
中國“天龍-50”雖未勝出,卻憑借技術積淀、出口經驗和行業口碑,繼續在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力。其在非洲、中東等地的表現已證明:中國軍工正在以實力贏得信任。這次未中標,并不表示失敗,只是說明市場競爭激烈,客戶選擇多元,決策邏輯復雜。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并未將此次選擇完全解釋為“技術主導”,其中的地緣政治考量不可忽視。巴西雖為金磚成員,但在軍事安全領域始終更傾向于美歐體系,這種長期結構性的傾向,并不會因一次會談就輕易改變。
印度要想真正實現軍工出口突破,需回歸產品本身,提升技術含量,強化系統兼容,建立良好售后機制。這才是贏得國際市場的根本之道。
中國在此次競標中雖未拿下訂單,但其表現出的從容、專業和務實,贏得了廣泛認可。這也再次印證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實力,是軍火市場唯一真正的通行證。
短短幾天,一場看似普通的軍購談判,背后卻揭示出金磚國家內部的現實主義走向、軍火市場的殘酷法則以及中印軍工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微妙博弈。
這次巴西說“不”,對印度是一次深刻的提醒。對中國來說,盡管未能中標,但從中看清了市場邏輯、競爭格局,更明確了自身優勢。這場風波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軍工競爭,東方力量仍然擁有無限可能。
信息來源:
[1]部署兩萬軍人,設定優先議題,巴西即將迎來金磚峰會 環球網
[2]莫迪開啟十年來“最長訪問”,印度國會議員批:是“環球觀光總理”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