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小區老王聊天,這哥們拍著大腿說:"要不是我家小子吵著要去迪士尼,我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一個米老鼠發箍能賣兩百塊!"可不是嘛,沒孩子前他夫妻倆每月開銷就三千,有了娃之后直接飆到三萬——奶粉要進口的,尿不濕要超薄的,報個早教班比他倆工資加起來還貴。用他的話說:"以前覺得錢難掙,現在才發現,是花得比掙得快。"
公司財務大姐更逗,每次發工資都要念叨:"我家閨女的鋼琴課,夠我買三個包;她那奧數班,能讓我老公換個新手機。"可轉頭就給孩子報了馬術體驗課,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次她曬出購物車,光兒童防曬就買了五種,自己用的還是超市打折的面霜。你看,成年人的消費欲,早被孩子按在地上摩擦了。
樓下童裝店老板跟我嘮過,說現在生意全靠"娃經濟"撐著。"去年疫情最難的時候,大人衣服賣不動,可三歲以下的連體衣照樣斷貨——總不能讓娃光著吧?"旁邊玩具店更絕,推出"爸爸寄存處",一堆老爺們兒癱在沙發上刷手機,娃在里面瘋玩,半小時就能造掉兩百塊。
但要說沒孩子經濟就崩了,那也太夸張。我表姐夫妻倆丁克十年,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每年兩次出國游,最新款手機換著用,周末不是去露營就是看話劇。"我倆掙的錢全花自己身上,上個月剛換了個智能馬桶,據說能自動開蓋加熱。"你看,沒娃的錢也沒閑著,只不過花得更隨心所欲。
其實,孩子更像個"消費轉換器"。把大人想買的球鞋換成了嬰兒學步鞋,把計劃買的香水換成了兒童驅蚊液,把準備存的旅游基金變成了學區房首付。但你讓那些嘴上喊著"養不起"的家長扔了娃?他們能跟你拼命——畢竟看著小家伙奶聲奶氣喊"爸爸"時,再貴的尿不濕都覺得值。
說到底,經濟哪會因為沒孩子就崩?不過是消費重心變了而已。有娃的為下一代沖鋒陷陣,沒娃的為自己活得舒坦,各有各的花錢法。真要擔心經濟,不如琢磨琢磨,怎么讓自己不管有沒有娃,都能掙得比花得快——畢竟,錢包鼓起來了,有沒有娃都能活得漂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