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美國13位四星上將聯合上書,包括6名前空軍參謀長和7名戰區司令。
他們用近乎警告的語氣呼吁國會:立即恢復E-7“楔尾”預警機項目資金,并將F-35A采購量從24架增至75架。
退役上將赫伯特·卡萊爾在媒體訪談中直言:“沒有預警機的空軍如同失去大腦的軀體,這等于把太平洋制空權拱手讓人”。
這些戎馬一生的將領們如此焦慮,源于五角大樓當月提交的2026財年預算案。
文件顯示美國空軍計劃砍掉全部E-7預警機采購,僅保留24架F-35A訂單,不到2025財年44架的一半。
防長赫格塞斯聲稱將由E-2D艦載預警機臨時頂替,未來再用“天基分布式預警系統”實現代際跨越。
但將軍們的聯名信一針見血指出:E-2D根本無法承擔戰區級指揮任務,所謂天基系統更是“工程障礙令人生畏”的空中樓閣……
五角大樓2026財年預算案顯示,美國空軍原計劃采購的26架E-7“楔尾”預警機被全數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兩項“備胎”方案:用海軍艦載預警機E-2D臨時頂崗,同時押注尚未成形的“天基分布式預警系統”。
這個看似精打細算的決策瞬間點燃了退役將領們的怒火。
“用E-2D滿足戰區指揮需求?好比拿漁船雷達指揮航母戰斗群!”一位退役預警機指揮官在聯名信中痛斥。
這也難怪,E-2D最大時速僅480公里,滯空時間6小時,指揮席僅2-3個,E-7航程可達6500公里,配備8-10個指揮席位,雷達探測距離超出200公里610。
而在覆蓋第一、第二島鏈的廣闊戰場,E-2D的腿短直接意味著戰機貽誤。
至于被國防部熱捧的衛星預警系統,13名上將的聯名信直指其存在致命缺陷——延遲太高。衛星數據需經獲取、處理、下傳、分發鏈條,空戰關鍵時刻“幾分鐘延遲黃花菜都涼了”。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力推的“金穹”天基防御系統同期獲得250億美元首期撥款,盡管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其總成本將達5420億美元,且專家普遍認為“三年建成”純屬天方夜譚。
要知道,美國空軍現役的E-3“望樓”預警機平均機齡已達48年,2024年因機械故障停飛超過300天,被寄予厚望的E-7項目本計劃采購26架,卻突遭腰斬。
五角大樓辯稱波音公司研發成本暴漲33%,首飛推遲9個月至2027年,原型機甚至與量產型號存在重大差異。
替代方案E-2D的缺陷同樣觸目驚心,這種為航母設計的預警機最大航程僅2700公里,不到E-7的一半,飛行高度限制在1萬米以下,比E-7的1.3萬米巡航高度少了近三分之一的雷達視距,其五人座艙狹窄如“沙丁魚罐頭”,而E-7配備12人指揮團隊。
更讓這群美國老將領們焦慮的是,與中國的軍事差距。
中國西部某試飛基地的新型空警-3000,是基于運-20B大型運輸機平臺的預警機,配備了直徑超過14米的360度共形智能蒙皮雷達陣面,探測距離比現役空警-500提升60%。
而且,其機艙內設18個指揮席位,能同時調度上百個空中目標,堪稱“飛行的戰區司令部”。
2025年6月,山東艦航母編隊出現在關島以東1500海里海域時,美國海軍僅有3艘航母處于實戰部署狀態。
這種兵力捉襟見肘的困境也同樣出現在空軍領域,五角大樓聲稱F-35采購削減是為升級F-22,但現實是F-22的航程缺陷無法彌補,反艦能力近乎空白。
更深的危機來自產業鏈,中國對鎵材料的禁運使F-35雷達升級所需的氮化鎵芯片陷入停滯,五角大樓內部報告承認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找到替代方案。
為何明眼人都能看出特朗普政府的2026財年軍費預算有問題,但特朗普仍要執意為之呢?當然是為了軍工復合體的利益鏈條。
E-7項目被砍的同一天,主導E-2D生產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股價上漲5.2%。該公司CEO去年以380萬美元政治獻金成為軍工界“金主榜首”。
而波音公司因E-7合同擱淺,宣布裁減圣路易斯工廠1200名員工,引發參議員穆爾科斯基的憤怒質詢:“我們用膠帶維持E-3飛行十五年,現在連膠帶都撕了,拿什么保衛北方?”
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加劇了混亂,該法案要求2026財年軍費增幅達17.2%,卻未明確資金分配。
在內部政治纏斗中,民主黨全力阻撓采購案,共和黨則扣押每架F-35的500萬美元付款直至形成戰斗力。
這種內耗導致美軍陷入“全球布防,局部崩盤”的怪圈,目前,中東多國已開始轉向中式裝備體系,埃及部署紅旗-9BE防空系統后,以色列的F-35在該區域行動自由度驟降30%。
而技術路線的分歧暴露出美國更深層戰略誤判。
眼下,中國將預警機定位為“空天防御體系核心節點”時,美國防部卻沉迷于“衛星萬能論”。
2025年烏克蘭戰場傳來警示,俄軍米格-31利用衛星偵察間隙突防的成功率超過70%。前太空司令部司令約翰·雷蒙德私下承認:“在2035年前,任何天基系統都無法替代預警機的實時決策”。
因此,13名上將的聯名信絕非偶然,折射出美國軍事機器在工業空心化、政治內耗和技術路線迷失中的系統性危機。
但歷史不會等待猶豫者,將軍們的警告能否喚醒五角大樓仍是未知數,而未來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更是創新速度與戰略定力的比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